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读书品茗】看破不说破,空城只是“戏”——浅论司马懿的政治智慧
文:谢欣桐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9-04-08 2803

1501657440_2083_2.jpg

  三国时期,魏蜀吴涌现出不少谋臣异士,斗智斗勇,令人抚掌叫绝。最精彩的博弈之一,当属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一个胸有成竹,一个大智若愚,两位高手,棋逢对手、惺惺相惜,传为佳话。

  诸葛亮在此次博弈中的超凡表现,无需赘言。但司马懿作为同一个量级的重要人物,其“老谋深算”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比却也旗鼓相当。他的谋在于,他对“空城计”看破而不说破,可以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此,“空城计”是诸葛和司马合唱的“双簧”。

  司马懿在政治上崭露头角时,曹操虽然欣赏他的才华,但因其多疑的性格,临死前告诫曹丕,司马懿虽有大才却不可重用。因此,曹丕、曹叡虽然给予司马懿官职,却始终对他保持戒备。

  司马懿和诸葛亮可谓神交已久,彼此都对双方非常尊敬但却各为其主。于是,诸葛亮在北伐出兵前,便使了一出反间计,传播司马懿要造反的言论,让曹叡对司马懿起了杀意。最后,在曹真的担保下,司马懿才保住了性命,回乡“颐养天年”。

  没有了对手的诸葛亮屡战屡胜,魏军节节败退。此时,魏国根本没有能力抵抗蜀军的入侵,不得已,曹叡只得把司马懿请回来,封为三军统帅。于是,司马懿先消灭了马谡带领的部队,拿下了街亭,又接二连三攻下了几座城池。蜀国军队顿时大败,司马懿趁机兵临西城。

  由于战事来得太突然,诸葛亮根本来不及撤兵,城中也只剩两千余残兵。于是,诸葛亮便令大开城门,着几个老兵在城门外扫地。自己则坐在城楼上,在两名琴童的陪伴下抚琴。司马懿见状,直接下令全军撤回。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却坐不住了,嚷嚷着要攻城。司马懿一口回绝,理由很简单:诸葛亮诡计多端,城里必然有埋伏。

  后世通常认为,这个典故充分说明了司马懿“生性多疑”,也证明了诸葛亮对司马懿看得透彻、料事如神,所以“空城计”大获成功。难道司马懿真的如此不堪吗?笔者认为,司马懿并非看不穿“空城计”,而是从站在更高的层面,算了一笔“政治账”,于是配合诸葛亮演了一出好戏。

  诸葛亮当时只有一个小小的西城,而司马懿有十万大军,差距过于悬殊,即便城内有埋伏,司马懿也完全可以打一场硬仗,最终拿下西城。只要先派一小队人马进城探查,即可明其虚实。就算司马懿再怎么多疑,派十万大军把城重重围住,把蜀军熬到粮草不足再生擒了也未尝不可。

  这两种方法司马懿不会想不到,反而选择一声不吭放走了诸葛亮。这正是说明,司马懿看穿了空城计,更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正如当年诸葛亮故意派关羽扼守华容道,最后“重情重义”放走了曹操一样。

  司马懿可谓是魏国唯一一个能制衡诸葛亮的人,司马懿之所以能被重用,在这种意义上,还应拜诸葛亮所赐。曹氏家族从来就没有对司马懿放下戒心,但是只有司马懿能和诸葛亮斗个旗鼓相当,曹家自然不敢动他。相反,还会让他过得很舒服。

  司马懿的处境相当微妙,他的存在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两人相生相克。因此,司马懿即使明知城里无人也断不能进去。不然,此时活捉诸葛亮十分简单,但活捉诸葛亮之后,正所谓“兔死狗烹”、功高震主,自己不但没有了存在价值,下场甚至会更惨。这自然不是司马懿希望看到的。

  不得不说,司马懿放诸葛亮的生路正是放自己一条生路,而且放走诸葛亮也不会吃亏——毕竟自己完成了皇帝交给了自己的任务,至少击退了诸葛亮的军队。至于诸葛亮不死,以后发生了战争,皇帝还是得依靠他。而在诸葛亮完全撤退后他才“恍然大悟”地去追击,也只是给将士们尤其是眼线们表演的一出“假上当”的障眼法。

  因此,在“空城计”中,与其说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的性格,倒不如说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的处境。司马懿“事魏历年,人皆疑吾有异志”,一步走错就是深渊万丈。因此,诸葛亮虽不能到司马懿跟前告诉他这个道理,却用楼上的琴声给司马懿一个信号,门口扫地的老兵更是提醒司马懿“各扫门前雪”。诸葛亮也在赌司马懿还需要自己这个对手,只有自己存在,司马懿才会一直被重用。

  可以说,空城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计谋,也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斗争,更是政治的考量。个中道理,诸葛亮懂得,司马懿更懂,因此,司马懿才会顺水推舟。由此可见,司马懿并不是一介莽夫,而是军事家兼政治家,乃真帅才也!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