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实践】 践行中国梦,青春勇担当
——我校持续六年在都江堰市深入开展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
文:杨丽可 原航 图:杨丽可 原航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7-23 6169

  2014年暑假,姚尧和同事每天都冒着烈日去都江堰市向峨乡的八个实践基地。这个23岁的女孩是电工学院的辅导员,年轻的“老志愿者”。她大二时就到都江堰开展灾后救助,数年坚持,后来她影响和带领着学生们来此做社会实践。姚尧是学校参加“都江堰实践”的数千人中的一个,6年来,这项活动有力地推动着新农村建设,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出“青春同筑中国梦”的时代强音。

6年坚持,四千余学子“下乡”

  几个小朋友挂在生命学院大二学生周康的身上,不愿意和“周哥哥”告别。周康好脾气地拍拍每个小孩的头说:“哥哥明年还会来看你们。”

  这一幕出现在今年生命学院实践队在都江堰市紫坪铺镇的“告别晚会”上。他们在这里做水库调研、人文考察等,和当地村民情谊深厚。临走前,生命学院的同学们扛着音响等器材,从白沙村出发,下山,过河,来到紫坪铺镇中心,忙了一个通宵。他们为乡亲们表演了十几个精彩的节目,带来一个美好夜晚的美好回忆。

  就在去年的同一天,也有一件难忘的事发生。

  都江堰市翠月湖镇五桂村,暴雨持续7天,村口遭遇险情。沙河沟堤坝被冲开了四五十米的口子,河水开始外流。通信学院30名同学当时已完成在五桂村的社会实践,正准备离开。当队长苏春霖得知险情时,他没有半刻犹豫,这个被骄阳晒得黑黢黢的高个子男孩想的是“我们义不容辞,必须冲到抢险第一线。”

  他向同学们通报了村里的情况,大家立即放下已经准备好的行李,迅速集结去村口。他们与村民们搬运石头堵堤坝。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家冒雨把石头填完,又在堤坝缺口上堆起半米高的麻袋。险情基本得到控制。

  洪水过后,同学们又扛着铁锹、拿着消毒粉,掩埋牲畜尸体;帮助农户把洪水浸泡过的家具搬到室外暴晒,打扫房屋。村支书杨德春握着同学们的手感动地说:“没想到大学生们这么能吃苦,给我们村里做了大贡献。”

  6年来,成电学子在都江堰社会实践中的感人故事如岷江中一朵朵浪花。追溯源头,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学校青年志愿者前往地震灾区开展服务,与当地结下深厚友谊。从那时起,成电学子每年都去都江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2011年,学校进一步与都江堰团市委和地方乡镇建立联系,每年组织千余名大学生利用暑期到该地乡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校的组织下, 10余个学院参与“都江堰实践”,深入乡镇数十个,开展活动数百项,在当地建立14个社会实践基地。同学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烈日下掰玉米、为蓝莓地除草、进大棚摘西红柿、为猕猴桃套袋,亲身感受新农村的变化。他们开展“党史我来讲”、“中国梦我来谈”等活动,为村民放映《杨善洲》等主旋律电影近百场,开展数十次文艺演出,他们的青春活力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春风化雨的效果。他们为空巢老人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孤残家庭和单亲家庭排忧解难,开展义务劳动,并与他们结对共建;开展假期课堂、义务家教、再就业培训;发现基层真实困难,形成数千份调查问卷,为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我永远记得暑期社会实践结束时,许多人从村子里追出来,不停招手,流泪。”对成电杰出学生、机电学院2010级魏子航来说,印象很深的是村里的老人孩子。在那十几天里,魏子航和同学们为老人们打扫清洁,陪他们聊天。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独居,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多活泼的年轻人,十分依依不舍。这段经历激发了魏子航持续做公益的信念,他将自己的奖学金用于一对一资助一名彝族学生。“公益与志愿精神已经深深扎根我心,这是我终生的责任。”

科技点燃梦想,亮点闪烁

  电子竖琴、蓝牙遥控车、飞思卡尔智能车、亚太机器人……我校学子为都江堰的中小学生们带去了自己制作的、科技含量颇高的各种作品,引得孩子们兴奋地围观。微固学院的同学们还买了电路板、小灯泡等材料,教孩子们制作电动坦克、电子蜡烛、星光挑灯等。由于人气爆棚,200多项作品材料不到半天就被小朋友们一抢而空,争着参与小电子制作。

