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教师出国行动计划】何曲:感知英国文化 改进教育方式
文:电工学院 王兴 机电学院 韦前才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3-26 3913

  外语老师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到目的语国家走一走,亲身体验这门语言存在的文化背景。从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交流回来之后,外国语学院何曲副教授觉得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在又多了一根手杖、一盏明灯……

  和蔼、谦逊,这是外国语学院何曲副教授在短暂采访过程中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访学的一年时间里,她不仅真真切切地体验了英国文化,也为教学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选择伯明翰  圆了出国梦

  考虑到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方向,当初在申请国外访学的学校时,何老师将目光投向了在语言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基础的英国。

  位于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伯明翰大学是英国12所精英大学之一。该大学的英语系不仅孕育了语料库研究的泰斗、语言学大师John Sinclair,在ESP(特殊用途英语)方面的研究也颇具特色,而这正是何老师此次访学的主攻方向。“最终得以在伯明翰大学的高级英语研究中心(CARE)作访问学者,也算是满足了我多年的心愿。”何曲说。

  采访过程中,她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很幸运。“有很多前去访学的老师都未能申请到旁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我在那边的两个学期基本上可以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其中还包括了与自己的主讲课程有一定相关性和启示性的课程,比如商务英语、语言测试等。”

  通过全程观摩这些课程的课堂组织过程,何曲系统地了解了国外的导师如何科学设计托福、雅思等大型英语测试题型,并用量化的标准提高其信度和效度,这给她回国以后设计教学测试题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争分夺秒利用一切资源,是何曲在英国访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经历的写照。在英国的一年时间里,她完成了一部教材的主编工作,其中部分章节采用了国外收集整理的真实视听语料,并主译了一部作品。该译著后来获得2013年四川省社科项目支持。她还旁听了多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为校内课程和科研带回了丰富有益的资料。

品英国文化  会四方学者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精神特征,每一种精神特征都必然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形成这种精神特征的历史根源。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绅士风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英国人的“标签”。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除此之外,英国人给何曲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他们对待工作和生活的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态度。

  在何曲住所附近的一间社区活动室里,一个英国民间舞协会的会员们定期在此练习并排演采撷自英伦三岛的民间舞蹈。这些英国传统舞蹈的爱好者,多是一些六七十岁、已经退休的老人。他们对自己的这份爱好不仅投入,而且执着。

  无论刮风下雨,每隔两周老人们总会驱车前来。她了解后得知,不少会员需要驾车2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即便如此,从未有人无故迟到、缺席,整个团队丝毫没有松散的感觉。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在访学期间,何曲同样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观摩和学术研究中。

  作为世界知名学府,伯明翰大学云集了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国际化的舞台给她开展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何曲在访学期间完成的译著是一本有关“建筑装饰”的书。对于长期浸淫在文学领域的英语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书中在谈到装饰艺术的演变时,涉及多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原文中直接用到了多国文字,这无疑给翻译工作增加了重重挑战。

  幸运的是,在伯明翰大学提供的舞台上,何曲有机会和来自中国以及世界各地各学科的学者结识和交流,从而顺利克服了翻译工作中的障碍。

  高级英语研究中心每周一次的研讨会也让何曲获益颇多。这是一个面向该研究中心的博士和访问学者的论坛。每周周五,由一位学者把自己研究的课题或成果拿出来阐述、分享,提出研究中的难题,分享研究心得,和其他学者共同交流碰撞,极大地开阔了大家的研究视野。

  此外,伯明翰大学英语系的教师每周举办一次研讨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研讨会还经常邀请各国学者参加。每当这个时候,研讨会就相当于一次小型的国际会议,能拓宽与会者的国际视野。

  “在国外这样的平台上,我们看到研究人员的科研更加务实。在国内,研究工作有时显露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现象,人们总想在短期内做出成果。而在那里做交流汇报的研究人员,至少在自己的项目上研究了三年,有的甚至长达十年。”何曲说,“他们很重视研究的质量,能去除浮躁,静心研究,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学习英语的人大多认为只要过了四级、六级、雅思、托福,出国后日常交流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实际并非如此。”虽然有着多年英语教学经验,但是初到英国的她还是在日常交流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英式英语的语音已经显得遥远而陌生,而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教材上都没有出现过的。把茄子叫做“aubergin”,在超市的出口处被问及“cash out?”,给杯子续水叫“top-up”,这些都会让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措手不及,哪怕他已经学了多年英语。

  这更坚定了何曲的一个想法——在新编的教材中一定要加入真实的语料,让学习者接触更真实、更实用的英语。所以在英国访学期间,她特地收集了一些真实的语言素材,如电台上播报的商业新闻、机场的广播、生活场景中的对话等等,其中的一些已被用到了新编的教材中,以便让同学提前接触真实语境中的英语,为以后出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并非所有在国外听到、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直接照搬。何曲认为,“拿来主义”并非总是恰当,关键在于吸收其精髓,根据实际情况对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加以改良。

  “国外的教学模式比较动态,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听老师讲课,更多的是自主讨论,而且学生的学习也不拘泥于课堂。但是由于我们的课堂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实践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

  在何曲开设的另一门课程——职场(商务)英语上,她就不断尝试将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国访学,时间虽短,但受益良多。


相关链接:
  青年教师群体的实力决定着我校未来发展的地位和水平,如何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提升整体水平,是我校现阶段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2012年,学校出台“青年教师出国(境)行动计划”,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大力推进青年骨干教师赴世界一流机构、师从一流大师、从事一流的研究工作,实现“‘十二五’末45岁以下专任教师中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比例达到50%”的建设目标,培养出一支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青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向教师发展中心提出出国需求,教师发展中心将按需提供合理的出国访学方案。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