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实践】“我从不后悔,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记织梦支教队所在纳汪小学王昌林老师
文:陈伟 图:陈伟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7-26 7125

  他十四年如一日,坚守在大山深处,只为了孩子们能走出大山。他负债六七万,“毁家兴学”,没有工资,只为了孩子们一个都不能少地读书识字。他遭受过不公平和误解,为了孩子们他将委屈深藏于内,不忘初心。

  他说,他的梦想是山里的孩子们都有书读。这愿望,简单得让人心碎,淳朴得使人落泪。

  他就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丫他镇纳汪小学唯一的老师,36岁的苗家汉子,王昌林。

1406372288369266.jpg

初识王昌林

  第一次见到王昌林,是在丫他镇上。

  已经到纳汪小学的电子科技大学织梦支教队队长郭晓真告诉我,有一些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和王昌林买的米油,需要我们的车拉到山上的学校。

  我们宣传部一行三人是7月15日中午到达册亨县城的,下午三点左右,在县教育局骆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了丫他镇。

  一刻钟后,一个男子骑着摩托车,后座还有两个人,停在了我们约好的地点。骑车男子身材不高,着白色衬衣,黝黑的脸庞满是诚恳。支教队员魏文浩介绍说:“他就是王昌林老师。”

  他抱歉说来晚了,山路不太好走,前几天大雨致使有些路段塌方,还没完全修好。

  将米油和爱心物资装上车后,我们跟在他的摩托车后,往纳汪小学赶。虽然只有短短的7公里,但是我们的车开了半个多小时。路况奇差无比,我们比摩托车慢得多,王昌林不时在前面等我们。

  纳汪小学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册亨县丫他镇,学校建在半山腰,海拔1000多米,再往山上面走几分钟就到安龙县了。因此,学校的学生大半来自安龙县兴隆镇。

  册亨县被誉为“中华布衣第一县”,四分之三以上的居民为布依族,曾是全国唯一的布依族自治县。而纳汪小学所在的丫他镇,96%以上是布依族等少数民族。

  这里是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册亨的名字就来源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在布依语里是山坡的斜处。从册亨到纳汪,跃入眼帘的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应了那句说贵州的话:“地无三尺平”。

  车艰难地在山路上行进着,拐弯很多,不得不喇叭长鸣。我们看到,在山的斜坡和山脚,大多种植着玉米,还有近几年才开始种植的香蕉和甘蔗。“水稻只能种一季,因为水太冷了。”

  “那里可能是贵州最穷的地方。”在贵阳时,和朋友们聊天,他们说。而有的贵州人根本不知道册亨在哪,我们也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个地方,一不小心就会误说为“册封”。

  当地居民介绍,山上常年被云雾笼罩,一到冬季山上就会积雪。山风很大,九月中下旬就比较冷了。

1406372335704082.jpg

这就是小小的纳汪小学,三间教室,一个小食堂和操场

  说实话,纳汪小学的硬件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有三间教室、一间厨房和一个百余平米的操场。虽然课桌和凳子很旧,但是很干净,摆放也整齐,只是有几个窗户没有玻璃。

  三年级的教室还有一个用途——放学后,课桌一拼就成了会客室,接风晚宴就在这里举行。

  丫他镇中心校的一位副校长告诉我们,这是全镇唯一的一个教学点,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一年回来一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没有人愿意来,只有王老师一个人坚守在这。

  在“欢迎晚宴”上,王老师一个劲儿地劝我们吃菜喝酒。当地有“好事成双”的规矩,我也不知道喝了多少碗。虽然是他们自家酿的大米酒,度数不高,但是我还是有点微醉。

  县里和镇上的客人走后,我来到操场上,王昌林和郭晓真、吴琼三人坐在一条凳子上。酒后的晓真有点情绪失控,边说边哭,一旁的王昌林和吴琼也泪如雨下。

  十四年的坚守,只为“孩子们都能走出大山”,即使受再多再大的委屈也没关系,也将“坚持到我倒下的那一天”。

  次日,我发了一条600余字的长微信,这是我有史以来写得最长的微信,学校的新闻网和官方微信微博也都刊登了微信全文。

贷款借债坚持教学

  十四年前,初中毕业的王昌林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去了广东打工。但是两个月后,他就被村里请了回去,希望他能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读书识字。

  在这里,初中毕业已经算是“秀才”了,出去打工是能够挣到不少钱的。曾经在纳汪教学的同事,现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有五六千元收入,他们劝王昌林出来打工,“在这里呆着不是办法”。

