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毕业去哪儿】机器人队: 毕业季即是丰收季
文:薛子威 樊凯旋 李卓然 图:薛子威 樊凯旋 李卓然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4-05-19 3293

1400480080616164.jpg  

  自动化学院2010级的巩少楠同学轻松签约普联技术有限公司(TP-LINK)。他是校机器人队“电路组”组长,回答面试官最为关切的机器人大赛问题,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去年6月,他作为校机器人队的重要一员,赴国防科技大学参加2013年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以7场全胜的绝对优势夺取全国冠军。由本科生组成的机器人队,凭借绝对的速度优势和稳定的发挥,成为赛场的最大亮点。

  校机器人队是亚太机器人大赛的传统强队,曾经2次夺得国内选拔赛冠军、2次亚太总冠军,是全国唯一一支连续六年保持前三强的队伍,也是继西安交通大学后第二支3次获得国内冠军的队伍。

  对机器人队来说,毕业季就是丰收季。巩少楠自豪地介绍说,校机器人队的26名同学都很优秀,有20位同学保送北京大学、电子科大、国防科大、复旦大学、西安交大、浙江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读研深造,其中有5位保送北大、11位保送电子科大;剩下的6位同学分别签约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大疆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公司。

  巩少楠大一时就知道了“机器人队”的大名,那一年,校机器人队在埃及夺冠,声名显赫,让大批成电学子钦慕不已。两年后,在机器人队招新的时候,巩少楠立即报了名,最终成为了机器人队“预备队”的一员。

  “比赛不存在‘入门’的过程,从入队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为最后的比赛做准备了!”巩少楠说,“实际上,你根本没有时间过渡,如果进入团队才去‘入门’,可能就无法为团队做出更大贡献了,如果这样,你会感到十分惭愧和自责!”

  机器人大赛在“台前”的比赛只有几十秒,但“幕后”的训练却漫长而艰辛,这也正是机器人队队员们纵横学场、驰骋赛场、叱咤职场的原因所在。大赛训练的周期比较长,从9月底或10月初开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年的6月份。虽然最终比赛的只有三台机器人,但每一台机器人他们都会设计出许许多多的方案。

  像其他队员一样,巩少楠也曾绞尽脑汁思考“最佳方案”,因为带队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第一个想到的方案无论多么好都不要,因为最先想到的方案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的!”而一旦有好的方案,不管有多么难,他们都要努力地实现。为此,他们付出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

  从学生宿舍区走到体育场旁边的训练基地,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在大多数同学起床上自习时,机器人队的队员们早就赶到了训练基地开始工作了。从早晨到中午,完成了自己负责的任务才可以小憩一会。吃完午饭后,还要继续接着干,一直到晚饭时间抽空喘息。如果进展顺利,凌晨1点或2点睡觉算是正常情况,如果遇到的问题比较多,那就只好奋战通宵了。在高强度的工作重压下,“回宿舍”被所有成员视为浪费时间,所以他们一般都住在基地里面,“任务紧的时候就什么时候搞定什么时候睡觉,熬通宵是家常便饭”,但“大家都不介意,习以为常了”。

  机器人队很不自由,但对惯于苦中作乐的队员们来说,机器人队却很有乐趣。“到训练的后期,如果某位队员中午回去洗个澡,回来后大家问候他的话都是——‘又变得像个人了!”让许多同学印象深刻的还在于,带队的骆德渊老师“骂”他们机器人做得如何如何“渣”,骆氏经典“语录”如今成了机器人队队员们津津回味、记忆犹新的生活“佐料”。

  做“冠军机器人”,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调试怎么都弄不好,同学们心里就会很焦躁。尤其是在长周期的训练中,更加需要耐心和毅力。机器人队的许多同学坦言,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有两个动力促使自己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其一是每当自己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会产生无以言表的喜悦和信心;其二是看到别人都在辛苦努力,就会为自己打退堂鼓而感到惭愧。“人多的好处也就在这儿:其他人都在拼搏奋进,当你想水一点的时候,你自己都不好意思。”

  巩少楠每天都给自己规定一些进程,按计划一步一步做下来,蓦然回首时,发现已经收获很多,尤其是在动手能力方面。而企业所看重的东西,与机器人队所强化训练的这些能力都十分吻合。与巩少楠一样,从机器人队出去的学生都十分能干,且十分自信。深圳大疆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就是机器人队出身,手底下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参加过机器人比赛的成电学子。每有比赛,大疆公司总会前往助阵,并“顺便”到现场物色人才。

  当然,在机器人队取得巨大收获的,并非巩少楠一人。保送国防科大的机器人队队员刘贤锋说,机器人队里有很多十分“牛叉”的队员,眼光长远并能着眼于产业进行科技创新,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做到极致。“跟他们交流,自己也会提高很多。”他说,“对于以后创业的人来说,找到志同道合的铁杆弟兄十分难得,或许以后创业时可以把队友召集回来,一起创造未来。”

  机器人队能有这样的收获,离不开一个“灵魂人物”。保送北大深造的梅继林同学说,“骆老师是个极品老师,也是电子科大机器人队的灵魂人物,他一直以冠军的标准要求我们、监督我们,激励我们‘和自己过不去’,不断逼自己改进机械结构、改进算法。简单地说,老骆给了我们冠军的心,没有他我们拿不到冠军!”

  如今,“冠军”已经内化成了机器人队队员的过硬本领,无论是保研还是就业,他们都在付出了汗水之后收获了精彩的人生。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