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改革开放四十年】希望的田野——四川康定吉居乡菜玉村扶贫调研学习有感
文:沈华钧 李楚杨 杜宁 指导老师:匡鹏举 图:沈华钧 李楚杨 杜宁 来源:信通学院 时间:2018-12-21 2243

  2018年11月6日,根据学院要求,我和两位同学随辅导员一起,前往康定市吉居乡菜玉村调研学习。在这短短的四天时间里,国家扶贫决心之坚定、基层组织政策执行力之强、农民生活条件提升之大,令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从康定市人民政府出发,西行202公里,翻越折多山,驱车4小时左右,便来到了康定市最偏远的乡村——吉居乡。作为深度贫困乡中的深度贫困村,菜玉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很严峻,很关键。村上共有75户334位农民,其中精准扶贫户29户115人。

  我们此行的目的,一是协助驻村工作组给村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一次党课。二是实地调研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希望利用电子科大在信息领域的优势,探索通过电商形式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8.JPG

调研组成员在菜玉村村委会合影

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

  菜玉村农民年龄一般在30-60岁,30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他们要么在邻近的新都桥、康定读书,要么在外务工,职业多为保安、清洁工。

  村上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土豆、核桃。农产品经过粗加工,多制作为玉米馍馍、酥油茶自己食用,很少拿出去卖。村里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便是去山上捡虫草、松茸来卖,一根虫草25元,有劳动力,勤快的家庭平均一户一年捡虫草、松茸赚的钱在8000-10000元。这便是他们每年自创的基本收入。总体来看,菜玉村农民还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12.JPG

菜玉村全景

  村子里通了“自来水”,日常生活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修通了柏油路、水泥路,但是开车到最近的可以买到菜、收发快递的沙德镇需要2个小时。村子里可以收看卫星电视,但是没有网络,手机仅可以打电话。整体来看,村民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由于交通、通信不便,较为受限。

17.JPG

菜玉村地形偏远,交通不便,近年来加大道路修建力度,出行越来越方便

  在我们从乡政府回村调研的路上,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村干部要去乡政府开会,走着走着突然把车子停在路口,一车人下来晒太阳。我们好奇地询问,他们回答:太阳这么好,觉得有点冷,不晒晒太阳可惜了!可见,农村的生活节奏是比较慢的。这与乡干部、驻村工作队工作的快节奏,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少村民家有四五口人,其中,孩子在外上学,老人去世,夫妻两人有一个人照顾家里那一点农活完全足够,另一个“外出打工”。所谓“外出打工”,其实就是在村里要修路、铺地的时候干几天短工,挣个几百一千块,而不是去镇里或者市里打长工。这其中有交通闭塞的客观原因,也有村民思想较为保守的主观影响。扶贫先扶智,村子里贴了很多宣传横幅,“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生活要脱贫,可能确实得先从思想上脱贫。

6.JPG

匡鹏举辅导员给村民党员上党课

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村领导有“八大员”,即村长、书记、文书等八个人。扶贫工作全面展开后,菜玉村配备了驻村工作组,共三个人,一位“第一书记”、两名驻村工作队员,主要负责扶贫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开展思想教育、项目推进等工作,同时带领“八大员”按照国家要求对村子进行规范管理。村子的政治生活主要是村民大会,讨论政策落实、集体账目使用等关系到每一位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比如,2017-2018年度集体经济的分配形式就是由全体群众共同决定的。

  村上的集体经济有三项:藏香猪养殖基地、黑木耳种植基地、集体超市,其中,养猪场和木耳基地是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承包给康定市的公司经营。原因是:国家给了菜玉村50万元产业发展周转金,但村集体缺乏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就以入股的形式将40万元产业发展周转金投入一家专业农贸公司,进行藏香猪养殖和黑木耳种植,每年给村集体分红3.2万元。剩下的10万元,则作为村集体超市的运营周转金,由村民承包,每年向村集体缴纳2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这笔钱一般用来维修村路等集体支出,具体使用由村民大会决定。集体超市只允许从康定民贸进货,方便村民买到放心的商品。养猪场和木耳基地在专业公司的运作下,既可以给村集体分红,增加集体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以以产业带动就业,为当地村民提供打工机会,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给村民提供了一个学习技能的平台。

