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当前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文化还是科技?
——首届“青年辩言•论道兴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辩论赛激辩精彩回顾
文: 龚仁让 熊海洋 代静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9-10-28 1886

  【编者按】当前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是文化还是科技?9月29日下午,首届“青年辩言·论道兴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辩论赛在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举行,蓉城未来的建设者们激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的发展之道。本文详录其精彩辩论内容,以便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思维激烈碰撞的魅力,共同思考成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bf7bc8267fd69dcb72770b14d34f64ee.jpg

  “岷山峨峨开天府,江水泱泱流今古。聚精会神生大禹,近揆文教远奋武。桓桓熊羆起西土,锵锵鸣凤叶东鲁。和神人,歌且舞,领袖群英吾与汝。”四川大学辩论队利用张澜校长作词的川大校歌,进行了极具文化内涵的出场介绍。

  而电子科大辩论队则直接用一句话介绍姓名并问候全场观众。干练务实的问候,让辩论主持人、2010年第三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邀请赛冠军、全程最佳辩手、当代少年西南区副总裁罗淼感叹电子科大学子“具有工程性”的气质。

  在双方各具特色的自我介绍后,精彩激烈的辩论赛也正式拉开序幕。四川大学辩论队为正方,认为“当前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文化”;电子科大辩论队为反方,认为“当前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科技”。究竟鹿死谁手?

8b0b2dddc21fcba14602470bdd665f4a.jpg

正方:成都的核心发展目标就是要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正方一辩首先慷慨陈词。他指出:2016年1月发布的《成都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成都的核心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在此基础上,2018年底,成都举行了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强调要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独特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2019年,成都市政府再次召开关于建设“三城三都”的新闻发布会,论述了成都文化产业的宏伟蓝图。这些会议与文件无一不把文化作为成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究其原因,就在于以文化为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才能实现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形态》中提出:“想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打造好城市品牌。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对内的归属感和对外的认同感。”就这两方面而言,将文化作为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无疑是必要的。理由如下:

  其一,以文化为根本驱动力能够通过对独特地域文化的塑造增强对内的归属感。在成都,“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的道家文化涵养了成都人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和休闲的生活方式;起源于西周的茶文化让成都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熊熊烈火烧出天下美味,滚滚红汤煮尽人间沉浮。成都的火锅文化把成都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早已和人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因此,以文化为根本驱动力才能让居民真正认识到他们属于这座城市。

  其二,以文化为根本驱动力才能增强成都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文化与城市紧密相连,城市的品牌有着强烈的文化烙印。当一个城市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对外传播时就能增强外界对城市的文化认可度。前段时间,由川大校友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融入了大量的成都特色文化,在角色太乙真人身上,率真、乐观、包容等成都人民的特质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武侯忠义精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忧国忧民精神,都值得通过影视、音乐等形式在全世界传播,讲好成都故事。此外,成都还有独特的熊猫文化、金沙文化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更能帮助成都走出一条独具城市特色和魅力的发展之路。

  因此,正方认为,当前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文化。

bdb285b51b1a56609b5e5a15f0d7e5c9.jpg

反方:高新科技产业是成都最具有活力的支柱性产业

  反方认为,今天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战略转入了沿海与内陆开放协调并重发展的新格局,以及随着“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提出,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特大中心城市,正在经历由内陆走向门户,由后方走向前沿的过程。今天成都的发展应当继续巩固成都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建设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型战略高地。而城市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则指的是在这一个过程之中能够起到制度性、持续性、营利性、核心性的力量。反方认为,科技是目前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理由有三:

  其一,科技是当前成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持续性力量。2018年成都高新科技产值突破1万亿元,占成都地区总产值的65%。2017年-2018年,成都市高新科技相关产业增速超过30%,远高于其他产业。2018年,带动入股的新兴创业高新科技企业超过60余家,带动社会投资近100亿元,更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就成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说,科技相关产业是最具有活力的支柱性产业。

  其二,科技有利于成都强化枢纽性地位。成都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四面环山,从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到1995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正式诞生,以及高铁的进一步铺设,成都逐渐成为了连通中亚内地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可以更好地整合发展资源,使成都从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发展成为国际产业合作和经贸交往的活跃聚集点。

  其三,科技是成都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性力量,是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引领性、核心性力量。身处在国际分工合作日渐加深的时代,我们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国际的发展洪流中抢占上游。成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但靠文化很难取得快速发展、抢占制高点。反观科技方面,成都有全球第四、亚洲第一个自主研发生产的超导核磁共振医疗企业,全球第一条5G地铁更是从成都地铁10号线太平站始发。成都目前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疗产业均处于全国领跑地位。成都也拥有两所全国“双一流”大学,拥有天府新区、成都高新西区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天使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14.06亿元。利用现有的资源,抓住历史的机遇,能够将成都打造我们幸福的智慧城市。

