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化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书香外院·阅享人生:高照副教授、李冬青副教授
文:孙旭婷 图:孙旭婷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18-12-19 7459

  为培育人文读书氛围,发挥教师立德树人作用,增进师生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外国语学院每周持续开展“书香外院·阅享人生”读书沙龙。期待师生的关注和参与!本周讲座具体安排如下:

  讲座一:

  主 题:爱要怎么说出口?语言起源与进化的生物基础

  主讲人:高 照 副教授

  时 间:2018年12月20日(周四)16:30-18:00

  地点:清水河校区综合楼354

高照.jpg

  主讲内容:

  语言是什么?动物拥有语言吗?语言是何时起源、为何起源的呢?推动语言进化的力量与机制又是什么呢?1972年的第一届语言起源和发展北美会议打破了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成立之初的禁忌,语言的起源与进化问题迅速点燃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多领域的热情。现代科学的研究者努力发现和探求与人类语言的相适应的神经生理基础,而这个基础正是采取现代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来探寻语言进化的核心所在。

  不同于乔姆斯基的语言突变论,达尔文的乐源性进化观提出人类的语言实际是灵长类呼叫系统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渐进的特性;也揭示了两性选择的情感表达在促进语音和语义的确定性关联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爱慕之情的表达需求激发出爱慕之意的表达形式,在激烈的性选择竞争中借助“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伴侣。在爱情的选择压力下,语言的复杂度本身或许已经暗示着生物遗传的优势,而这一切的发生真的只是一场化学作用吗?

  推荐书目: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士元,《语言、演化与大脑》,商务印书馆,2011

  Geoffrey Miller,The Mating Mind: How Sexual Choice Shape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Nature, Anchor Books, 2001

  讲座二:

  主 题:“民胞物与”与“天地不仁”: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生态智慧探析

  主讲人:李冬青 副教授

  时 间:2018年12月20日(周四)16:30-18:00

  地 点:清水河校区综合楼326

李冬青.jpg

  主讲内容: 

  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创作了大量的自然诗歌。在她的诗歌里,她一方面质疑人类中心主义,呼吁平等对待自然界的动植物,其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朴素生态意识,高度契合中国古代“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生态智慧,另一方面,在追求生命之善的同时,狄金森也接受自然之恶,对自然界的正常更替以及暴力与死亡加以肯定,体现出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人们生态意识日趋高涨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揭示出其自然诗歌所蕴含的生态伦理价值。


                        外国语学院

                       2018年12月19日


编辑:杨棋凌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