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思政聚焦】《毛中特》小班教学初见成效
文:韩秋越 图:韩秋越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17-05-26 11198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中特》)小班,由原党委书记王志强担任该班的授课老师,电工学院14级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的24名同学作为授课对象。有幸成为该班助教的我,基于对课堂情况的观察记录以及同学们课后关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个人收获等的反馈,谈谈对于本班教学过程及其初显成效的感悟,望能为后期思政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王志强老师在课堂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新”、“活”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使历史事件、政治理论、政治人物丰富起来,鲜活起来、亲切起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启发大家研讨与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使大家头疼的思政课“三率”(出勤率、抬头率和参与率)难题得以解决。

1.png

2W+2H探讨,拉开序幕

  开班第一课,王老师提出了“2W+2H”四个问题(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考?)并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拉开了《毛中特》学习的序幕。

  首先,为什么学。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张永鑫同学认为:“第一,国家要求。它是一门必修课,国家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修该门课程;第二,完善知识体系的要求。上学期已经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更加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延续上学期的课程;第三,国情需要。身在中国,该课有助于我们了解国情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沈鑫梁同学认为,学习该课程便于同学们了解国情,毕业后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同时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和补充,他从《教育法》对培养什么人的规定、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以及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与要求等进一步阐释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必要性。

  其次,学什么。除了书中目录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表达了他们还想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清楚当代大学生应该或可以为社会做什么贡献,怎么做,以及如何用课堂所学东西解决现实问题。老师说,此课程应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思辨能力。

  然后,如何学。经过一番激烈的探讨之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致认为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指定教材及相关资料,关注时政热点,勤于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认真听课等方式学习该门课程。

  最后,怎么考。考核方式是大部分学生最关注的事项,同学们皆更倾向于以小论文的方式进行最后考核。童琳森同学说:“对于此课程的考试,若考前突击一下,死记硬背,我们完全可以轻松应对,但未经过深入地学习与思考,考后则忘,这样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马晓晨认为,这是一门文科类的课程,应注重思维的活跃度,通过课程论文的方式,打开同学们的思维,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些同学希望应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同学们的意见都得到了王老师的认可并予以采纳,决定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以开放式的主观题考察大家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品鉴诗词,领悟历史

  毛泽东诗词与毛泽东思想是内在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艺术结晶。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内容时,王老师将毛泽东的一生划分为五个阶段,把同学分成五个小组,通过抽签的方式,每个小组选出所抽阶段内毛泽东的诗词,要求学生除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方面进行鉴赏外,还需从其含义、时代背景、所弘扬的精神和学习感悟进行探讨,并在下一周的课堂上与大家分享。然后,老师会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及其所选诗词进行评价总结,最后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打分,每个小组的最终成绩都代表着该组各成员的分数。 

2.png

  在课堂展示中,第二组的四位同学表现突出。他们选择了《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和《长征·七律》三首作为1928-1935年间毛泽东诗词的代表。周广柱同学作为主讲,他在介绍了每一首诗或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思想内容之后,分别让李元龙、董佳伟和杜思谊三位队友进行朗读,团队间配合非常默契。在他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读中,其他同学也体会到了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高昂,大气磅礴,英雄气概。

3.png

  对于通过品鉴毛泽东诗词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方式,杨鑫同学说:“这次的诗歌鉴赏根据时间段划分来展开,在领略毛主席斐然的文采之余,更让我对其一生有了一个更为系统的梳理与认识,结合诗歌历史事件让我对那段岁月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钟开源同学也表示,从毛泽东诗词领悟毛泽东思想,从各个时期的诗词感悟一代伟人的成长,同时也培养了文学素养。

以身说法,潜移默化

  王老师生于大跃进时期,经历了三年困难、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他以“我的路与悟”为主题,通过个人经历的讲述和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解析,生动地向同学们诠释了每个阶段的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改革的重大事项,把书本知识搬到现实生活。同时,王老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并鼓励学生们把日常所观、所思、所悟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提高文字功底,培养人文情怀,把学校倡导的“新四会”能力落实落细。

4.png

  课堂上听过王老师的“路与悟”之后,课后大家都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苟悦文同学认为,老师讲述其个人诗词和经历,让同学们学到了老师对人、对事的态度及其处理方法,也让她认识到应具有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也要对生活永葆热情。张永鑫说:“我最钦佩的是老师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自己人生,将少年的苦难当做人生的财富,辩证且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来指导人生抉择,这使我收益匪浅。”

10.png

互换角色,平等交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加强学生对每章内容深入思考,以及社会现状的观察与思索,王老师在每阶段内容学习结束后,给学生留半节或一节课提问,或者提出一些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5.png

  同学们很认可此方法,每次讨论课都兴致高涨,积极踊跃地发言。正如文颖同学所言,“相比于一般思政课的填鸭式教学中老师在讲台上花式求关注,而学生的思想却触动不深,生师角色互换平等交流的方式益处颇多。因为提问题代表我们在思考,而思辨恰恰是思政课最需要的,加之此类思考又有老师来引导和解惑,事半功倍地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但对老师学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特别高。” 李元龙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很有新意。首先,同学们提出问题是基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学们会为了课堂上提问而主动自觉地看书;其次,大家所问的问题不只局限于教材,同学们也可以通过他人所提问题,开拓视野,引起深思,增长见识;最后,老师对问题的解答又可以反过来对同学们的思考角度进行引导补充和完善。

6.png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也常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起讨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往往前一天刚发生的事件,就成为课堂上讲授和讨论的话题。

