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人在海外】千帆过尽 独赏云霞————新加坡短期访学观感
文:肖宇阳 图:肖宇阳 来源:信通学院 时间:2018-09-08 4516

短短两周时间,在新加坡这座风景绝美的南洋小岛,品鉴了很多异国佳肴、收获了诸多思索感悟、经历了丰富的实践历练。此刻,我坐在电脑前,试图为这次旅程书写一篇简短的回忆录,但千帆过尽,提笔忘字。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知如何用最美的方式,来为这最美的故事画上句点。

水天一色处 倦鸟归家时

暑假期间,被母亲大人带去晨跑,坚持了下来。去新加坡这段时间,我也把这个习惯带来。六点一刻起床,沐浴着微漾的晨光,我循着旅馆后方的林荫小道一路向前,绕过中山公园、缅甸玉佛寺,转入左侧的住宅区。再跑两分钟左右,便来到了一汪湖边。

图片1.png

一条石桥横跨两岸,桥上群鸽嬉戏,时而盘旋于水面上方、时而箭跃至树荫之下,更多的时候只是懒洋洋地在地面上踱步。我悄然走入期间,这些鸽子竟不为所动,依旧似闲庭信步,我不由得有些惊喜——这里的鸟儿不怕人的。

愿望水面,只见一条穿梭于居民区的河流,清澈如许,若颠倒来看,真不知何者为天何者为水。近些年,我国提出五位一体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位列其中。我想,大功告成之际,便应是鸟儿不再惧怕人类的时候吧。愿某日,倦鸟处处可栖,所谓天人合一,当是这般模样。

春意临晚晴 人去气长清

高中阶段就了解了孙中山先生远渡南洋筹备革命的故事,只是没想到这同盟会南洋旧址距我们所住的宾馆仅咫尺之遥,名为晚晴园,取自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二句,由富商张永福命名。

图片2.png

孙中山先生携同盟会旧部来到新加坡时,张永福先生深明大义,邀一行人于此下榻。1906年,孙中山先生正式在新加坡组织同盟会新加坡分会,社址就在晚晴园。此后一年,孙中山在晚晴园策划了几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及反清革命活动。1908年,新加坡被选为中国同盟会南洋总支部。

在这期间,同志群英,为倒满建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努力。近则为南洋各同盟会所朝宗,向心;远则出钱出力,呼应国内迭次起义。终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革命告成。二十多年后,同盟会会员李光前等人集资买回晚晴园,修葺成昔日模样,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只可惜我的行程中无此项目,不得进园探访,只好独自一人怔怔遥望百年前伟人的塑像。孙先生炯炯的目光背后,是挺立的几株青松,庄严而不失优雅斯人虽去,清气长存。先生之风,当为后世永远铭记。

群屋拔地起 山河日月新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我看到了这样一幅书法作品,出自新加坡著名艺术家潘寿先生,书写的内容正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图片3.png

依稀记得曾经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为诗圣所经历的“床头屋漏无干处”“娇儿恶卧踏里裂”的生活感到悲怆万分,却在诗歌末尾处,被这突转笔锋的三句诗中的济世情怀所震慑。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把这几句是作为自己的理想。它不仅仅是作为书法题词高悬于展厅之上,更是作为实践,在新加坡政府和人民过去五十多年的努力之下成为了现实。向导李炯才先生为我们娓娓描述着新加坡层层高楼拔地而起的盛况,时至今日已有90%的新加坡人拥有了自己的房产,位列世界第一。

在他那慈祥的笑容诙谐的语调背后,我听到了他的满满的自豪感。国家与人民,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同舟共济的关系时代变迁,生活条件日益提高杜甫所写的“床头屋漏无干处”已经历史,但我辈当存此浩然之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穷时不独善其身,达时力求兼济天下。

铁肩担道义 逍遥自由行

“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如果用辩证的方法看待这个世界,会清晰的发现,除了既已证明的公理,没有什么事情是非黑即白的。中间也并非灰色地带,而是一个达到平衡的复杂生态。

图片4.png

就拿自由来说,如果你用欧美的自由主义理论来套新加坡,显然会给对新加坡给予负面的评价,因为新加坡被认为是李光耀家族主导下的“强人政治”。但是,如果你在街上问一个新加坡公民“你的生活是自由的吗?”估计十有八九会给出肯定的答复。

在这样一个“没有民主”的高度发达的国家里,自由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呢?一行人走在街头,无论队伍多长,前方的汽车一定会缓缓停下,等候人群通过;等待在地铁站口,上下地铁的箭头标识后面,永远秩序井然地排着一列队伍,先下后上的警示从不是一件摆设……

自由与秩序的辩证法,可能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吧?自由并不是可以做任何事情,而是有它自身的边界。在新加坡人身上,我们看到,当每个人都有着高度的自制力与公德心时,每个人才是自由的。

新加坡人的自豪感不是凭空而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仅仅是公民之间的道德规范,更是公民对国家秩序的尊重国家给公民的规则和秩序二者相得益彰的一种状态。

艺术的国度  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这些年来,我一直将其视为鸡汤因为要有“诗意”,说起轻巧,做到何其之难。可在新加坡,这其实不难。

图片5.png

无论是金沙酒店的空中花园还是海滨前滩的云中森林,或者南洋理工大学的“千层蛋糕”,或者如这幅圣淘沙岛畔的人体雕像,无不充盈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往小了看,人们衣服上活力四射的装饰,居民住宅别具一格的建造风格,似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饱受着缪斯的祝福。我承认,某种程度上,这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是否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呢?生产力发达之前,难道只有效率和利益才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我看未必。优雅应当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奢侈。

当你用一种艺术的态度去装饰自己的生活时,生活也同时回馈了你。

看着塑像,吹着晚风,新加坡一行,没有让我失望。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