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公管学院举行祝小宁教授从教四十周年座谈会
文:胡欢 王俊 图:薛雨丹 来源:公管学院 时间:2020-06-24 7800

  三尺讲台四十载,立德树人一辈子。6月17日,公共管理学院举行祝小宁教授从教四十周年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学院领导班子出席会议,学院各系教师代表、毕业生代表、在读学生代表参加活动。座谈会由学院党委书记郑宇涛主持。

F7B13E0866127A75BE680A59DB7_92E88F6F_B65B1B4B7A7F4C1EF98C97E101635B_F1B691EE_C4E

  申小蓉代表学校为祝老师送上祝贺,感谢祝老师四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付出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她回顾了自己从1985年进校工作,与祝老师相识、共事的经历,表示作为一名教师,祝老师把志向爱好同国家使命融合在一起,把教书育人当做天职,热爱教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育学生,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希望祝老师在照顾好身体的前提下,继续带领青年教师成长,祝愿祝老师生活美满幸福、工作成果丰硕。

C2A800A029B5E57E7B560EFA7F9_A38B8D50_727

  汤志伟院长代表学院为祝老师送上祝福与感谢。他表示自己从1993年到学院参加工作,见证了祝老师一路走来,能够亲历祝老师从教四十周年的美好时刻,内心非常激动和感动。从最初的人文社科系到人文社科学院、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再到公共管理学院,祝老师对学院发展呕心沥血,倾情付出。在热爱的教育事业上,祝老师融入了一辈子的心血,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深刻地诠释了“为公明德、为实尚善”的院训,为广大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和示范,将激励着全体师生不断向前迈进。祝愿祝老师身体健康,永葆青春活力。

6EE646905BAE57962D9557E8A4C_83FA7288_15A

  刘灵辉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回想起自己2010年刚进校时参加祝老师给学校给新进老师培训的经历,记忆深刻。祝老师每天日程满满,在此前担任行政职务的同时,作为任课教师每年的平均课时也多达800多节。他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鞭策学生主动学习,寻求最好的学习效果。四十年的兢兢业业狂热坚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等百余项奖项,为青年老师树立起标杆典范,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希望能够继续向祝老师学习讨教,获取更多知识和财富,也祝愿祝老师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电子科技大学97级校友、原校辩论队队长、当代教育集团总裁李巍作为校辩论队代表为祝老师送上祝福。李巍表示,辩论队里有着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习资源,是自己人生当中上过最好的的课程。作为载体和途径,辩论对思想的塑造让人受益匪浅,在祝老师的教导下,从辩论中学会了怎么思考、怎么做人,辩论队的学习经历对自己如今的生活和事业有着深刻影响。现在自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秉持着祝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抱负,希望能够在祝老师的指导下,将教育事业传承、延续下去。

EED1CC4495A7C71F16BBBD9048C_C6D0F803_154

  2017级在读研究生陈唯分享了他和祝老师“三次切磋”的经历。他表示凭着一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祝老师四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教师就应该爱岗位、爱学生,宽严相济,诲人不倦,用自己的心灵去教导学生,用教育的智慧去帮助学生”这句话。在公管学院七年的求学经历中,从祝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衷心感谢恩师的尊尊教诲和辛勤付出,祝愿恩师永远身体健康,诸事顺遂。

34EA75A0FA5E6F6ACDCA3CA03F3_D91DC789_191

  2017级学生童叶作为学院本科生代表,向祝老师送上由学院所有年级各班级学生手写的纪念卡片,并向祝老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崇高的敬意、温馨的祝福。公管学子一定谨遵祝老师教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锤炼思想修为,力争成长为不负老师期望的学生。16级在读博士生蔡文璞、15级硕士生康健还通过网络视频连线,为祝老师送上祝福,他们表示能够成为祝老师的学生,接受祝老师的传道、受业、解惑,是一生的荣幸,希望能够和祝老师履行一辈子师生情的承诺。

  祝小宁老师非常感谢学院组织了这样一场座谈会,也很感激各位领导、同事、同学们的赞誉。自己认为个人是一个相当平凡且笨拙的人,所以也一直遵循着“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与人相处要“温”、“既然做了选择就要从中获得快乐”几条基本人生信念,在从教的四十年之中,很感谢国家、时代的历练与造就,感谢学校、学院历届领导的理解与支持、感谢各位同事、同仁的帮助与支撑,最要感谢的是还是学生们的相伴与付出,两次荣获“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这是最令人感动的褒奖也是对四十年教育生涯的最大肯定。他说,从教至今,还有诸多愿望想要实现,仍然还需要努力奋斗,非常期待能够继续助力学院学科发展,在国内、国际上更上一层楼,产生更大的影响,也希望可以帮助国家培养出更多在社会各界都能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编辑:代静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