走出课堂,以物窥史

  经过了八周的学习,同学们在对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内容有所了解之后,为让其更透彻地“消化”课堂所学知识,也为后期学习其他内容打基础,王老师提出让该班同学赴大邑县安仁古镇进行实践教学,并得到了学校教务处和马克思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7.png

  4月14日,同学们赴安仁古镇参观了刘氏庄园和建川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田野同学为受地主剥削的雇工们疾苦的生活而叹息,王栋同学对日军屠杀我国国民的残暴行为而感到愤怒,斯郎曲珍同学为5·12地震不幸遇难的同胞而落泪。尼玛扎西同学为推翻“三座大山”的工农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流血牺牲的军民、抗震救灾的国内外同胞团结奋斗精神所感染,也为他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胜利而倍感荣耀和喜悦。

  参观后,每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观后感并提交了文字稿。马宇翔同学说,他在刘氏庄园看到了封建地主和官僚阶级对劳苦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在建川博物馆更深入地了解了日军侵华的罪行,体会到了汶川地震的伤痛。他把前两者归结为“人祸”,把后者称为“天灾”,在天灾人祸面前,个人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而工农联合,团结一切革命力量打倒了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主义;团结各族人民,国共合作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举国之力,众志成城完成了抗震救灾;这些告诉我们,只要团结起来,个人凝结成集体,就会拥有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

8.png

  学生在参观中能够进一步地理解历史事件,把所观察的事物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铭记历史经验教训,激发爱国情怀。老师的引导也让同学们学会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线上线下,延伸课堂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毛中特》小班建立了QQ群,为了使这个平台得到更加充分的作用,王老师经常把平时所看到的时政新闻和经典文章分享给同学们,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李元龙同学说:“我觉得这种方式我很喜欢,老师分享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读过。老师在群里分享的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文章,这样既节省了我们的时间,还对我们可能忽略的内容作了补充。”文颖同学说:“这种方式真正做到了把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阅读是最重要的自我完善方式,但最重要的是关于怎么选择阅读的材料,但老师和助教的分享让我们省去了筛选这一环节,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分享文章之后,基本没有同学谈阅读后的感想,未在群里面发挥讨论的作用,可能就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初衷,后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享读后感,引发思考,更好地完善此方法。”

考核方式与成绩分析

  该门课程,本班采取了“平时成绩占了60%,期末成绩占40%”的考核方案,其中平时成绩中含考勤40%、课外实践30%(实践中的表现、观后感)、作业递交20%、课堂发言10%;不参与学校的期末统考,老师自行拟定期末测试题目。王老师出了两道主观性的题目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并把第一道题目提前告知同学们,允许大家提前写好,考试当堂再公布第二道题,届时两道题目一起递交。

  第一道题题目: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请选择其中某个重大问题,简述其探索过程,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谈谈给予我们的启示。

  第二道题目: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9.png

  两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考查,第一题侧重于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的能力;第二个问题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但两个题目都给了学生很大自由发挥空间。从考试结果看,大部分的学生都不负老师所望,认真地当作课程论文来写,除题目的基本要求外,还搜集并阅览了相关材料,尽可能地从多角度阐述了个人观点。但也有少数同学因本身积累较少,在没有明确限制的条件下,摸不着头脑,对问题阐述不清晰,分析不透彻,启示不深刻。

  成绩管理系统导出的结果显示,该班同学的平均分86.75,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是72分,其中,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11.png

注:89-90分数段中包含90分的同学

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间的相关性


期末成绩

最终成绩

平时成绩

0.619**(0.001)

0.938**(0.000)

注:**表示在0.01上显著

  由上表可知,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19,显著性为0.001,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平时成绩与最终成绩也存在更加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38。这说明了同学在平时学习中越努力认真,在期末考试中的表现也会越好,分数越高,故其最终的成绩也会比较高。

尾声

  时光如白驹过隙,最后一节课不经意间就来临了。王老师对本学期课程的进展情况,大家的表现给予了总结和评价,并征求了同学们对进一步完善本门课程教学方式的建议,课后又在QQ群用“童鞋们”的语体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配合,以“潜心教思政,倾情待学生。讲台发余热,转岗启新程”一诗为本学期课程画上了句号。

  经过一学期与王老师的相处,同学们对王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堂上大家表达了大家对老师的衷心感谢,课后同学们也纷纷在QQ群里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和助教姐姐耐心教导和悉心关爱的感谢。周广柱同学说:“老师用心的指导、渊博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更感谢王老师和助教姐姐本学期的陪伴。”马宇翔同学最后说:“有同学说王老师是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我很赞同。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能做到后两点已经不错了,可王老师不但为我们详细讲解课业知识,认真解答疑惑,还通过他的路与悟给我们讲了很多人生的道理。衷心感谢老师,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师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我在这学期的助教工作中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跟着王老师上课除帮我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之外,更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方式、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提升了我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以及领导力,也收获到了与老师和同学们间的深厚情谊。此外,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之后,作为研二的学生,我对思政教学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我否定了以往对思政课“能逃则逃,不逃则玩,没啥好学”的错误认识,提高了党性修养,以争做合格的学生党员为目标,更加坚信加强思政教育对学生认知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本班对思政课教学的初步探索有不足之处。由于课时的限制,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因完成教学任务要求,而致课堂讨论时间不足,深入程度不够,部分内容未能展开讲解和讨论;加之此前一些学生对党史的系统学习不够,没能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最终的学习结果也正如成绩中所显示的,参差不齐,存在一定差距。少数同学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致不高,时间、精力投入不够,学习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本文作者为政管学院研究生、《毛中特》小班教学课程助教韩秋越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