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学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红星院士开讲首期“前沿交叉学术论坛”
文: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20-06-17 9694

  6月12日,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全新品牌学术活动“前沿交叉学术论坛”首期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带来题为“等离激元光子学和纳米光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胡俊副校长,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领导和教师代表、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及物理学院部分师生代表现场参加学术报告会,24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参与论坛。论坛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罗小蓉主持。

前沿交叉学术论坛.jpg

2.jpg

  徐红星院士首先介绍了光学发展简史和现代光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后阐述了等离激元在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亚皮米精度传感和其它超越衍射极限的光学现象中扮演的关键作用。比如,在光场的作用下金属纳米结构中激发等离激元共振,可将光场束缚在极其微小的空间中,从而产生显著的电磁场增强效应,进而带来一系列独特的物理现象。徐红星院士还详细介绍了表面等离激元在金属纳米线上传播的机理,及其实现纳米尺度的光子路由器、纳米光逻辑器件和集成的原理。他指出,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有着速度极快和容量巨大的优势,但由于光的衍射极限,光子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面临原理和技术的双重瓶颈,而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将为发展纳米光信息处理技术和实现纳米光芯片奠定基础。

3.png

  在交流环节中,徐红星院士与参会师生就“单晶多晶结构的等离激元材料的区别”“射频、微波器件与光子器件的联系与相互借鉴意义”“集成光子学发展机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会上,胡俊代表学校对徐红星院士为“前沿交叉学术论坛”带来开坛讲学表示感谢。胡俊谈到,做好学科交叉深度融合对建成电子信息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正在大力推进跨学科、跨学院的“双跨”交叉协同机制建设。他指出,基于学校特色,理工深度融合应做到“工中有理,理中有工”,而理工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教师队伍组建、教师考核及激励机制建设以及学术成果分配等问题还需深入探讨,这也是学校开设“前沿交叉学术论坛”的初衷,希望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的交流平台,营造开放合作的学术交流氛围,切实促进学校理工深度融合,助力学校理、工、医各类学科的长远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科交叉与融合,促进科研合作与创新,营造开放合作的学术交流氛围,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新设“前沿交叉学术论坛”,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交叉学科领域国际学术前沿、热点研究方向及相关科研合作等方面内容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并与全校师生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本次论坛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及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主办,信息中心协办。


  相关链接:

  徐红星,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杰青,973首席科学家,中国青年科技奖、饶毓泰物理奖及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获得者。他长期从事表面增强光谱、等离激元光子学和纳米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首次发现了金属纳米结构间隙的巨大电磁场增强效应,成为超灵敏光谱传感的基础;首次实现了纳米光逻辑,开创了纳米光芯片研究的新方向;最近把等离激元共振位移传感的灵敏度提高到亚皮米精度。发表论文180余篇,SCI引用17000余次,单篇引用超过1000次的两篇,单篇超过100次的45篇,h因子67,2014-2019年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作国际会议邀请报告60余次,在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任大会主席。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