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杰出学生】白利兵:坚韧求索 铸利剑之兵
——记成电杰出学生、自动化工程学院博士生白利兵
文:刘瑞琪 黎家宏 图:刘瑞琪 黎家宏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4-10-27 9646

  一身休闲装,黑框眼镜后露出略显腼腆的笑容,他就是白利兵,自动化工程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2010级博士研究生。

  博士毕业后,1986年出生的白利兵选择成电、选择科研,选择在这片银杏林中继续挥洒热血与青春。

科研之道,追索在遥远的路上

  打开白利兵的荣誉簿,一张张奖状仿佛要蹦出来,大声宣读自己给主人带来的骄傲,宣读自己闪耀在岁月里的荣光。这是白利兵的骄傲,也是他滴在工作台上那99%的汗水。

  所有的闪光,源于那个夏天,在银杏叶尚青的时节,送走了好友,选择留在了电子科大,白利兵继续与成电莘莘学子同饮一江水。谈到自己选择保研的原因,他认为,一方面电子科大的学术氛围愈发浓厚,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性格使然。白利兵长于技术而沟通交际能力稍逊,他享受科研的过程,“看到一个大家伙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一点一点地做出来,真的很有成就感。”

  研究生期间,白利兵参与科研项目 10 项,其中基金项目 6 项,作为第二责任人主持基金项目 1 项,作为项目申报书的主要撰写人和答辩人申请获得国防重点预研基金项目 1 项,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和方案制定人完成横向项目 4 项(总经费500 万元),其中小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节能环保型新型电子元器件窑炉研制及产业化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

  白利兵最令人称道的经历,是在研制 3.8 MW 多晶硅还原炉一体化调功系统时。由于氮气排空环节存在纰漏,炉内产生拉弧的问题难以解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一项目没法成功。然而,白利兵经过计算,提出了以氢气替代氮气的方案,并宣称消灭杂质影响,成功还原出硅单质。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白天实验,晚上计算分析。有志者,事竟成,他成功实现了氮气环境下的快速可靠起炉;苦心人,天不负,付出了台下的十年功,白利兵收获的不仅是项目的成功,还有自我的信心、无限的潜力,以及别人的信任。

  研二时,白利兵踏上了英国的土地,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洋插队”之旅。在纽卡斯尔大学交流的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北大西洋暖流伴着缓缓的海风,白利兵的心就像草原上的多汁牧草一样蓬勃生长。在这里,他积极地同一流专家学者交流,迅速掌握了无损检测领域的前沿知识及研究动向。面对大量学者无功而返的“基于涡流热成像的应力检测”,白利兵不畏困难,满怀热情地投入其中。枯燥乏味的拉伸试验,繁琐的数据处理,在他的手里却玩转自如,严密的理论推导,巧妙的试样设计,从脑海里蹦出来,跃然纸上。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涡流热成像方法测量了金属材料的应力,极大地提高了应力测量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相关论文在第51届无损检测年会(英国最重要的工程学会之一,英国唯一一个针对从事无损检测和条件监控人员的专业学会)上 发 表 ,并荣获最佳论文奖——William Gardner Award。获奖情况分别被电子科大和英国 Newcastle University 新闻主页报道。

知音偶觅,在满园春色的杏坛之梦

  白利兵不止一次说到,自己走上科研这条路,离不开他的导师——田书林教授的教导。说是师生关系,其实是亦师亦友。无话不说,无题不聊,俨然一对忘年好友。

  所有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朋友才是最好的朋友?白利兵和田书林有着共同的答案:真实不做作。白利兵曾当面对导师说,最敬佩他的直率,而自己也是这种人。田书林不摆教授架子,白利兵也没有对长辈的畏惧,平等讨论,谁也不让谁。“我们经常吵架,有时当面吵,有时电话里吵,吵凶了,我甩手机,他也甩手机。”白利兵笑着补充,“但是我们都不记仇,昨天吵的架绝不会过夜。”

  如此良师,也滋养了白利兵少时开始就一直存在的“教书育人”的心。有时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他也在心里口若悬河,“这个知识点,如果我自己去讲,能不能讲得更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白利兵利用课余时间去当家教、担任助教,积累教书育人的经验。他深知当一个老师,在进度的协调,方法的讲授方面没有很强的经验是做不好的。担任助教期间,他就为一小部分学生抄作业的问题头疼不已,颇有鲁迅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或许很多学生都希望助教给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平时分高一点,但是我们助教认为他们得到的平时分应该比抄作业的人更高,这是他们努力的回报,也是奖励。”

  求学容易,教授不易,且教且珍惜。在通往教书生涯的道路上,是一段上坡路,白利兵的自行车后座上,时常载着他的学生。迎着阳光踏着浪,向着春风吹着雨。一颗怀揣梦想的心无法估量,白利兵的人生里,为有田书林这样的良师而闪耀,他也将成为别人的良师,向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成功收获,永远在下一次尝试里

  “小时候就喜欢拆东拆西,想看看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做的,”白利兵眼里闪烁着略带顽皮的笑,“小时候家里也没什么玩的,像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免不了被我拆了,最后肯定是无法还原了,但动手的喜悦与兴趣却一直留在了心里。”

白利兵说:“我是个喜欢折腾的人。”大学四年,白利兵一直在折腾。大一,白利兵在完成了课业的同时,走出学校,做兼职,做家教,自力更生,不给家里带来负担。从大二开始,有了奖学金,加上偶尔的兼职,他就几乎没有向家里要过钱。在加入了校学生会后,大二的白利兵更是学业、社团两边跑,汗水淋漓但内心充实。即便到了大三,白利兵还在折腾:进入了实验室,提出了几个方案,只是很遗憾地没有实现——这也是他大学的几个小遗憾之一。大四也没有闲着,完成毕业设计,开启研究生模式,一切按部就班。

  折腾,使得白利兵的大学生涯既不苍白也不单薄,充满了缤纷的色彩,也为他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从此犹如上了轨道的列车,高速前行。

  就像《阿甘正传》中说的:“生活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但是这都不是事儿,就是要多尝试。水有多深,自己能不能过河,只有自己探过才知晓。个人踏出的每一小步,都是成长路上走出的一大步。

  白利兵是一个简单的人,简单到其全部的学习、科研、生活都只围绕着一个问题——“我能为父母、亲朋、社会带来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人,却一路走来一路精彩,他常提的词是“青春,校园,单纯,朝气”,这些纯粹又单纯的情感,加上“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人精神,融入了白利兵专注而执着的研究中,让人们对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本文采访于2014年上半年,白利兵现在已经入职我校自动化工程学院,成为该院的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