  因此,反方认为,当前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科技。

54004583e1d76336474a24b19e1b60bc.jpg

第一次交锋:双方质询暗藏兵锋

  双方立论之后,对方分别进行了质询。这是双方的第一次试探性交锋。正方立论后,反方四辨首先从“文化的内涵”和“如何把握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切入进行质问。正方一辩回应道:“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城市精神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等。比如,成都人受道教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乐观包容的精神。”

  反方四辩继续质询:“今天成都面临一个从内陆走向门户、从发展的后方走向前沿的历史机遇。成都应不应该去把握这样一个历史机遇?”正方一辩回应道:“我认为确实成都应该把握住这种文化潮流的发展机遇,比如天府文化就非常值得在世界范围内弘扬。”反方四辩觉得正方一辩并未理解这种历史机遇,他接着说:“不对,我刚才所谓的历史机遇,并不是文化潮流。换句话来说,未来5-10年是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重要时期,成都应不应该全力把握这种能够占领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机遇?”正方一辩回应道:“我方以文化为根本驱动力,并不是不把握科技潮流,我们应该把握文化潮流。”

  轮到正反质询反方时,正方四辩首先循循善诱:“我们今天所谈的根本驱动力,是不是应该站在对于成都这个城市的整体发展而言?”反方一辩说:“没有问题。”正方四辩继续说道:“今天的成都,文化和科技都要发展。所以,我们讨论的重点应该在于:文化究竟该为科技服务,还是科技该为文化服务?所以,我们不必要去做缺失性的比较。您方认为:根本驱动力的重点是在于它有革新性和引领性,对吧?”反方一辩说:“影响一个城市发展的因素是众多的,根本驱动性因素要对这个城市的整个建设和发展过程起到支柱性、持续性的影响。”正方四辩打断话头说:“要说引领性方面,如果让文化来引领科技资源的调配,是不是文化也可以具有引领性?再看支柱性方面,难道支柱性只有经济产值才叫支柱吗?”反方一辩指出:“今天成都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建设。”正方四辩反驳道:“基础设施是重点,但是,我们认为支柱更多的是要看其中的人。”

  在质询环节,双方似乎达成共识,认为城市发展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而多元的,科技与文化在其中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正方认为,科技的确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很大的经济产值,然而经济产值不等于支柱。反方则认为,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建设,如此大占比的经济产值是具有支柱性的,因而具有引领性。

第二次交锋:申论陈词直奔主题

  随后,双方辩手就科技与文化的异同以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展开了激烈讨论。正方二辩在申论中指出,讨论驱动成都发展的根本因素,文化和科技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讨论的方向应该是:把哪一个因素放在核心的地位,让剩下的因素放在辅助地位。而正方认为,这个核心因素就是文化。正方二辩认为,反方举出了很多数据,证明高科技在成都发展过程中带来多少产值。可是,经济只是城市发展得一个方面。如果成都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国际一流的大都市,只用科技去维系这个城市的基本运转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今天成都人民只是在成都谋求生存,那成都就和深圳、上海等城市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反方认为,成都一定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才能腾飞,对此正方二辩表示非常认同。但是,怎么留住资金、留住人才,让他们愿意为成都的发展贡献力量呢?正方认为,只有文化营造出来的归属感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今天我们谈起成都的文化有如数家珍的感觉,如果成都人每天都会期待去茶馆消遣、摆摆龙门阵,这个城市才和他们真正地融合在了一起,他们才会和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而这些都是文化营造出来的认同感。只有文化上认同,人才资源才会愿意和这座城市共享他们的知识和智慧。文化的引力会自然而然地吸引人才、技术、资本不断涌进成都、扎根成都。而这一切的核心,都需要我们通过文化的营造,把成都打造成一个让人有归属感的城市。

