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毕业去哪儿】杜晓强:磨砺三载,仗剑荆襄
文:杨丽可 图:杨丽可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5-26 3934

1401075084744183.jpg

  “求学中获得的能力就像手中的利剑,感谢母校授予我这柄利剑,我要用它去披荆斩棘、去开疆扩土,去放飞梦想!”谈到未来,能源学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杜晓强激情飞扬。这个从中原大地走来的小伙子,负笈成电三载,即将启程去武汉工作了。

  今天的选择与三年前的选择有关,杜晓强一直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那时,他在河南完成了本科学业,把目光投向了成电。这是他十分喜爱又在高考中遗憾地擦肩而过的名校。杜晓强背起简单的行囊,风尘仆地奔向大西南,在成电开始了研究生生涯。

  被他甩在身后的还有清闲安稳的生活。杜晓强的家乡平顶山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他有机会去一家煤矿企业工作,生活压力小,按部就班,人生又是另一番景象。

  选择了奋斗,选择了深造,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杜晓强来到电子科大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基础比起其他同学有差距,他暗暗决定迎头赶上。

  杜晓强报考的是电子科大自动化学院,但是当年6月,能源学院成立,自动化学院和微固学院部分专业转入新学院。杜晓强有幸伴随新学院诞生和成长。“学院非常重视学术,比如,奖学金评定就体现了对学术成果的重视。”研究生培养系列讲座也是学院的创新之举,许多教授走上讲坛,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科研之旅,介绍自己在项目研究、论文写作、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心得。这些都让杜晓强和他的“小伙伴们”获益颇多。

  导师宋永端对杜晓强影响很大。宋老师第一次“出场”就“很震撼”,他引用《孙子兵法》里的 “欲取其中,必求其上;欲取其上,必求其上上”,鼓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宋永端虽然在电子科大的时间不多,但他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引导着学生的研究方向,指导学生不断提高研究能力。

  杜晓强很珍惜在电子科大的学习机会。他每天早上8点半到实验室,晚上22点才回去,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脑前或实验台前度过。静静地看着一篇篇中英文文献、调试实验设备、与老师同学讨论学术问题……每一天都很充实,每一天都在成长。

  他主要研究飞轮储能系统在风电场中的控制策略,这既契合了学院背靠强势学科向新能源进军的主题,也体现了他作为煤资源城市的一份子对新能源的渴求。杜晓强设计飞轮储能单元的控制方法、飞轮储能矩阵的协调控制策略和安全控制策略,目的是为了提高风力发电的电能质量。在他自认为还比较粗浅的研究中,他的2篇文章被EI收录,同时获得了2项国家级专利。杜晓强还参与了实验室的硬件平台建设,主要负责模拟风机控制系统的搭建、实验台总体的安装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该平台正处于初期开发阶段,还会不断扩展开发,未来的用途会更广。

  能源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从零起步到走入正规,杜晓强也全程参与其中。在他出色地担任党支部书记一年后,学院任命他为学生党建工作的总负责人,负责学院所有研究生党支部。由于学院成立不久,新生来自其他学院或外校,也有研二、研三进入学院的,组织关系的管理相对复杂。比如有些党员不知道自己是否转正,不知道是否需要转组织关系,或者不知道自己的组织关系档案在哪里。杜晓强坚持组织原则,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带出一批成熟的支部书记。虽然党建工作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杜晓强觉得非常有意义。

  杜晓强的业余时间不多,他有时会看看《仙剑奇侠传》、《轩辕剑》等玄幻小说“换换脑子”。“这些故事通常都描述了一个民间小人物或者落魄大公子的奋斗历程,记录了从年少无知、青春懵懂到敢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的成长经历,有一定的励志作用,我也会从故事剧情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人生道理。”

  到了毕业季,这个河南小伙子选择的工作单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杜晓强将利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对申请的专利进行审查。“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维护学术诚信是我所喜欢的,同时也没有脱离自己的专业。”杜晓强对这样的工作比较满意,他也打算在条件成熟后再去读博士学位。

  地域因素也是他看重的方面。一方面,杜晓强不愿意回到家乡,“在大城市会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多的发展空间。如果一开始就回去,就会永远呆在那里。”另一方面,湖北与河南毗邻,“近乡”又有吸引人之处,可以照顾父母,也可以和儿时的伙伴保持紧密的联系。

  杜晓强就像是许许多多个平凡的“我”,不是“大牛”,没有“耀得人眼花”的成绩,但是始终怀揣着梦想。这个梦想也许是不愿青春虚掷在闭塞的小城,走四方闯一闯;也许是学习深造,努力拼搏“求其上”;也许是在多个尝试中寻求最适合的人生定位。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