  扶贫政策的执行对象主要是精准扶贫户,帮扶的措施很全面。第一是易地搬迁,搬到新房子,拆了老房子,每户按人头给与建房补助和相应的附属设施补助;另外康定市为了贯彻“四个好”,帮助和推动群众养成好习惯,还对修建厕所给与了政策资金的支持,自家修厕所地方政府还给钱,这让我很是吃惊。当然,也有部分村民既希望拿补贴又不想离开老房子,那就需要做劝说动员工作,难度比较大。之前听闻有康定市级领导专门驻乡好几个星期,誓言“易地搬迁不搞定,我就不回去。”上述种种,都让我对国家政策的细致程度、优惠力度、执行强度惊讶不已。

QQ截图20181221185052.jpg

村民易地搬迁新居里安上了吊灯

  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出保费,村民自己不花钱,重大疾病保证精准扶贫户只需要自费5%以内。在教学保障方面,精准扶贫户子女从幼儿园开始享受每年的生活补贴,若读到了大学,每人每年可得到4000元,还可以享受“9+3”政策,即“九年义务制教育+三年高职教育”不用交学费。

  国家还设置了公益性岗位,主要是护林员和保洁员,每人每月500元,一年可得6000元,而2018年脱贫标准是每人每年3600元。国家还提供无息贷款,每户有5万元的三年无息贷款。他们把这笔钱入股村集体企业,每户每年有4000元分红。此外,无论是否为精准扶贫户,每户都有公益林补贴、草原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资金,少则每年3000元,多则每年8000元。

  总结来看,我深深感慨国家政策优惠之大、力度之强。当然,非扶贫户享受不到这些政策,但他们认为自己既然生活条件好一些,就理应更靠自己勤劳致富,也很自豪。

成电给菜玉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扶贫政策再好,也需要落实、需要监督。落实政策的人就是驻村工作组,主要工作是入户调查、宣讲政策、监督政策落实执行。驻村干部对村民的实际情况把握得很清楚,对村民很亲切。村民不觉得他们是领导,有什么需求、困难都会直接提出来。

3.JPG

电子科技大学在菜玉村捐赠成立的阅览室

  以电子科大派驻该村的干部黄健老师为例,他是电子科大后勤保障部的科长,从接到工作调动通知到驻村开展工作,他只有三天的准备时间。到村上之后,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他入户调查时先不说明自己的身份,调查完毕后才说:“你们村上问题还是不少哇,我就留下帮你们开展工作吧!”

11.JPG

驻村干部送村上孩子上学

  四个月来,黄健联系学校各单位,一步步地为村里的建设发展寻求资源和支持。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四处化缘”。他先后联系了扶贫办,申请资金建起了村集体活动室配套设施,包括厨房、浴室,村文化宣传展板;联系出版社、图书馆,捐赠了5个书架,捐赠1000余册农业技术、党建文化书籍,建起了村阅览室;联系信息中心,计划筹办村干部远程培训基地电子信息教学点,推进管理和思想教育培训;联系后勤保障部,给活动室送来了住宿用品,为村集体超市拉来了冰柜、货架、收银台,并达成了由学校后勤保障部采购花椒的初步合作意向,还计划为村上一个学幼师的女学生提供到电子科大幼儿园实习的机会;联系体育部、电子科大幼儿园,为村子幼儿园捐赠体育用品、玩具、书包;联系电子科大医院,开展送医下乡,为村民义诊。

“驻村趣事”里饱含着辛勤的奉献

2.JPG

电子科大派驻菜玉村干部黄建(左二)以及此次调研组指导老师匡鹏举(左三)、调研组成员(左四、左五)走访村民

  在这个过程中,黄健老师与村民之间交往日深,也受到了村民的尊敬与肯定。在他的点滴记录中,我们发现了他的许多“驻村趣事”:

  ——“村里没有网,为了给康定的同事发送一份资料,顶着大太阳走路1小时,到了据说有电信4G信号的地方(养猪场附近),结果没有信号,当场泪奔。”

  ——“自己没有交通工具,出行全靠脸皮厚,站在路边招手搭车,常用的一句话‘哥,你到哪,搭个车!’路上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找话题,逼急了人际关系慢热的我。”

