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行走非洲 丰富阅历 成就人生——刘鸿武教授谈新时代新青年的新天地
文:罗彤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3-04-03 16104

  3月30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做客成电讲坛,为成电学子带来了题为“行走非洲 丰富阅历 成就人生——谈谈新时代新青年的新天地”的精彩讲座。

正面全景 (2).jpg

  讲座伊始,刘鸿武教授以韩愈、司马迁及中国援非医疗队的经历呼吁年轻一代要行走于天地之间,巡游天下,认识天下,做一个行走远方的徐霞客。刘鸿武教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远行非洲?并提出“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学问虽远在非洲,亦当求之“。从2015年开始,非洲海外留学生首选地已经从法国和美国变成中国,我国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经验值得他们学习,并且我国与非洲是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关系,而非美国的单向文化输出。”他认为,过去几百年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正在改变,虽然非洲是世界的边缘,但是未来有可能成为世界发展的前沿。如今,中国率先完成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现代化,为其他南方国家提供了另外一种道路、一种选择,更是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推动,去重新认识世界。

嘉宾特写 (3).jpg

  非洲国家南苏丹虽然是世界上最年轻、最不发达的国家,但号称非洲之心的它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如岭南,土地如东北,水利如江浙,有望从内陆国变为内联国。南苏丹白尼罗河苏德沼泽面积13万平方公里,和苏格兰一样大,但是由于水利、电力与交通等条件落后,导致丰富的自然资源尚未被发掘,所以中国与南苏丹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刘鸿武教授认为“国有国史,地有地理”,行走非洲大地,凡非洲之“地理、物理、道理、事理、学理”,都值得深研探索。地理学是经国济世之学,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教导荆门县委书记梅白:“你到荆门以后,要修县志。要做到先修志、后修衙。”志书,即史地之书、治天下之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四光曾说过:“我之所以到这里求学,是要为我们自己的国家服务。”当下,中国正在快速地融入外部世界,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创新。我们需要双向构建起非洲的中国学以及中国的非洲学,这正是我们的时代使命与担当。

  刘鸿武教授随后又从地理、文化、语言、服装及资源几个方面分析了制约非洲发展的三大瓶颈。他认为非洲地理气候得天独厚,农林畜牧资源丰富,发展诉求强烈,发展潜力巨大,非洲不应该是贫穷的大陆。

  最后,刘鸿武教授提出,非洲是中国撬动与西方关系的战略支点,是中国塑造新国家身份的特殊场所,是中国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平台;中国是非洲发展路径的另一种选择,是提升非洲全球战略地位的拉手,是非洲发展重获自信心的平台。

提问环节 (1).jpg

  现场提问环节中,当问及如何看待中非文化差异时,刘鸿武教授指出,中非的合作是政治经贸人文三足鼎立,政治要互信,经贸要互利,人文要交流,与非洲人民要将心比心。而且中非人民都重视集体、家庭、历史、文化、自然,这是我们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则主要体现在非洲人性格比较热情开朗,而中国人性格比较内敛。总的来讲,正是因为双方的生态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不一样,才产生了文化差异,在两种不同的文化碰撞后,更容易擦出火花。但是我们双方对彼此的文化认知还是不够,导致一些片面的、主观的事件被炒作,希望大家可以全面地、客观地了解非洲,看待中非关系。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