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毕业去哪儿】于亮亮、张宇希:留校深造 青春闪光
文:李昆 方红力 图:李昆 方红力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4-05-19 3595

1400480361703718.jpg 1400480389960408.jpg 

  大四上学期,保研的结果就“尘埃落定”了,来自微固学院2010级的两位本科生——张宇希和于亮亮都选择了留在本校继续深造。他们都觉得,“这是因为与成电有缘!”

  于亮亮在保研之前试着找过工作,一番体验让他意识到,如果要在技术类岗位上英雄用武,只靠本科阶段所学还远远不够。相对而言,继续读研是一种比较长远的“投资”,以后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到公司从事产品开发,都更有后劲。他也有条件保送西电,但经过一番比较之后他还是选择了成电。

  张宇希在出国与保研之间纠结了之后,也选择了保研。她分析过,如果学业成绩并非出类拔萃,就申请不到国外最好的大学;同时,如果拿不到国外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即便被保送留学,也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反倒不如在国内读“985”、“211”,三年之后收获满满。

  四年前,于亮亮从河北邯郸来到成电,就读于微固学院微电子技术专业,被分到了2010030010班;张羽希则来自辽宁朝阳,就读于固体电子工程,被分到了2010033050班。入学那年,他们俩像其他4000多名“寻梦”成电的稚嫩学子一样,都脱下高中校服不久;四年之后,他们俩都成了成电的硕士研究生。他们说,学在成电、长在成电,与成电的缘分尽不了,以后走到哪里都是成电人!

  大一上党课时,张宇希还是预备党员,于亮亮已经是正式党员了。此后,两个人相互认识,并打过多次交道。大二、大三、大四,他们各自所在的班级连续三年参加“邦清班”答辩,并被连续三年授予“邦清班”称号。而他们俩又都是各自班级的“答辩手”。在赛场上,他们是竞争对手,但在台下,俩人相互打气,鼓励对方答辩时不要紧张。

  于亮亮所在的班级沉稳、内敛。从大一开始,于亮亮就参加了“学术部”,大二就当上了“部长”。“学术部”是微固学院有名的学生兴趣小组,旨在聚合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的优秀学子,发展其学术特长。当时的“学术部”门槛颇高,部员成绩必须处于全班前百分之三十才有资格加入。毕业季,他们班的36位同学中,有6人出国深造,4人保送本校读研,于亮亮和他的女朋友都在这4人当中。

  相较而言,张宇希所在的班级要活跃一些,班级活动十分多样。据介绍,他们班有着完善的社会实践制度,每年每人能够保证参与两次社会实践,包括到敬老院、赴山区支教等。大一时,她就两次参与班级组织的支教活动,为珙县的小学带去了“春苗助学网”募集到的善款。毕业这年,班级里的25位同学中,有6人保送研究生。

  张宇希很谦虚地说,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刚刚学会“打酱油”,做一些数据处理和仪器测量工作,虽然有多篇署名的文章,但都不是“第一作者”。而从“学霸班”出身的于亮亮,从大二下学期正式参与做项目,拿下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学生创新课题,制作出了太阳能充电设备,并拿到了三千多元的项目资金,最后相关论文也成功发表,从此入门、一发不可收拾,大三时的声波测身高项目、大四的恒流二极管热能项目,无不战绩丰硕,让人羡慕。

  正因为有这样的不同,当谈到“大学期间最遗憾的事情”时,张宇希认为遗憾在于大部分经历都放在了实践活动,至今没有发表一篇以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论文;而于亮亮的遗憾恰好相反,他把大部分经历都用在做项目、发论文上了,以至于“没有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四年,两位同学都成长成才,收获颇丰。于亮亮在学生工作方面一直踏实稳重,从班长、学术部部长、班级党支部书记,再到学院组织部助理,一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对他的能力也有了极大的锻炼。他坦言,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在刚入学时比较发愁,后来获得助学贷款。由于不想耽误学业,他并没有考虑兼职,而是刻苦学习,在大一、大三两年如愿拿到了人民奖学金,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

  张宇希家境尚可,但她身上没有一丝娇气,学习的劲头也不输给于亮亮,三年里这个活泼可爱的女孩一共拿到了12500元的奖学金,学习、生活都很有保障。同时,她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外交流项目,锻炼了口语、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世界。

  面对辉煌未来,这两位同学各有憧憬和梦想。在张宇希的规划中,她以后可能走上从“技术类”向“管理类”转型的人生路线,因此,她希望自己在读研期间除了做好相关科研项目之外,能够多多涉猎人文社科类领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于亮亮则会一直专注于科研,如果可能,他希望自己硕士毕业后能够边工作边读博士。但无论今后他们梦飞何处,此时此刻,他们都将在成电继续奋战,将母校作为追梦的起点!

编辑:一戈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