  ——“搭不到小车就搭摩托车、运沙石的大货车。搭下山拉沙石大货车到火山有4G信号的地方发文件,卡好时间,文件一发完,货车也装完沙石,又跟着回村上;等不到小汽车,就搭摩托车到甲根坝,3个小时,把防风衣帽子套在头上栓得死死的,可惜膝盖没有遮挡,快要吹成‘老寒腿’了。”

  ——“洗澡是个大问题,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端个盆子找个最黑的地方,矿泉水瓶剪掉一半用来舀水,洗露天澡,一阵风吹过,那感觉简直了,洗完后还是满满的满足感!”

  ——“洗头有办法!住的地方的水管比较长,明管,暴露在太阳下,太阳大的时候,一般下午4点过,就能放一盆自来热水,洗个头,再洗个脚是没有问题的。我太有才了!”

  ——跟村民去挖松茸,想记录松茸季村民的一天,想法很好,但现实太残酷,早上4点过起床,5点出门,下午4点回到村上,已经要崩溃了。一路上,累,但是不好说,想先回来,但是深山老林又怕迷路,只有硬到头皮跟着走,硬撑到最后,真是笑着流泪啊!”

  ——“最近农忙,白天村民都在地里收洋芋、割猪草,入户基本找不到人,或者只有不懂汉话的老年人在家,偶尔路上遇到地里的村民就聊几句;这几天只有我一人在村上,白天就在办公室做文案,下午6点出发,去村民家,晚上10点左右回宿舍,然后再把记录的内容分门别类录入台账。”

  ——“9月27日在康定做了宣传板、横幅,28日赶回村,准备29日的都江堰捐赠,好不容易联系了野车,把广告牌绑在车顶,刚到折多塘就被警察拦下,还收了身份证,用摄像机对着问话。之后幸好贾哥开车从康定出发回乡上,等了1个小时,结果是辆三厢宝来,后排座全部放倒才勉强放进做的宣传板,我只能坐在后排,一路上蜷缩着,到沙德后才跟另外一个人一起坐到副驾位置回了村。”

  ——“9月29日都江堰接待完后,因为要收拾接待室,没有能跟都江堰的车出去,4点过搭了一个村民的小车到新都桥,刚走20分钟就遇见塌方大石头拦路,只有下车清理道路,清理时说是有辆大货车要到康定,于是转打大货车,结果半路上车子有异响,司机慢慢开到新都桥修车,然后到木雅景区时又遇上管制,放行后上了折多山又是大雾……11点到康定。要是没有换成大车,应该早就到新都桥,然后搭上另外的小车早就到康定了……有时候图一时之快就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啊!”

  看到黄健老师写得这些文字,回想起在村上调研时亲身体验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我们常说“心态要好”时,其实更像是一种自嘲和抱怨,而不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样的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如今,亲自翻越千山万水,看到像黄健老师这样的驻村干部踏实工作的时候,方才真正明白这种乐观、这种意志。

13.JPG

村民家里的布置很温馨

总结:唯有奋斗,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

  调研结束后,黄健老师送我们到康定坐车。路过甲根坝,碰到了出来送货的菜玉村村民,顺便一起吃午饭。饭后村民抢着去结账,未果,原来黄健老师饭前就把单买了。村民没有买到单,“埋怨”黄健“坏了规矩”,他说:“甘孜州十八个市,没有一个地方先给钱再吃饭。”这位村民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还没有拆老房子,一起吃饭的还有驻村第一书记,饭前还在给他做工作。这位村民也挺配合,只是女主人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谁会轻易割舍开自己长大的地方呢!”

1.JPG

  这次调研,收获很大。我们很庆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中国繁荣富强的大势不可阻挡。“全面脱贫,实现小康”不是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坚定的承诺。为此,无数像黄健老师这样的基层扶贫干部,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作出贡献,让我们看到了这片田野上的勃勃生机和明媚的未来。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选择投身其中,尽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乐观地拥抱变化,用勤劳智慧创造未来。

  【本文作者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党建委员会学生调研团队沈华钧、李楚杨、杜宁,指导老师:匡鹏举。】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