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教师出国行动计划】鞠晴江:感受“教辅体系” 探求育人真经
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谢昕 余炜成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3-31 4403

  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 Omaha,简称UNO)做访问学者时,经管学院鞠晴江副教授已对这所学校在商科教育方面的实力和美誉有所耳闻。不过,鞠晴江此行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学术能力,实际上,在她的行囊中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为了提升学术水平,二是为了提升教学能力。

  这两个重要任务最后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那就是如何使自己更好地站好三尺讲台,回国后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多贡献。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鞠晴江“像一个初学者那样”,怀着敬仰之情,细致观察、思考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体系,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打开视野  结缘走进奥马哈

  奥马哈临密苏里河岸,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美国第三十八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和亿万富翁“股神”巴菲特的出生地,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就坐落在这里。

  该校是内布拉斯加州的第三大高等教育机构,始建于1908年,至今已有百年历程。据了解,该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排名全美第四,本科商业课程排名全美第23,语言病理学专业排名全美第一。

  从2008年开始,同样在经济与管理方面颇具实力的电子科大经管学院,就与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以本科生交换培养项目为纽带,“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每年都有学生交换到奥马哈分校学习,这就为两校的教师交流互访奠定了基础。鞠晴江之所以选择奥马哈分校,除了它固有的吸引力,正是得益于此。

  有一次,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前会长、奥马哈分校经济系倪金兰副教授受经管学院邀请做学术报告。她发现鞠晴江的研究方向与自己比较吻合,可谓“志同道合”,遂邀请鞠晴江到奥马哈分校做访问学者。鞠晴江本硕博都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就读,后来加盟电子科大任教,因此也很想体验一下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于是,行程就此敲定下来。

  2013年1月,鞠晴江飞抵奥马哈。由于此前已有不少经管学院的学生交换到奥马哈学习,所以,鞠晴江虽然是初来乍到,但她并未感到陌生或不适,反而是把奥马哈当做大洋彼岸的一块“根据地”。

接轨国际  转换范式上水平

  很快,奥马哈分校就体现出了它的本色和个性,让鞠晴江明显感觉到与国内高校的不同。首先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浓郁的学术气氛。

  在奥马哈分校,可供学术研究的数据来源十分丰富,可以免费共享的数据库为她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力量。鞠晴江的英文底子还算可以,在这里真是如鱼得水,几乎可以随性地查找到她所需要的文献。

  与此同时,在导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她也逐步开始学习规范的研究范式以及把握文献的方法。她和倪金兰教授合作研究的“城市化和可持续生计”问题,使她对国外的劳动经济学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目前,她们的研究成果已经进入SSCI期刊二审阶段。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在这个领域做得很好,但换一种视角,就会多一种收获!”鞠晴江说,“如果能够出国看看,我们做研究就会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奥马哈分校的开放氛围,也让鞠晴江受益匪浅。学院会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其他学院或专业的老师们都纷纷前来。奥马哈分校处在美国中部,因此其经济学研究对“中国问题”研究得不多,经济系里只有鞠晴江和一位菲律宾裔教授在做中国问题研究,但研究内容的不同并不是绝对的交流障碍。

  鞠晴江说,“不管我们研究什么,都会用到一定的研究范式或方法。而这是具有共性的,因此,不同专业的学者,或研究不同问题的学者,交流的共性基础很大。”

  在回国前,她也把研究中国的“城市化和可持续生计”问题的论文带到研讨会上做交流,“其他老师从研究方法上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我的导师也鼓励我多听一下别人的意见,这对完善自己的研究很有帮助!”

观察课堂  他山之石可攻玉

  在奥马哈分校的一年时间里,鞠晴江带着求知的渴望和对美式课堂教育的强烈好奇,听了许多课程,观摩了许多教授的课堂组织和授课方法。

  她发现,国外的课堂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处处是海阔天空的自由讨论”,而是因课程而异。比如,营销类课程的案例比较多,学生的参与度自然很高,但在一些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并没有多少互动讨论。

  “和我们一样,基础课程也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对学生的自学要求很高,而且考核很严,所以学生的压力非常大,但老师们并不会因此‘同情’学生——他们觉得,那是学生应该做的。”

  这一点对鞠晴江思考国内外教学的异同产生了重要影响。她觉得,此前对国外课堂的一些想象,其实带有强烈的“漫画”性质。而这种想象,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成见”。

  因此,学习国外的课堂教学,就不能只从形式上一味地强调“讨论”,而是要学习其严格的考核,尤其是课程体系本身的设置。

  她介绍说,近年来,电子科大经管学院借鉴国外的课程设置,采用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外接轨。

  “我们学院现在用的教材,不是外文的,就是直接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她说,目前经管学院本科生用的英文原版教材是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曼昆所著的《经济学原理》,MBA用的教材也是从外文教材翻译过来的。

  当然,国外高校强化师生互动,是很值得国内高校学习的。国外都有Office hour ,学校甚至对这一点提出明确要求。鞠晴江现在也采取这种方法,每周设置固定的Office hour ,每节课后也留有固定的答疑时间。但是,她强调,“课堂教学方法要因课而异,不能一刀切。”

教辅体系  师生受益共成长

  国外的教辅体系,让鞠晴江收获不小。在奥马哈分校,她的论文写作就受到“写作中心”的巨大帮助。而这个“写作中心”,就是该校教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作为一所以博士教育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奥马哈分校设立了写作中心、演讲中心和教员发展中心。

  其中,前两个机构除了为“英语写作课程”和“演讲课程”的选课学生提供课后辅导外,更重要的功能是为全校师生提供英语写作和演讲方面的免费咨询和指导,协助师生达到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要求,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员发展中心主要是为教师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之所以建立这个中心,是因为素质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专门针对教职员工的辅助机构十分必要。

  通过讲座、咨询和相关组织建设,该中心为全体教职员工提供教学、心理健康和行政管理上的支持。例如,中心下属的“教学伙伴”组织以“数字时代的教学”为背景,通过大约每周一次的讲座,为教师在教学技术更新和整合方面提供支持,内容包括学校教学资源利用、教学信息发布、PPT技巧等。“教学发展委员会”以教学能力提升为目的,以专项经费支持教学方法改革、批判性思维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新技术的教学运用、教材更新、多学科整合、团队教学等。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繁多,课程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我们不能仅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角度认识这个问题,而是要同时重视在课程建设中完善课程辅助体系,”鞠晴江说,“教辅体系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老师,这是奥马哈分校给我带来的重要启示。”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