  对此,反方三辩认为,科技的发展可以全面推动成都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方二辩反驳说:“您所举的例子即便是全国领先的科技企业,我听起来依然非常不熟悉,谁也不会和成都联系起来。因此,怎么能让人对成都产生归属感呢!”反方三辩继续论证了科技对普通居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正方二辩说:“您方的眼光始终停留在钱上面!”反方三辩反问:“您主张的文化,能不能使成都实现西部枢纽城市的定位?”正方二辩说:“西部枢纽城市不单单是科技,文化也需要成为枢纽。”反方三辩质问:“您可以告诉我,只要成都发展文化事业,就自然而然地使其成为西部枢纽了吗?”正方二辩称:“发展文化不耽误成都成为一个枢纽,只要以文化为引领,同时发展科技,也可以成为枢纽!”反方三辩继续追击:“您是说,只要发展了文化,成都就会自然地成为西部枢纽了吗?”正方二辩辩称:“单单缺了文化或单单缺了科技都不可行,我们只要讨论把谁放在核心地位就可以了,所以文化的科技可以并存的!”反方三辩以手机听歌为例,论证科技是文化能够实现的支撑,正方二辩则把同一个例子用来证明“用手机听歌正是文化在引领科技”的生动写照。反方三辩追问:“以文化为核心,如何使成都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正方二辩反驳:“《哪吒》等新兴动画产业融入了很多科技元素,在传播成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更好的方式、更多的渠道,这都是科技为文化服务的表现,所以,以文化为引领,不耽误科技发展,反而促进科技的发展。”

  接着,反方二辩进行申论。他指出,评价一个城市发展的评价体系一定是综合而多元的,世界上有以科技而闻名全球的“硅谷”,同样有以浪漫闻名全球的巴黎。所以,正方坚持文化的重要性,也承认文化与科技不可偏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正方没有准确把握当前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他认为,正方纠结于“文化为科技服务”还是“科技文化服务”,而没有辨明谁是主导因素。正方主张发展文化,那么,发展文化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希望把人才留下来。这恰恰是文化为科技服务的体现。再者,我们也要动态地看待成都的定位。目前,成都在生物医疗、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凭借科技和产业的优势,我们能把成都打造成一座智慧之城、生态之城,从而良性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如此才能实现让人才留在成都的愿望。

  针对反方的申论,正方三辩认为,打造西部枢纽城市,以文化为核心依然可以做到这一点。科技公司愿意扎根成都,是因为他们对这座城市有认同、有归属。而反方二辩立即指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选择一个城市,考虑的核心是投资和收益,而不是文化归属。正方三辩认为,只有经济因素很难把企业留在一个城市,因为只要别的城市有相应的政策甚至更优惠的政策,企业就会被吸引走。因此,必须加强文化归属,才能使企业既来之则安之。针对反方所举的5G技术案例,正反反驳说:“当5G技术普及到全国以后,所有的城市都将拥有5G,成都也将失去特殊性,因此,5G并不能作为成都的特质。”反方二辩指出:“今天提到5G,人们都会想到华为,会想到华为在深圳,因而会记住深圳。我们相信,以后人们提到5G可能会想到华为在成都的产业布局,因而会记住成都。”正方三辩反驳说,“5G的布局要面向全国,它需要为整个国家服务。所以,到了最后,5G与成都的关联感也就没有了。即使科技能够为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服务,是不是意味着基础设施做好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就完成了?科技对一个城市的必要性能不能等同于支柱性?”反方二辩回应道:“在当前成都的发展中,不管是经济规模还是经济增量,科技都是支柱力量。

第三次交锋:总结陈词攻守兼备

  反方三辩在总结陈词中指出,成都当前发展的重心应该是如何将自己的优势产业和时代趋势结合起来。目前成都的优势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电子科大推动“一校一带”行动计划,目的正在于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我们不妨从科技的角度来看一下未来的成都会是什么样子,它会为成都带来什么样的归属感:在未来的成都,有可能每一个区域的交通流量、车辆速度、道路占有率都将被实时采集、监控、汇总,成都被调侃为“成堵”可能会彻底成为历史。去医院看病,医生拥有病人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健康数据、全病种的知识库以及全行业最新的科研成果,辅助医生进行个性化的精准治疗。在这样的成都,科技难道不会使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心驰神往吗?这难道不是科技带来的城市归属感吗?所以,反方认为,实现科技城市的核心便在于以科技作为核心发展驱动力。

  正方三辩在总结陈词中指出,反方说科技具有核心性、引领性、支柱性是因为科技在成都占有优势。但正方的疑问是:难道文化在成都就没有优势吗?从道教文化到熊猫文化到金沙文化,这些难道不是成都文化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优势体现吗?正方用科技构建了一个人工智能城市的蓝图,但这个蓝图是成都的专属吗?不是,它会在上海发生,在深圳发生。那我们对成都的归属感又来自何处?因此,不管是归属感还是认同感,都不能通过科技而建立。我们提到金融就会想到华尔街,提到设计就会想到米兰,就是因为他们在整个世界上产生了影响力。我们提到三国文化、提到熊猫文化,第一反应都是成都。成都的文化影响力、世界影响力正是来源于文化。只有当这些文化品牌向全世界推广时,我们才能够意识到:原来成都也可以在世界上拥有像纽约、米兰这样的国际影响力!科技当然要发展,可是回到根本驱动力上来,对于成都的认可,还是要回到归属感上,而归属感只能来自文化的浸透。

fa842d98bf525301036c4338d7c3e6f5.jpg

自由辩论:唇枪舌剑激烈交锋

  正方一辩首先发言指出:“反方一直在说科技对于成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但是,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否更重要?”反方一辩表示,“科技同样能为成都带来归属感。正方还需要回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那么,成都的文化又怎样能使它脱颖而出呢?”

