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读书品茗】“满纸荒唐言”难道不是“忏悔录”?——《红楼梦》赏析
文:李佳蔓 来源:经管学院 时间:2019-08-26 2413

t0199d99dc3d5e2dac8.jpg

  张爱玲曾说过,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红楼梦不仅没有最后结局的书稿,并且时下的书稿也是不完整的,版本各异的。不过也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却像一个迷宫,吸引我找到迷宫的出口。

  很多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也是曹雪芹的忏悔录。理由是开卷第一章,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甄士隐”在红楼梦里是一个乡绅,可是他的名字谐音是做“真事隐”,正因为将真事隐去一半,所以,有了红学研究,众说纷纭。比如:关于主人公贾宝玉,有人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有人说纳兰性德是“贾宝玉”。也有学派认为贾宝玉不是曹雪芹,甚至认为曹雪芹并不是红楼梦的作者。

  越是深入研究,越是扑朔迷离了。然而,这便是“红学”的魅力,一个不完整的故事,却因为其残缺而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正如断臂的维纳斯基于后世的艺术想象一样。虽然《红楼梦》用谐音、诗词、判词等方式,将大部分故事结局在一开始就说了,但它仍然让我们手不释卷。

  作者写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这句话,是否透露了曹雪芹的心境呢?他是不是在反省那些家里掌事的、做官的男人比不得这些闺阁巾帼,所以落得家族败落?我认为,这句话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曹雪芹悔恨自己在年轻时虚度光阴,二是曹雪芹在家族败落以后毫无自救之法,三是在封建时代女性没有话语权不受重视的年代,曹雪芹为他遇到过的光辉女性立传。

  正因如此,作者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书中在写贾宝玉时,有这样一段,“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岂不正是曹雪芹的忏悔?

  这里是讲贾宝玉一直过着纨绔子弟的日子,“不思进取”,简单说是没有上进心,享受着锦衣玉食,没了第一代的雄心壮志。所以后来家败,一贫如洗,满是悔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可是,天下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因为即便是生命重来,按照自己当时的境况和思维,大部分人还是会做同样的抉择。

  那怎么办呢?其实红楼梦后面借着一个管家夫人秦可卿的托梦,写出了曹雪芹的办法。秦可卿在去世前,托梦凤姐,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这里讲的是,即便是家败,祖宗祭祀的土地不会充公,那么就在祖坟周围多置土地,留下家业;并且将家学堂也设立在这里,收的地租阖家轮流掌管,也就是家族败落了也可以读书务农。其实,这里便是尽量防止后悔的方法。

  但从根本上还是要在年轻时努力,不然,肠子岂不是要悔青了。蔡康永在在《蔡康永说话之道》里讲: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学习很难,放弃学习,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需要知识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期越是后悔。贾宝玉的悲剧,或许就是曹雪芹的悲剧。曹雪芹托“贾宝玉”来忏悔,或许是不想后人重复自己的悲剧罢。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