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沙龙回顾 | 李佳颐:钢琴中的人间悲喜与生命哲学
文:狄昕阳 图:尘摄影-王璇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2-11-08 2464

  11月4日下午,由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中心主办的艺术沙龙活动于品学楼C504A教室举办。

微信图片_20221107092113.jpg

  李佳颐老师先介绍了斯科里亚宾和拉赫马尼诺夫两位作曲家、钢琴家的生平以及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两位名家的作品。李老师介绍,早期的斯科里亚宾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作品具有诗意的温情和冲动。而到了中期,“他将自己想象成上帝,无所不能”,还创造了由增四度、减四度、纯四度叠置的神秘和弦。晚期他的作品充满着神秘主义。

  拉赫马尼诺夫深受西方的浪漫主义作曲家特别是肖邦李斯特的影响,他最成功的代表作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明朗、真挚、完整而深刻,音乐中洋溢的热情和力量,极具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的浪漫主义风格。这首作品创作在拉赫抑郁症恢复之后,乐曲中也包含着他对于生命新的体悟。

  李佳颐老师在现场演奏了拉二,一边弹奏一边带领同学们分析、理解这首作品情感和旋律的变化。从充满张力的低音和弦到热情丰沛的高音快板,每一段声音的层次感都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进入抒情段后,琴音悠扬,旋律柔美又带有强烈的流动性;结尾部分非常有力量,作品的情感不断累加,最终在高潮中结束。李老师用精妙的技法将全曲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场的同学们都深深地被琴声吸引。

c9781362d44ed86589aca59bb85f77a3_f1e4b.j

微信图片_20221107092230.jpg

  最后,李老师用音频展示了王羽佳等几位音乐家演奏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不同的演奏风格,让同学们对于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审美的塑造比一味追求速度更重要”,李佳颐老师这样说。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法固然重要,但作品的律动以及情绪的起伏变化需要演奏家以及观众用心体会。直至今日,这首著名的钢琴协奏曲仍有广泛的听众群,可见无论时代怎样前进,音乐如何发展,传统音乐的魅力依旧不减。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