人才培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才培养】教学是一项需要用心的事业
——物电学院教授、《大学物理》首席教授滕保华谈本科教学工作
文:王晓刚 图: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11-21 6092

  【编者按】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面对发展变化的国情、校情,“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依然需要从根本上作出回答。11月20日下午,李言荣校长在清水河校区做《关于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报告,对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做了系统的理论回答,引起与会教职员工的热烈反响。报告结束后,学校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部分与会教师,他们分别就聆听学习李言荣校长报告,结合本职工作贯彻落实报告精神,共同促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谈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1416536149672665.jpg

  听了李校长的报告,感触特别深。

  首先是很受鼓舞。李校长的报告对我校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对本科人才培养做了深入分析,表明我校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用数据说话,十分有说服力。

  其次是感到责任重大。正如校长所说,面对这么多优秀的生源,我们做老师的只有更加努力,让他们更加优秀,更好地成长成才。

  我校教师处在教学一线,平常与同学们有许多交流,但今天听了校长的报告,对比其他高校的相关数据,才发现我们在与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存在不足。还有,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我们虽然也在努力地做,但依然存在差距,有待以后着力加强。

  报告中提到的小班教学,也让人很有感触。这是高校教育从“大众教育”回归“精英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地激发、发掘出来,这对我们学校今后培养出杰出人才(包括大师级人物)具有重要作用。

  李校长在报告中还分析了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问题。这一点我感触很深。我觉得,只要老师们把人才培养扛在肩上、把学生成长放在心上,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认同母校、心怀感恩。

  我有一个学生,微固学院的王超同学,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上我的课,一直到大学毕业都跟着我学习、研究。他多次表示要跟我读研究生,但我觉得他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后来我鼓励他申请全额奖学金到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留学。

  他到瑞典以后,依然对电子科大十分认同。有一次教师节的时候,他给我发邮件说,“滕老师,在去年申请出国的过程中,感谢您给我的莫大帮助。您在回信中说‘在我们身上看到了您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这句话对我起了很大的鼓励作用,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让人很感到十分欣慰。只要对学生尽心尽责,哪有学生不满意母校的道理呢?正如李校长在报告中所说,“母校是学生的商标,学生是母校的名片”,只要母校为学生成长成才付出了努力,学生就会把母校铭刻在身,学生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他的母校的风采——他就是母校的名片。

  教学是一项需要用心完成的事业。当然,这对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如果实施小班化教学,就需要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需要一定的教学能力与之相适应。而教学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要靠积累,另一方面要靠培训。

  因此,我建议,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一方面要从“试点”开始,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能力培训。教学水平的提高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这就需要把教学能力的培训作为一种长期坚持的制度。

  另外,要加强师生面对面的交流,除了需要强化师生交流的意识之外,还要在物理空间方面为师生交流创造一定的便利条件。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