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心情驿站】神奇的川剧
文:于勃光 来源:光电学院 时间:2019-10-20 4016

  我与川剧的缘分,始于大一的一次“秋季文化精品课”。新课尹始,老师便问,“吾言之古老神奇的川剧,何为古老?”

  川剧起源于唐代,其时称为“川戏”,影响力在国内非常大,全国甚至出现了“蜀戏冠天下”的局面。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

  川剧,主要由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组成。川剧具有突出的程式结构特点,因为作为一种被大众所接受并广为传播的艺术,必然要求它具有一套易于操作、应用的表演和创作方法,这套方法就是川剧的音乐程式。川剧音乐程式是川剧音乐艺术的重要内容,是川剧音乐陈述的语言结构。

  川剧分文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从服装来说,川剧戏装有很多种,蟒袍、靠子、官衣、褶子等,都对应有相对固定角色,什么角色穿什么衣服,有严格讲究。

  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川剧的经典剧目《易大胆》。该剧由著名川剧艺术大师魏明伦在1980年编剧、导演,在自贡川剧团首次亮相,全国巡演大获成功;30年后,自贡川剧团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第三次排演《易胆大》。我们观看的就是这个版本的节选片段。

  片段中,九龄童受恶势力折磨累死在台上,师兄易胆大这样唱出肺腑之情:

  “报仇怒涌三江浪,哭灵哀转九回肠……抱灵牌,诙谐人儿变苦相,情不自禁泪盈眶。世人只看前台戏,谁知后台倍凄凉。世人见我哈哈笑,谁解笑声是佯狂!”

  剧词浅白,但极具文学性,且精巧贴切,契合人物性格,不浮夸,不雷同,唱出了此时此刻人物的情怀和气派。从这一点片段中,我对川剧这一我并不熟悉的曲艺形式的深刻文学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除了经典剧目赏析,带给我震撼最大的,其实是现场观看了一次“变脸表演”。以往对变脸的了解仅限于影视作品,而这次在现场近距离观看对自己的震撼更大。我曾对变脸有些质疑,认为变脸总不可能违背物理规律实现幻术上的“变”,然而然是我瞪大了双眼仍无法在一个我认为已经可以看清所有手脚和猫腻的距离上发现任何破绽。我忽然认识到,之前的我没错,但也错了。变脸艺术类似于魔术,虽然不违反物理规律,却包含了更多的科学,包括基本表演、心理学、视觉欺骗、行为诱导等等,隐藏着千百年来人民艺术家的智慧和心血,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

  除此之外,从第一节课我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场学习演奏了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等“噪音乐器”(这也是上课的一个收获),到后来亲身学习川剧男女演员的身法步伐。在这种略显笨拙的粗浅了解与学习中,一种隐然的敬畏之心潜移默化地融入进我们的思想中去,我意识到传统文化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博大精深,川剧作为西南地区最为广为流传的戏曲艺术形式有其历史必然性和艺术合理性。

  古老神奇的川剧,历经千年悠悠岁月,在今天依然现出无以伦比的魅力。

  然而,触动之余,我有一点更多的考虑。

  川剧在2005年被列入国家为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其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反映了其艺术传承和延续的窘迫境地。川剧,或者说所有的曲艺艺术,其艺术内容较为传统,思想观念表达也是迥异于现代生活。对年轻人来说,了解观看川剧更像是一种科普式猎奇体验,难以激起广泛的情感共鸣,因此也无法获得来自广泛持久的追捧与喜爱。这一点也势必早就川剧(传统曲艺艺术)的受众面窄,局限于中老年群体。但传承的关键在于年轻人,而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存在天然的隔阂与障碍。这种隔阂与障碍来源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观导向与当下时代存在差异。然而,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而改变了内核与价值观表达之后,川剧,或者说任何其他的传统艺术形式又是否能说真正获得了传承,这一点知得拿捏和商榷。而且,我们还没有考虑对广大川剧研究、表演、创作、保护工作者来说,将现代元素融合进入川剧表演究竟面临怎样的问题,有多大难度。

  但归根结底,川剧有着现代艺术无法拥有的魅力与价值,它是历史的沉淀,承载着许多观众的情感,我们有义务也应该乐观地去为川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关注,了解,或许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合适的事。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