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初次的“舞台”
文:李思扬 图:李思扬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17-04-20 2689

  前不久,接到龙飞编辑来电,约稿《最美记忆在电子科技大学》一文,已经在《求学》杂志2017年第4期刊发,请注意查收稿费。龙飞编辑的关心叮咛,令人难忘。这几天,常常不由自主回忆起和龙飞编辑相识的往事。

  那是2014年,大一暑假期间,我见到了近一年未见的高中好友,一路相伴难忘的友情和刻骨铭心的高考,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聚会分手后,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十点多,心有所思,情不自禁,一气呵成,写下“清水河畔忆高考”这篇记叙我高中三年全力以赴、苦乐自知求学心路的短文。第二天,对文章进一步修饰,准备将此文投寄给,我在高中学习期间每期必看的《求学》杂志(文科版)。

  八月三日,我写了一封致《求学》杂志编辑部老师的信,八月五日,把这封信和“清水河畔忆高考”的文稿,通过邮局一同寄给《求学》杂志编辑部。这封信的电子版,我现在还保留着。

  《求学》杂志编辑部编辑,我一个都不认识。我记的非常清楚,八月十一日的傍晚,六点多一点,家里电话响起,来电话的是《求学》杂志编辑部龙飞编辑,他告诉我,已经看到来信和文稿,编辑部考虑选用,但需要对文稿修改,以符合《求学》杂志的定位和读者的兴趣。第二天,我开始按照龙飞编辑提出的意见,修改“清水河畔忆高考”的一稿,几天后完稿,自我感觉认为还行,就把此稿发给龙飞编辑。两天后,收到龙飞编辑返回的“清水河畔忆高考”,文章的每一段都有龙飞编辑用“红字”标注的具体修改调整建议,我的头有点大,这是要我重写啊!由于临近开学返校,就和龙飞编辑约好回成都后再联系。

  从2014年9月到2015年1月,五个月的时间,七易其稿,我都是在网上和龙飞编辑交流,听取他的指导。一直到学校放寒假,春节前不久的一天晚上,龙飞编辑来电说,你写的“从普通班走出来的学霸”(“清水河畔忆高考”),刊登在2015年第二期《求学》杂志上,这期杂志现在已经排版印刷完毕,即将向全国发行,请告诉我,你的汇款方式,《求学》杂志将把稿费寄给你。

  “从普通班走出来的学霸”,是我第一篇被印成“铅字”的文章。仔细想来,从第一次接到龙飞编辑来电至今已近三年,从未谋面的龙飞编辑,始终关注我的每一点进步,成长。难忘《求学》杂志、难忘龙飞编辑。

  从《求学》杂志开始,我写的一些散文和评论陆续在成电新闻网、电子科技大学校报、蒲公英评论网发表。

  难忘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心培养提携我的老师。我清楚记得那是在2015年3月3日,成电新闻网在“银杏海”栏目发表了我写的散文“年的味道”,编发这篇散文的责任编辑是林坤老师,这可是我在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心刊发的第一篇文章,好几天心潮激动难以平静,从此开始了我和成电新闻网的不解之缘。

  其后在给成电新闻网长达近一年的投稿过程中,我没有与编辑老师打过一次电话更没有走进成电新闻网与编辑老师道一声感谢,我写的“短文”在成电新闻网“银杏海”栏目陆续发表,说起来我是很幸运的。

  但更幸运的是2016年元旦后的一天,同学告诉我,成电新闻网要招一名助理编辑,问我有没有兴趣,在同学的推荐下,“小寒”过后,我才第一次走进成电新闻网,第一次见到王松梅老师、林坤老师和罗莎老师,在早已仰慕的老师指导下参与成电新闻网编辑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大学本科专业是英语,刚刚接入编辑工作时,一点也不会做。我的心思,老师最明白,林坤老师亲切的说,不着急,慢慢来。为了帮助我尽快熟悉新闻网的工作流程,做好编辑工作,林坤老师和罗莎老师有意识给我提供实践机会,从编发短迅、消息、专题报道、通讯到散文。在林坤老师和罗莎老师温暖无私的关心下,从最初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现在的“初见端倪”,认真、谨慎、细心,无怨无悔为“他人做嫁衣”,我成长的每一步都浸透着老师发自内心的教诲。

  难忘王松梅老师,在成电新闻网编辑部一间不大不小的办公室内,我和王松梅老师、林坤老师和罗莎老师在一起工作了一年,那里有我难忘的青春更有温馨美好的记忆。闲暇时,王松梅老师经常关切询问我的学习和生活,嘘寒问暖的情景,就像长辈疼爱自己的孩子。不会忘记,在电子科技大学六十华诞前夕,学校准备出版纪念60周年校庆系列图书,王松梅老师负责《成电芳华》一书的征集编辑工作,在王松梅老师大力推荐下,我写的散文“最好的时光”入选《成电芳华》。

  电子科技大学校报也有我青春成长的痕迹。2015年4月27日出版发行的【第1011期】电子科技大学校报,刊登了我写的散文“故乡的味道”,责任编辑是陈伟老师。陈伟老师还约我到办公室商谈其他稿件的修改,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撰写的散文“苇叶有清香”、“走进梦想的童话世界”和“三更有梦书当枕”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校报发表。

  邝俊老师是电子科技大学逆光摄影工作室的“灵魂”,他的办公室在成电新闻网编辑部隔壁。“邝老”喜欢品尝纯正的咖啡,诱人的散发着甜味与清淡酸味的令人愉悦香醇的咖啡,不时在新闻中心飘浮,常使我不由自主溜进邝俊老师办公室。思扬,来一杯咖啡吗 ?有点想念“邝老”了,也想念我们新闻中心…

  文案编辑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视野的开阔,常常让我心有所思。学习之暇,读书之后也往往关心社会热点。为此,我加入了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员的队伍,依从自己内心呼唤,真情表述内心所想,以“我手写我心”,表述个人对中国当下教育和未来的关注,一年来,陆陆续续写了二十多篇评论,有几篇评论,社会反响比较好。

  原准备借去北京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颁奖仪式的机会,当面感谢中国教育报史亚雄编辑、杨国营编辑,可是紧张的学习加之成电新闻网工作,最终未能实现,所以到现在和蒲公英评论的联系也仅仅是“网上神游”。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回忆往日时光,想起我的老师——何立芳教授曾说过: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含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理解与追求。这种尺度就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在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更迭过程中,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是啊!如果说我写的文章还能有一些入读者的眼和心的话,我认为与编辑的关注密不可分。我是幸运的,在我前行成长的路上,我遇到了——龙飞编辑、王松梅老师、林坤老师、罗莎老师、陈伟老师、邝俊老师和史亚雄编辑、杨国营编辑。

  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来早,2017年的春天来了。又是一年“春未老,风细柳斜斜”,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连绵不绝的想念,想念成电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网和《求学》杂志,想念那初次相见的“舞台”,老师那关注的眼神、鼓励、恰好的交流,亲切的教诲一直温暖着我,直到今天依然温暖如故。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