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谢梅:建设西部智库 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专访政管学院教授、中国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谢梅
文:陈 伟 图:陈 伟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11-10 5385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和全球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国庆前夕,我校与法国共建的蒙彼利埃孔子学院迎来一周岁生日。政管学院教授、中国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谢梅随我校代表团访问蒙彼利埃孔院,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文化及文化产业研究的学者,谢梅接受学校新闻中心采访时认为,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法国共建孔子学院体现了成电人的历史责任与文化担当,“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努力助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记者:谢教授好,您是学校本科基础通识课程《中国古典文学著作选读》《中外文学通论》的骨干教师,十分关注中国文化的发展。您是怎么理解传统文化的?

  谢梅:就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道家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包括思想、文字和各种民俗,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就是衍生出来的书法、武术、曲艺等,是我们的社会传统。传统文化是孔老孟庄等一代代先贤,通过《论语》《大学》《中庸》《诗经》等经典著作,累积而成的一座巨大的宝库,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处世智慧,比如仁爱、诚信、孝亲等等都涵盖在其中。可以说,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傲立于世的密码所在。但是,吊诡的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传统文化是什么,一说到传统文化就立马想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

  有一种彻底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并形成了一种“惯性”一直延续至今,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下传统文化的缺失和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不要老祖宗的东西。但是他们忘了,文化是有土壤的,东西方文化的土壤不同,气候、温度、湿度等也各异,西方文化是没法在中国生根的。我们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是生在长江边、长在黄河畔的人。

  记者:那么,您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什么?

  谢梅:必须正确认识、对待传统文化,重拾传统文化,比如多读经典,多恢复传统礼俗等。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魂魄。今天社会中出现的没有信仰、不讲诚信以及行为无度等等状况,都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如果还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纠正,我们就将堕落成为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的国家。

  如今世界文明再一次交汇融合,创新发展。我们不但要复兴传统文化,还要将其推向世界。全球孔子学院成立十年来,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电影、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用地球人都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与世界交流对话。

  记者:我们看到美国文化横扫世界各地,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也十分注重将本国文化推向世界。那么,中国文化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谢梅:文化是生活、是社会实践,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可触摸的。所以,在对外传播时,我们也要用具体的文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参与互动的方式来推广。让他们参与其中,来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魅力。这次蒙彼利埃孔子学院周年庆活动,上千法国市民跑来参与书法、绘画、剪纸、包饺子等文化活动。我从早上九点开始,站到天黑,教他们写汉字。男女老少络绎不绝!他们兴奋和喜不自禁的行为会深深地感动我,让我也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自豪感。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发展文化产业,向社会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也是一个传承发展文化有效的渠道。要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融入到电影、漫画、广告、游戏、软件设计中,让文化产品为所有民众接受和消费,让中国人也喜欢和继承传统,然后优良的文化产品远销世界各国,这样就可以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最近,习总书记提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战略,表现出了对未来社会主流文化建设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面对信息社会的冲击,传统媒体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出现很大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大量兴起,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主体、内容、媒介、方式都出现极大改变,信息传播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对整个社会的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影响。如何占领主流文化的阵地,传统与新媒体的融合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记者:中国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中心于2011年成立,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中心发展势头很好,能否谈谈中心近年来的发展?

  谢梅: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作为议题,提出要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心成立前,我们已在文化产业领域积累了相当的成果。早在2006年为成都市文广新局做“全域成都广播电视网可行性研究”项目时,就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媒业发展产生了极大兴趣,慢慢地就将研究重点从理论研究转移到实践研究上来。2007年,受成都市政府委托,进行“天府大剧院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我们顺着长江一路向东,考察了重庆、武汉、宁波、上海等地的大剧院,回来后写成的《成都市文艺演出场馆暨天府大剧院建设思考与建议》被成都市政府及相关决策部门采用。后来就是“四川省演艺场馆体系建设与规划”“四川省文博资源的利用与产业化”“四川省演艺市场报告”“九寨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等来自与省市政府各部门的课题接踵而至,几乎每一个课题都是对四川省和成都市发展重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评价都较高。

  特别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与实施战略”这个课题,最初,甲方只是想打造一个“东区音乐公园”,但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沟通后就希望能做个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方案。但是现实情况是中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国家音乐基地了。成都既无区位优势,也没多少支撑音乐产业的资源。如何做?做什么?基本没有可能!当时我在国外,通过电话与计算机学院的蔡洪斌教授、经管学院的邵培基教授以及传媒集团反复讨论沟通、达成共识,主打学校擅长的数字技术牌,凸显“数字音乐产业”概念,最终完成了“数字音乐产业发展可行性分析和实施战略”研究报告,并打动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使成都荣膺第四个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

  到目前为止,中心已经完成和在研课题30余项 ,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包括四川文化经济报告和四川省文化产业前瞻性研究等省重大课题。

  记者:谢老师,我们注意到,中心在今年8月份PK掉国际著名大公司尼尔森和德勤,成功中标“成都国际频道评估”政府采购项目?你能说说相关情况吗?

  谢梅:呵呵,有点惊险,可以说是虎口夺食吧。这个项目对中心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因为中标金额高达215.28万元,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平得到了进一步认可,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也为中心提供了新的学习与发展平台。

  这个项目是成都市准备实施的重大战略项目,旨在通过建立成都国际频道,搭建起成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使成都走向世界,产生更强的国际影响力。项目是招标项目,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我们第一次做标书,十分细致,那个月几乎都是天天加班来做的!不过辛苦没有白费,我们的方案以最优成绩通过。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完成中。为了优质地完成项目,我们聚集了湖南卫视、新华社以及凤凰卫视的著名策划人参与项目;奔赴湖南卫视、凤凰卫视、CCTV、新华社,以及上海、厦门、深圳等地卫视进行调研,重点考察了港澳台地区的媒体。目前初稿已经通过了。

  记者:这一项目充分说明中心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那么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中心的目标又是什么?

  谢梅:我想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本地化服务和综合性的研发能力。电子科大是理工科为主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以我们就将这样的优势纳入,注重将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创新结合起来研究,探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作为一个偏文科的研究机构要想获得发展,就需将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转化为人文学科发展的动力。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信息技术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2013年底我们出版发行了《四川文化经济报告(2013)》。我们在全省调研的基础上,第一次用“文化经济”的概念,用统计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四川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现状以及水平做出了客观的评估,分析出了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运行措施与策略选择,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样的区域性文化经济报告在全国尚属首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认为这份文化经济报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金元浦教授评价说,文化经济的概念有一种跨界的思考在里面。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文化及文化建设。我们相信,电子科大中国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中心将会和中国文化产业一样,都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我们要成为西南地区文化产业的理论创新平台、人才培训基地和产业振兴中心,甚至成为国家智库,在国家的文化建设、文化规划中要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