  在父母的反对声和别人的不理解中,王昌林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拿起了教鞭。

  不久,22岁的王昌林结婚了,爱人是在丫他读书时认识的同学吴明英。两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由于学校缺人,吴明英背着儿子上了两个学期的课。

  “别人还以为我拿多高的工资,其实只有30块钱一个月的补助。”王昌林和妻子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才60块钱。

  他拿过的最高工资是每月300元,但是只拿了一年,在县里完成两基验收后,他就被清退了。现在的他,更确切地说只能算是一位“志愿者”。   

  2011年,他被清退。次年参加县里的统一招考,却遭遇不公平待见,这给他心灵造成了不少的创伤。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强烈了。

  他也曾经和另外3位老师去镇上、县里和州里反映情况。但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他觉得自己耗不起,还有那么多学生在等着他。

  十四年里,也有公办老师来过,后来又调走了。也有“志愿者”来过,但是嫌这里太苦了,又没有工资,也都走了。

  被清退后,王昌林连一块钱一天的补助都没有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妻子——她在另外一个镇的小学任职,每月有2000余元的工资。

  王昌林成了完完全全的志愿者,他和妻子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甚至贷款来确保学校能正常运转下去。

  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吃饭是个大问题。他去找教育局,得到的回答是:“你们那早晚要撤掉,建了也是浪费资源。”

  回来后,王昌林和家人商量,决定贷款修建食堂。妻子同意以自己的工资作抵押,贷了4万元。“每月从我工资里扣1300元。”

  王昌林后来去找镇中心校,没钱。他又去找当地政府,镇党委书记李尚成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了2.6万元贷款。

  除了这1.4万元的贷款,王昌林借遍了所有的亲戚,现在全部的外债有六七万,基本上全投给了学校。

  据我们所知,学校现有70多位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上面只给了49位学生的营养餐费用,剩下的20多个,只能去想其他办法了。“不可能只给那49位学生吃饭,不管剩下的吧?”

  韦天朋现在丫他镇中心校读四年级,现在由88岁的爷爷抚养。在他出生后八个月,父亲去世。半个月后,母亲又转嫁他人,11年多来从未回来看过亲生骨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爷爷家徒四壁,王昌林对他们一家十分照顾,每次分发衣物,都会让小天朋优先选。

  “没有王老师的支持,我早就倒下了。”住在学校附近的王昌明说,他的五个孩子一到三年级都是在纳汪小学上的。王昌明妻子十年前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家里全靠王昌明一人支撑。王昌林对他家的情况知根知底,就写报告给民政部门,为他们家解决了不少困难,“王老师让几个孩子在学校吃得饱饱的,真的是太感谢他了。”

  这样的实例还很多,当地乡亲说起王老师,没有不表示感谢的。

为了孩子们走出大山

  吴明英在2012年的那次招考中,被距家40多公里的冗渡镇长坪小学录用。“我很想来纳汪,可以帮他减轻点负担,但是县教育局说我签了5年合同,不予调动。”

  丈夫的辛苦,她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每个周五,王昌林都去长坪小学接她,来回八九十公里。如果遇到路塌方,就得绕行更远。

  路不好走,王昌林夫妇连人带车摔倒过很多次,但是他们一直坚持骑摩托车。“坐汽车来回要100多块钱的车票,他总是想尽量节约钱给孩子们。”

  她去上班后,丈夫一个人支撑学校,每天早上必须五点起床,在八点上课前,将中午的饭菜准备好,确保十一点二十学生下课后能吃上饭。

  在所有学生都吃上饭后,王昌林才开始吃饭。有时候菜不够,他就用开水白糖泡饭吃。

  每天上午三个年级都有四节课,他只能先去一个班上课,另外两个班预习功课、做作业或者看远程教育系统课程,如此循环反复。下午的课程比如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之类的,三个年级就尽量合并在一起上。

