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心情驿站】“您依然是我最想成为的人”
文:谭菲 来源:信通学院 时间:2018-09-11 4297

想写我高中时的古文老师很久了,但他带给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又有点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是个很长的故事,可能要写很多次,而且很凌乱。

我的古文老师,锦昌直到今天,一直是我崇拜敬爱的老师,是我人生的标杆,是我最想要成为的人。他或许算不上是大师,但却是我认识的老师中有大师品格和大师风骨的人。

老师和我的姥爷同岁。我五年级开始跟他学习语文那时他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我清楚地记得虽然年过古稀,但精神矍铄,眼睛炯炯有神,讲课中气十足。

他戴着金丝边眼镜,一年四季穿着类似的宽大的工作服,手上常年沾满粉笔灰,是的,完全就是想象中斯斯文文,又有些不修边幅的语言学者的形象。

但他绝不是想象中呆板的“书呆子”举手投足儒雅得体,一言一语都流露出他接受过的良好教育。

时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主题是“先学做人,再学语文”。整整十年,这句话一直如警钟般回荡在我的耳边。字字铿锵,如雷贯耳,掷地有声。只有先学好如何做人,才有资格学语文,才有可能学好语文。

老师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1957年毕业于当时的锦州高中,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本有资格留校任教家庭原因回到辽宁,到省实验中学任教,又为了照顾父亲,回到家乡,锦州高中做老师。

1978年刚刚恢复高考,青年人对于知识的渴望深深触动了时老师。作为当时锦州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组织老师们为考生着手撰写了第一部语文复习资料,亲手编写、筛选每一道题,最后和老师们自掏腰包低调地印刷出来,分发给学生。现在想来,这是勇敢而不计后果,只为学生考虑的做法。

很少跟我们说起他的“光辉历史”,只是有人会替他惋惜跟他一辈的北师毕业生大部分已是高校教师、著名学者,誉享海内外,而他一生都在这个小城市教书。但时老师不卑不亢。

他说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路要走。他不奢求那些荣华富贵,只要能教书育人,也就够了。他追求的是老实做人、安稳读书,能与学生分享书籍文字带来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震撼、感动、温暖和共鸣。

他做到了。他是天生的教师。

我们上课使用的是自己编写的教材。每次课必做的是为古文段落点标点。这是我学习古汉语的启蒙课,至今我仍然认为,这是最好的启蒙方式。

说,古书里的文字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点对了标点,才是最深刻清楚地理解了文段的含义。不仅如此,点标点也非常有效地规范了我对每种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受用一生。

我还记得平生接触到的第一段古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当时笨拙地读了很多遍,试着点了很多遍,抱着字典翻了很多遍,最后听了一句句捋顺和讲解,终于彻底理解。这段话我一直记到了现在,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

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常常一大早挎着一布袋的书,穿着旧旧的工作服,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给孩子们上课,捏着工工整整全是字纸页已经泛黄的手写讲义,弯腰捡起摔断的粉笔继续用,喝水的杯子外壁上沾的全是粉笔灰,还偶尔跟我们夸赞一句家里老太太做的打卤面如何美味。没用过智能手机,失眠的时候会听听广播,然后跟学生们分享哪个商家又打了什么啼笑皆非的广告。有的人见了他这个样子,会背地里嗤笑他“过得真寒酸”。

可是时老师怎么可能过得寒酸呢,他过得怕是太丰富精彩了。

现在想来,是他教会正确高效学语文的方法,才让我一直觉得学语文是件幸福的事让我不论在学习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心存希望,让我永远有梦可做。

讲解古文,时老师从来不会停留在表面,不会满足于只是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他带着我们追寻每篇文章背后的故事,感受来自古人透过文字传递给我们的每一分喜怒哀乐。

每节课必做的给古文段落点标点,常说:“你读了文章觉得每句话的衔接转折似乎理所当然,但古文本身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为什么这样断句标点就是最准确的?”学习《过秦论》,会不厌其烦地画中国地图,标出每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为我们分析当时的六国对抗秦国的“约从离横”战术,究竟为什么“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讲解《鸿门宴》仔细地为我们区分了“坐”“跪”“ 跽”这些不同的坐姿,让我们感受到了太史公如此细腻入微,让人战栗描写入帐的樊哙“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可见原本坐而饮酒的项羽 ,看到全副武装闯入的樊哙,立马立身直腰,随时准备拔剑御敌。丝丝入扣,精妙无比,让人叹服。

正是时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古文字的美妙。

学习语文,记忆和背诵永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老师常说“记一个不如记一串”。所以当遇到新的文言字词时,他会一次性把它所有的意义和用法列出来,挨个意义举出对应的例子,便于理解和记忆。永远有充足的耐心,如果下次又遇到这个词,他会再列一遍,加深我们的记忆。

我依然记得他给九个常用的疑问代词编的顺口溜:“谁”。他说这像是严厉的老师在批评偷偷吸烟的学生“谁吸了烟!”“两个姓何的!”这样的故事想来有太多太多了。

后来我上了高中,选择了学习理科,没能实现当初成为语文老师的愿望。但我未曾遗失自己的初心,闪闪发光的学者风范、他语重心长说过的每句话、他讲古汉语时眼里流露出的熠熠的光,所有我和文字结下的缘分,全都深深刻进了我的骨子,融进了我的血液,成为了我。

今天是教师节,我很想对他说:“您依然是我最想成为的人!”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