  这样的科技夏令营活动每年以不同形式在各个村镇举办。越来越多的孩子怀揣着好奇心而来,点燃心中的科技梦想。电工学院的王金凯在石花村给孩子们演示了学校航模队制作的四旋翼飞行器,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希望以后也能“读大学,制作飞行器”。

  “科技下乡”是都江堰社会实践的亮点之一。除开办科技夏令营以外,同学们还开展家电维修、电脑技能培训,普及科技知识;调研分析研究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为经济发展提建设性意见,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宣传讲解YBC项目(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相关政策,为青年创业提供平台信息。

  戴着眼镜,瘦瘦的吴志展是政管学院大三学生。今年7月15日晚,他来到棋盘村给村民们介绍网站。他所在的小团队成员有生命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政管学院、经管学院的学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我们为棋盘村做了一个网站,主推网上商城,帮助销售猕猴桃。”这项工作在戴纲书教授、朱强老师的支持下,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迅速开展。师生们辛苦了大半年,晚上和周末经常加班。这个网站包括棋盘村文化、猕猴桃的技术管理、网上商城等多个部分,其中最难的是猕猴桃商城建设。“由于建的是第三方平台,必须保护资金安全。如果系统不够强大,就有漏洞,会被黑掉。”吴志展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干边学。他们通过加密的方式实现了猕猴桃商城的层层保护,“网站很稳定,大家可以通过商城放心地买卖猕猴桃了。”

  都江堰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不断攀升。学校依靠电子信息学科的优势,鼓励支持青年学子在大数据、遥感遥测、人工智能等方面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结合,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组织生命信息专业学生与当地“土专家”对接,搜集整理农业生产的科学经验;组织经济管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探索对当地农产品进行社会化网络营销,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农民获得更大的收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等学院的教授博导们依托国家课题,结合“都江堰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深度研究。

助力新农村建设,培养“接地气”人才

  “电子科大同学们给都江堰乡镇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都江堰团市委书记姜娟说。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都江堰实践”。学校领导“战前动员”,多次亲临实践基地看望、鼓励广大师生。校团委统筹协调,各学院分团委积极参与,通过项目申报、系列培训、讲座沙龙、项目评选、实践LOGO设计大赛、实践T恤大赛、实践支教课程试讲大赛等活动,营造实践氛围,保证实践质量。学校相关单位提前制定安全预案,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充分做好实践活动的保障工作。

  “都江堰实践”效果显著,同学们通过走访数百个农户家庭形成的数千份调研问卷及研究报告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数据和科学建议。文明宣讲、科技培训、普法教育等活动受到当地的一致好评,称赞大学生们给他们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逐步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近百场文艺汇演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结对数百个留守儿童为这些家庭带去了真切的帮助与希望。

  政管学院法律专业大二的张玲玲、邬琪媚等今年去九龙村做社会实践。她们积极开讲座、做咨询,在村民中做法制宣传。她们普法的重点是今年三月份刚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搬迁中的法律问题。讲座后,村民们围在大学生周围,咨询各种问题。他们询问消费中遭遇酒店的“霸王条款”如何应对,家庭婚姻中的纠纷如何寻求法律保护等。当地村民吴大姐说:“以前维权意识比较薄弱,有什么事情就想忍了算了,不愿打官司。现在听大学生们讲了维权方法,懂了很多东西。”

  “这些大学生们给我们带来了文化气息,还有先进的思想。”棋盘村村支书李天平说。在她看来,电子科大的大学生们多年到村里社会实践,和村民们像亲人一样。每年七月初,大家都巴望着大学生们早点来村里。

  在“都江堰实践”中,电子科大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才,同学们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加强了对国情社情民情的切身感受,增强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动化学院2010级本科生杨景文大一时参加都江堰社会实践。他与村民们一起辛勤劳动,感受真实的农村生活。杨景文感到“踏实努力的精神在哪里都必不可少,这对于我以后的学习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小杨去年与同学们共同捧起了飞思卡尔全国智能车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今年又以优异成绩保送自动化学院读研。

  学校团委书记张军说:“我们不仅在课堂上,更要在广阔的社会培养人才。都江堰社会实践持续数载,给同学们提供了认识社会、体会社情、锻炼自我的平台,也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希望同学们在锻炼中培养责任感、使命感,受教育,长才干,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