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党代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共话发展】外国语学院党委:凝心聚力促发展 真抓实干创一流
文:文学 图:外国语学院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17-09-26 4605

  【编前语】自学校召开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各院级单位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五年来,院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携手共进,形成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学校新闻中心特开设“共话发展”栏目,全面展示各院级党组织五年来的发展实绩和对未来五年的展望。 

  五年来,外国语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历届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发挥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加快推进“以教学质量立院、以师资人才兴院、以学科建设强院”的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广大教职员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以精英化人才培养为主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学院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发展。

  一、突出核心、高举旗帜,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党建责任体系建设。党的建设是学院的核心工作,为学院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保障。学院党委高举旗帜,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及学校党委各项文件精神,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主题学习教育,定期召开党委委员会议与党政联席会议,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相关规定要求,对于重要事项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

  学院党委坚持“把方向、聚人心、守底线、强保障”的理念,通过制定党委委员学习研讨机制、党委委员定点指导基层支部制度、党委书记与基层书记定期会议制度、党委书记谈心谈话机制等各项制度,强化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为党建工作指明方向。

dj1.jpg

学院党委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学习活动

  坚持优良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改进工作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领导班子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推进院务公开。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基本选拔原则,不断优化干部架构,为学院发展保驾护航。

  二、基层为本,率先垂范,引领基层党员促发展

  规范党员发展流程,注重党员发展质量。学院党委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及学校党员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规范学生党员发展流程,实施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答辩制度。同时,学院注重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

  调动基层党员积极性,发挥基层组织示范作用。学院党委积极号召各教工支部、学生支部围绕“两学一做”主题学习教育,积极创新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切实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的积极性,把坚定理想信念的旗帜高举起来,把做“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树立起来,把爱党护党、真干实干的正气弘扬起来。

  学院各支部分别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了“青春向党、聚焦两会”主题翻译大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歌会、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诗诵祖国,歌颂青春,献礼成电”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支部活动。广大党员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院党委定期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坚持为学生上党课,并邀请多位知名教授为党员做专题报告,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及理论水平。 

 dj2.jpg

各支部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实施党员旗帜工程,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党委鼓励党员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创先争优,立足自身岗位实际,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过去几年,学院有1名教师、2名同学荣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大学英语第二党支部被评为校教工先进党支部、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专业党支部被评为校教工先进党支部。

  注重群团组织影响,凝聚人心共同推动党建工作。学院党委注重发挥教代会、工会、青年教师联谊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凝聚人心和推动学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学院作为四川省青少年数字化语言文化普及基地的主办单位,积极呼吁教职工党员承担社会责任,肩负国家使命,推动社会发展。教工党员长期深入四川省和成都市中小学开展“外文图书漂流月”等社科普及活动,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组织教师学生前往贵州岑巩县开展支教实践。学院教工党员自发组建了羽毛球、健身跑、民族舞等多个教师体育健身小组,组织教工积极参加学校工会活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和纽带、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和保障职工权益的作用。

dj4.jpg

学院党委赴贵州岑巩开展精准扶贫

  三、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人才培养工作跃上新台阶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实施党委委员联系学生支部制度、成长导师制等,组织教工支部、党委委员聚焦人才培养,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围绕精准服务“双一流”精英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扎实提高学生外语核心素养。专业学生短期出国/境交流率超过40%,专业英语、日语过级率位于全国同类(理工)高校同专业前列。全校学生第一学期英语四级通过率稳定在90%以上,2016年达93.83%;参加年度海外长短期国际学术交流数量逐年显著提升,从2012年的772人提升到2016年的2955人,增长288%;学生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外语类学习技能竞赛奖项893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19人次,含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演讲赛、辩论赛、口译大赛、APEC未来之声比赛等,包括特等奖3个,冠军、亚军各1个、一等奖18个;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传播中国精神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显著增强,如2016年9月举行的“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中国青年代表团共16名成员中,有5名来自电子科技大学。

  学院党员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实践,五年来学院学生获得50余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和创新创业项目支持。成立Sunshine工作室、思博公益团队,“译工坊”翻译工作室等,学生在校期间注册成立数联翻译公司、云百易、蜂觅公司等十余个创新创业团队,团队获得中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银奖;学院学生盛杨燕和计算机学院周涛教授共同翻译的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获中国图书出版业最高奖“文津奖”,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产生较大影响。

  学院毕业生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综合素养,活跃在联合国、中央电视台等舞台,活跃在外事、教育、金融、传媒、行政等各领域,遍布世界各个角。

dj5.png dj6.jpg

  四、凝心聚力,服务大局,学院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学院一直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班子议事谋事氛围和谐,教师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稳定,有力地推进学院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1、学科建设取得突破,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2014年,学院新建翻译和法语两个本科专业,有序推进实施外语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增英语语言文学、翻译专业学位(MTI)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础上,建成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认知神经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四个主干学科方向。近五年学院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四川省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主办3次高水平国际会议,辐射人数上千人次。教师获得各类课题立项超100项,其中主持国家级课题14项,省级及国际合作项目27项。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厅级奖5项。出版学术专译著32部,发表论文220篇,发表SCI/SSCI/A & HCI检索论文12篇(其中《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SCI一区论文4篇),CSSCI论文66篇。

  2、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近五年来,学院高级职称人数逐年增加,比例从33%提高至56%,博士教师比例从17%提高至33%;教师海外经历比例大幅度提升,从36%提高至63%。近五年引进教师13人,新增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2人。近五年学院教师在全国外语教学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人、省级以上教学奖12人、校级奖22人;开发出版系列大学外语教材27部(含十二五规划教材10部);其中 《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案手册》为首个在爱课程上线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专用教材;“十二五”本科国家规划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第三版)》自2012年出版以来,累计发行67万余册,使用院校达100余所;已建成各类在线课程15门,其中在爱课程MOOC平台建成全国首门大学英语SPOC课程、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程2门。混合式外语教学模式研究方向的老师连续在国内高水平会议上做主题报告14次,受邀到全国各地主持培训讲座和工作坊18次,发表各类国际会议报告80篇。学院接待了来校观摩学习教学团队31个,共141人次,分别来自十多个省市的31所高校,包括多所985、211院校以及外语类高校。

dj7.png

学院主办混合式外语教学研讨会

  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外国语学院深刻地感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今后,外国语学院党委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挑战,全面强化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持续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广大师生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形成学院强大合力。学院将围绕“育人为本、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提升水平”的主线,以“两提高一创建”(提高公共外语教学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水平,创建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为目标,以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以一流的工作状态和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