  遇到天气不好,下大雨或者大雪,他还得上山去看看,怕孩子们遇到危险。放学了先送山上的孩子,确定他们都能安全到家了,又骑着摩托车下山,看山下的孩子们是否到家了。

  回到家里,他匆匆吃点晚饭,就得把第二天的食材准备好。然后,开始备课,批改70多个学生的作业,晚上十二点多睡觉是常态。

1406373080784090.jpg

正在备课的王老师,当然没有什么办公室,办公室实际上也是睡觉的地方。

1406373081818959.jpg

王老师正在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数学课

1406373081178391.jpg

作为小学唯一的一名老师,王老师除了上课,同时还要买菜做饭,连电工活都亲自做

  除了寒暑假,纳汪小学不放假,周六、周日也上课。这时,从长坪小学回家的吴明英,就会帮着丈夫做饭,也会上课。“他一个人上三个年级的课,课程进度慢,有时快期末考试了,课还没有上完。”

  在全镇还有三个教学点的时候,每次考核,纳汪教学点总是排名第一。说起这,一种由衷的自豪感涌现在王昌林的脸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四年就这样过去了。让王昌林欣慰的是,这里的孩子至少在一到三年级没有辍学的,学会了说普通话,还有两个分别考上了广西大学和贵州大学。

  2013年考入广西大学的熊登廷,启蒙老师就是王昌林。他回忆,当年王老师对学生十分严格,背不出课文还打过他手心,一直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在王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他转学到丫他镇民族中学,并以全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黔西南地区比较好的高中——贵州省兴义中学。

  熊登廷还清楚地记得,中考结束时,父亲不幸遭遇车祸。父亲全权委托王昌林指导报志愿联系学校。在他看来,王昌林就是自己的大哥。

1406372781747549.jpg

现在在广西大学读书的熊登廷,放假了,仍会回到纳汪小学,和曾经的老师聊聊。

  “不论是在兴义读书,还是现在在南宁上大学,只要回家了,我都会来找王老师,谈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熊登廷说,这多少能安慰下王老师,给他坚持下去的力量。

只要有一个孩子,都会坚持下去

  去年底,一些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开始关注纳汪小学。特别是今年四月份以来,电子科技大学织梦支教队与王昌林联系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物资源源不断地寄来,包括衣物、文具、体育用品、课外书籍等220多包,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1406372620447880.jpg

王老师和志愿者到镇上买菜。实际上,一麻袋的莲花白,只够孩子们的一顿午餐而已。

1406372917814877.jpg

一名志愿者发烧了,王老师冒雨骑摩托带她下山到丫他镇医院看病

  “有的爱心人士已经准备长期资助这些孩子,还有的表示希望领养这里的孤儿。”魏文浩告诉我们,长期资助的相关手续已经开始办理了,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高兴,“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大山里的孩子们,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

  “电子科技大学织梦支教队来后,内向的孩子们变得活泼、好动、开朗起来,他们也学到了很多我没法教的知识。”王昌林说。

  这也让王昌林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电子科技大学的支教师生,还有全国各地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在默默地关注关心他和孩子们。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心像纳汪这样的贫困山区小学。

  还有一个多月,孩子们就可以吃到王昌林做的鸡蛋汤了——政府帮他建了一个鸡棚,王昌林夫妇购买了一批小鸡,现在成活的有250多只。

  他设想,这些鸡以后下蛋了,就可以确保每个孩子每天都能吃上鸡蛋,“让他们长得更壮些。”他的目光里尽是慈爱,就像一个父亲抚摸儿子时的眼神。

  “他什么都会让给别人,很有责任、十分节省。”妻子如此评价王昌林。有时,他头疼、肚子痛到都没法走路了,还是对妻子说“没事”。一次胆囊炎,痛得都没法走路了,他也不去医院。“当时家里一分钱都没有,去寨子里借了2000块钱,好说歹说才去了医院。”

  这些事,在王昌林看来都不算什么,他心里装的都是孩子们,是如何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撤并学校的传言说了很久了。当我“残忍”地问:如果学校被撤了怎么办?

  王昌林失落而悲伤地挤出两个字:打工。

  曾经,有些孩子怕王老师走,抱着他的大腿哭:“王老师,你不能走,你走了就没人教我们了。”

  我有点后悔问出这个问题,心里正在懊悔之际,这位苗家汉子开口了。

  “学校就是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会坚持下去。”语气坚定又悲壮,“不管上面给不给钱、支持不支持。”

  他停了停又说,自己挺幸福的,孩子们都很听话,会抢着帮他洗碗、打扫卫生等,会说老师辛苦了。

1406373298713602.jpg

王老师一家

1406373298353709.jpg

王老师和他的全体学生

  面朝大山的王昌林,如横亘的群山一样,脚踏大地、高耸入云。他身后的五星红旗,在凛冽的山风中高高飘扬,显得愈发鲜艳。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