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坛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诺奖得主Avram Hershko教授做客成电讲坛
文:周宇思 杨阳 王仕炀 周裔欢 沈奕同 图: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来源:党委学工部 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10-19 5370

  “我很喜欢与年轻人交流,因为你们就是未来。”10月17日下午,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阿弗拉姆·赫什科教授做客成电讲坛,以“Lessons from My Life in Science”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和人生感悟,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活动。

3e6572293676bd8e8bda107b7f2f4d70.jpg

  本次成电讲坛由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办,电子工程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承办。

40年的坚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09119f942dfce94f6b4fbfe9f117e1cf.jpg

  阿弗拉姆·赫什科教授的学术生涯与蛋白质为伴。他说,泛素在蛋白质退化中扮演了很多角色,比如作用于控制细胞分裂、细胞传递因子、控制基因表达、胚胎发育等。人体也有着很多与泛素相关的疾病,比如癌症、神经衰弱疾病、反应迟缓、艾滋病、肌无力等。其中,癌症就由缺少肿瘤蛋白的退化或者肿瘤抑制蛋白过快退化导致。

  “在我们的细胞中,有成百上千种蛋白质存在,每一种都有着特定的职务和功能。人体就好像是一个交响乐团,所有的蛋白质就像乐团里的声部,每一种蛋白质需要保持在自己的‘声部’,才能奏响和谐的交响乐。”

  但赫什科教授并非一开始就选定了蛋白质降解这一研究方向。年轻时,他选择学习蛋白质的合成,但是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而且当时研究同样课题的人太多。随后,他向导师提出要更换课题的想法,于是导师指出了一个蛋白质的冷门研究方向——蛋白质降解。从此,他便走上了鲜有人走上的道路,这也成了阿弗拉姆·赫什科教授此后40年里一直坚持的研究方向。

  当时,自然界中蛋白质的降解过程存在着不同的现象:在细胞外各种酶的作用下的降解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细胞内的降解过程却需要消耗能量。这让许多科学家感到困惑,像一团阴云笼罩着科学界。

  最开始,赫什科教授在实验中同样发现了细胞内降解蛋白质过程中突然神秘消失的一份能量。但他没有简单地认为这个现象是误差,而是通过更多实验认真观察这个未知的过程。

  经过长期研究,他发现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泛素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对于医学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它销毁人体内自主合成的不合格的蛋白质,而癌细胞的病变与扩散都与蛋白质的突变有关。因而这个发现对于医学上癌症的治疗提供了一条理论上可行的途径。

  凭借着这一贡献,阿弗拉姆·赫什科教授在2004年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被一同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赫什科教授说,“我不喜欢大多数人玩的东西。对于冷门的东西,我不需要跟其他人竞争什么,我享受这样的感觉。”

成功的几大秘诀

  阿弗拉姆·赫什科教授认为,自己的成功首先源于两名优秀导师对他的引导。

c133cf742a30b3b334b44e367aa8786e.jpg

  一位是他的博士生导师Jacob Mager教授。年轻的赫什科去实验室做实验时,导师都会细心观察实验操作,指出很多下意识忽略的细节,甚至就连桌上的药剂瓶都要求整齐、有序地排列好。正是这样严谨的科学精神,为他之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位是他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求学期间跟随的Gordon Tomkins教授。不同于Jacob Mager教授对实验的极度重视,Gordon Tomkins时常迸发出的灵感和无穷的想象力,为赫什科打开了科学研究的另一扇大门。他说,“科学并不总是枯燥的,它也需要浪漫的想象作为支撑,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自然神秘之美,探索科学是在欣赏‘造物主’给人类创造的饕餮盛宴。”

  这两位杰出的导师对于赫什科的影响是深远的,他认为在自己身上可以看出这两位导师的影子,无论是严谨的实验求证精神还是浪漫的想象力,都是科学难得的“伴侣”,希望在座每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良师。“导师的言传身教是课本知识所不能取代的,我们不能仅仅通过阅读文献学习如何做好科研。”

  此外,他强调要留心观察,发现生活及实验中出现的偶然现象,进而抓住机遇。“不要随意忽略每一个‘误差’,也许其中就蕴含着自然的奥秘、科学的真谛。”在生活中,不能因为科研工作而冲淡生活的激情;在学术方面,要重视3P(Patience, Persistence, Perseverance: 耐心、坚持、毅力)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在他看来,相信运气、明确目标、重在实践,实践会激发你的兴趣,给予你灵感,给你动力。科研一定是一场兴趣使然的旅程,希望大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坚持。

功夫在诗外

  “在实验你是我的老板,在家我是你的老板。”

  在赫什科教授介绍自己的科研工作后,他的夫人朱迪斯·赫什科(Judith  Hershko)讲述了这位诺奖得主在科研外的生活点滴。

  同为生物学家的朱迪斯·赫什科与丈夫共事17年,从科学伙伴到生活伴侣,夫妻琴瑟和鸣,可谓是科研界的一段佳话。

  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增进着两人之间的感情,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但是这份质朴的感情在17年里像涓涓细流一般,不断滋润着在科研荒野上干涸枯燥的心。爱情的火花,在科学上带给阿弗拉姆·赫什科更多重要的灵感。虽然夫妻二人的研究项目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之间的研讨也促进着思维的拓展。这些灵感对于两人科研学术上的成就功不可没。

  除了贤惠的妻子,赫什科教授还有三个儿子和六个孙子,幸福美满的大家庭让他在科研之余也享尽了天伦之乐。

ca5226e6ea6239714d64c27df1c3967d.jpg

  在学生提问环节,赫什科教授耐心地为成电学子答疑解惑。当被问到长久保持好奇心的秘诀时,他认为我们在生活中要多用孩童的视角看待事物,热情地对待生活。关于怎么找一个好的导师,他的回答十分实用,建议多听听其他学生对这位导师的客观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加入人数较少的团队,这样能获得更多和导师交流沟通的机会。还有同学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表示担忧,他说转基因食品虽是非自然的,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并没有安全问题。当学生问到赫什科教授在与中国高校和企业合作过程中的感受时,他高度赞赏了中国近年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表示自己很看好对中药的研究前景,尤其强调了对中药里面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制药制剂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链接:主讲人简介

  阿弗拉姆,以色列科学家,1969年获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哈达萨赫医学院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是以色列理工学院拉帕波特医学研究学院的著名教授。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以表彰他发现了细胞是如何摧毁有害蛋白质的(即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阿夫拉姆·赫什科对中国和中国科学界一直十分友好。他长期关注中国发展,与国内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 促进了我国化学科学、医学科学研究技术的发展, 并为培养我国高级科学人才、对促进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他特别热心培养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 多次与科研院所和中国青年学者、学生和研究生交流, 并给予他们极大鼓励,于2011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