  正方二辩认为:“成都在文化方面是领先的,有一定的优势。而反方一直在提科技,那么, 提到5G,谁会对成都有归属感呢!”反方接过话头继续辩论:“都江堰的水利技术,到现在已经不再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了,但我们仍然为它感到自豪,这难道不是一种归属感吗?”正方二辩指出:“都江堰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没有科技,文化本身也能够带给人归属感。”

  反方二辩认为,“现在都江堰这样的科技成果,在您看来也成为了文化,那么您对文化的界定到底边界在哪里呢?而且,任何一座城市,它的认可度、归属感再好,如果其经济发展跟不上、人民生活不充裕,这时候人们会对城市有归属感吗?”正方三辩指出:“我们从来不否认科技的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今天谈的是文化的引领性的作用。所以,再来回到刚刚的问题,如果5G普及了全国,那时候对成都的归属感应该归到哪里去?”

  反方一辩回应说:“科技带给人的归属感恰恰在于它的润物无声,今天成都作为全国十大‘不跑腿’城市,正是因为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正方强调文化的引领性,然而,文化除了能够引领文化产业走向世界,怎么能进一步带动城市的经济转型升级?”

  正方反击:“文化最重要的作用,绝对不只是创造文化产业,而是让这座城市的人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和资源共享给这座城市,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抓住机遇。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在文化上认同、愿意为成都做贡献,这座城市才有后续的科技发展。”

  反方认为,“现在的时代形势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竞争,文化怎么样能够使成都把握这个潮流呢?正方为什么认为成都现在的科技领先优势不能一直保持下去呢,难道在全国普及5G的时候,成都就不会率先进入6G时代吗?!”

总结陈词: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在最后的总结陈词环节,反方四辩指出:多元包容的天府文化一定会成为世界城市文化中耀眼的明珠,可是回看现在,我们会发现,科技才是作为唯一的根本驱动力推动着城市的发展。都江堰是李冰父子吸收了前人和当时所有的、最先进的水利技术主持建造,从那时起,成都才变成了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成都人民才获得了休闲、包容的现实基础。此后的汉唐繁华,蜀锦作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并使成都成为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成为了杜甫笔下的那座“花重锦官城”。在唐朝的时候,由成都人发明了水纹纸,是世界上第一个水印防伪技术,于是,北宋才有了世界一流防伪技术的纸币“交子”。我们不难发现,科技创造才是成都实际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与不灭的火种。展望成都的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京东方的柔性显示屏、中电熊猫的8.6代线、华为的5G布局,说明成都已经有了引领科技发展的力量。既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握这样的机会!身为当代成都青年,作为有志的成电学子,我们怎么能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电子科技的浪潮中,不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去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风潮?我们一定要去也必将去引领,科学作为,久久为功。

  反方四辩在总结陈词中指出,科技的确很重要,但是,我们是在用文化引领科技的发展。为什么听到赵雷唱到“成都带走的,只有你的时候”,我们会为之动容?这是因为成都的文化浸润了这座城市,浸润了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这种归属感是在每一个人和这座城市的文化共同成长中产生的。正方一直认为“科技也可以带来归属感”,但是,我们发现,要留住能抓住机遇的人才,就要靠文化归属感。巴黎圣母院能够带来全人类的共鸣,正是文化塑造起了全世界的认同感,所以,我们也要发展文化,让成都的文化像巴黎圣母院那样得到世界的认可。而且,正如川大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那样,成都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这种包容,正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甚至是一个文化强国所必须拥有的特质。一个大都市之大,不是发展产业、创造经济价值,更多的是塑造一个城市真正的文化血脉和灵魂,浸润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结语:青年辩言,论道兴蓉

  时间到了,但辩论引起的头脑风暴才刚刚开始。当前成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文化还是科技?对此,即便是评为嘉宾也见仁见智。这场“华山之巅”的精彩辩论,抑或是“抛砖引玉”,希望更给各位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