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影视评论】“1900”不下船:是自得其乐,还是逃避现实?
——《海上钢琴师》影评
文:曾旋 来源:信通学院 时间:2019-09-11 2440

  一位钢琴天才“1900”在一条船上读过了自己的一生。他生在弗吉尼亚号上,也死在弗吉尼亚号上,从未踏足过陆地,只留下一张破碎后粘合的唱片,和一段音乐幽灵似的故事。很多观众看过电影之后都会疑问:他为什么不肯下船?

195314.58123774_o.jpg

  跟随着1900的好友——迈克斯的回忆,影片讲述了1900的心路历程。在我看来,如果要一个人来讲述1900的故事,也许只有迈克斯能够呈现出一个没有任何修饰的、真实的1900。只有他不仅听到了1900的钢琴曲,也听到了1900内心的声音。但即便如此,迈克斯也不理解1900,因为他也劝1900下船。

  1900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似乎完全独立在了这个世界之外,而仅存于自己的世界之中。他有着自己的优雅,一份对于音乐和钢琴的优雅,而这份优雅在那个工业化起步的美国,是如此的突兀和格格不入。

  影片的开头就是弗吉尼亚号抵达美国的场景,当船上第一个人喊出那声“美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开始欢呼雀跃起来。在那个时代,一张通往美国的船票,就仿佛是一张天国的入场券。进入工业化的美国,有无数的机遇,无数人像是看见腐肉的秃鹫,奔赴那片土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00更显得与众不同。当1900弹奏钢琴时,人们在大厅跳舞;而当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像并喊出“美国”时,人们便一涌而出,只剩下1900独自一人默默的坐在钢琴前。那时的1900是悲伤或者气愤的吗?并不是。他有88个琴键的钢琴,有琴键上迸发的无限灵感和快乐。他的精神世界是自足的,所谓的孤独都是旁观者一厢情愿的想象。

  要理解1900身上的那种疏离感,我们需要注意影片中的一个场景,那就是:1900停在舷梯上,看着工业化的美国的场景。这是工业化如火如荼、生产力突飞猛进的时代,映入眼帘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巨大的工业烟囱和散不去的污浊空气。面对这些,1900的表情是困惑的,而随着他的脚步,背景中的海浪声与鸟叫声被工业和城市的喧嚣所取代。

  看到这些场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摘下了帽子,并笑着将帽子扔了出去,然后重新回到了船上。1900做出这个决定,让人叹息,却并不会让人惊讶,这是他的必然选择。在最后弗吉尼亚号要被炸毁的时候,1900向迈克斯讲述了不下船的原因,他说:

  “我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才停下,是我看不到的,那些慢无边界的城市,可以说,什么都不缺,就是没有尽头,我看不到东西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比如说钢琴,琴键有始也有终,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键上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那才是无限的,这个我喜欢,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有成千上万,永远也数不完的琴键,根本就没有尽头,这个键盘太大,而在这个无限大的键盘上,你根本就无法去演奏,这不是为凡人准备的,这是上帝的钢琴。你没有看见那些街道吗,有上千条,你怎么去选择那一个,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一片窗外的风景,一种死亡的方式,所有这些问题都涌到你面前,你却不知尽头。”

  这样一大段的独白,正是1900的内心真实写照。他生在船上,他眼前所见是船头到船尾,是琴键的开始到结束,而在这样的一个有限的世界里,他创造出了无限的音乐。他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他只想快乐地弹出心中的曲子。而面对那个工业化国度,他似乎看见了自己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身影,看见了那位只要分出输赢的爵士乐大师的身影,那时候他还能弹出自己心中的音乐吗?

  许多人认为,1900应该下船,至少应该在弗吉尼亚号炸毁之前下船,但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1900虽然始终在船上,但他也说过“世界从我身边路过”,从船上来往的人群,他早就能够一窥陆上世界的模样,于是他愈发肯定,在弗吉尼亚号这一方天地,他能找到现实的尽头,才能遨游没有尽头的音乐世界,所以他选择与船一起离开这个世界。而最后1900的表情是平静的,而他内心想必也是快乐的。

  1900是一个理想的形象,在如今这个浮华社会,人们忙碌、焦虑,被各种光怪陆离所淹没。1900就独立于世,悠扬弹琴。在外人看来,他的选择只是一种变相的逃避,但如果换一种视角来看,这何尝不是坚守一份初心呢?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