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与新时代”主题征文】我们都是“新青年”
文:周洪秀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2-04-18 2328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我们身处发展浪潮与行业变革中,回顾来时路,心中有诸多感悟和思考。《电子科大报》面向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征稿,期待各位成电人围绕“我与新时代”主题,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个人的成长进步、家庭单位的变化、行业的变革重塑以及国家稳步发展等方面的生动故事、深切感受。新闻中心将逐步发布分享优秀作品,以飨读者。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研究生周洪秀的作品。

222.jpeg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新时代广大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树繁茂,需新萌的枝芽;江海翻腾,需汹涌的浪花;如今新时代的风帆已经扬起,作为生逢盛世的“新青年”,愿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未来。

《新青年》杂志创立于1915年。那是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军阀割据、列强欺凌,凄苦飘零写满中华河山。那时的“新青年”,为点亮思想启蒙的火炬舌战旧儒,为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摇旗呐喊;那时的“新青年”,在维护国家利益中担当思想旗手,在引领工人运动中承担革命先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革命年代的“新青年”最鲜明的人生写照。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青年们兴奋不已,满怀壮志,迎来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新时代,他们要为新中国的崛起奉献青春芳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批批“新青年”前赴后继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事业中,用脚步丈量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几十年隐姓埋名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几十年青丝变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都是那时的“新青年”,他们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挺立潮头,敢为敢当。

新世纪的大门打开,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书写一个个新的奇迹。“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基建狂魔”、“脱贫攻坚”,全世界都在见证中国的繁荣富强。这时的“新青年”们,有扎根边疆和农村的基层干部,有立足本职工作、默默耕耘的普通职工;有从海外毅然归国的专家学者,有勇攀科技高峰的青年才俊;有为国争光、不懈奋斗的体育健将,有乐于助人、奋不顾身的平凡好人……他们以自信和骄傲迎接自己的时代,他们以热情和勤劳奋斗自己的时代。这群“新青年”的奋斗足迹被深深烙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这群“新青年”的光辉被镌刻在人民事业的丰碑上。

历史这部大书一页页翻过,时代的接力棒一代代相传。我们在纪念和缅怀“新青年”中长大,我们也慢慢变成了“新青年”。回望奋斗者,在国家民族命运的转折点上,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广阔天地里,他们竞相发展,开拓创新,展现出中国的强劲力量。再看今朝,身为他们的后继者,我们绝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厚积薄发的年轻力量。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前行,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已经做好迎接时代大任的准备。作为这个时代的新青年中的一员,我们决不逊色于前人,也决不辜负现在,错失未来。

青年担重任,助国以恒昌。中国青年要志存高远,增强本领,守正创新,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中国青年要坚守理想,脚踏实地,锤炼品格,投身实践,立志成为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时代新人。

国与家同在,奋斗出风华。新时代的青年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要“学之深”“知之深”“行之深”,要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联系起来,要把个人“自转”与时代“公转”结合起来,将个人人生价值的凝聚、实现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大势紧密结合,把小我融入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我们都是新青年,我们都是好儿郎。接过前人的接力棒,中国青年必将承鉴历史,不负厚望!


链接:“我与新时代”主题征文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