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与新时代”主题征文】时代新风,山乡新貌
文:周志琴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2-04-12 1074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我们身处发展浪潮与行业变革中,回顾来时路,心中有诸多感悟和思考。《电子科大报》面向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征稿,期待各位成电人围绕“我与新时代”主题,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个人的成长进步、家庭单位的变化、行业的变革重塑以及国家稳步发展等方面的生动故事、深切感受。新闻中心将逐步发布分享优秀作品,以飨读者。本文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周志琴的作品,全文如下:

QQ截图20220412163520.jpg

茂县的脆红李成熟上市

在大凉山的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名叫“悬崖村”。如今,这个村子通往山外的“藤梯”已经变成了“钢梯”,脱胎换骨的变化让它广为人知。我的家乡并不在“悬崖村”,但每当想起“悬崖村”,我就想到了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茂县,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偏远山村。它虽然不似“悬崖村”那般“与世隔绝”,但在我童年的印象中一直是重山阻隔,山外有山,似乎没有尽头。那时候,交通十分不便,去一次县城对我来说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还记得出山的路上有一座桥,横跨在水流湍急的岷江之上。每次回家,我总要从这座桥上经过。二十多年前,这里只有一座娇小的木桥,历经风吹雨淋、岁月摧残,走上去吱吱作响,彷佛已经摇摇欲坠。走上桥去,可以看到木桥上两步一孔、三步一洞的惨淡景象。天气不好的时候,大风呼啸而过,木桥更令人心惊胆战。由于我当时年纪小,加上胆子也小,我对那座桥一直充满着恐惧与害怕。

后来,这座桥变成了铁索桥,比原来的小木桥要结实一些,但依然摇摇晃晃,走上去感觉随时会被摇下去。每次从桥上经过,都像是对我的胆量的一次考验。到如今,它又变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宽阔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大桥,连汽车都可以奔驰而过,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这座桥的变化,与“悬崖村”的“藤梯”变“钢梯”一样,也是我的家乡巨变的一个缩影。二十年来,我的家乡从交通,到住房,再到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的房子从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楼,以前下雨时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村村通”公路……乡村更美了,生活更好了,短短的二十年时间,父老乡亲们就过上了好日子。

以前,崇山峻岭是脱贫的障碍;现在,青山绿水是致富的宝库。由于川西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这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星空月夜,一切都像是为了馈赠辛勤的人们,从不吝啬它们的美丽。同时,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也带来了空气的纯净、水质的清洁、土壤的肥沃,而且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来说,便是最大的恩惠,所种的瓜果蔬菜品性好、营养丰富,且纯天然无污染,很受欢迎。

天依然还是那个天,山它还是那座山。但在二十多年前,山里的农特产品却因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种植不专业等原因烂在地里,让乡亲们愁眉不展。那时候,人们总是用背篓背着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晨出暮归,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到县城去卖,就这样长途往返,不仅劳累,而且遇到行情差的时候,一分钱都赚不了。

然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十分重视改善民生,出台了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同时引进技术、产业、人才,提供专业化指导,帮助农村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举措,农民种植有人指导,商品的品质更佳、销路更好。过去是守着金山银山“靠天吃饭”,现在则是把好日子的主导权牢牢地掌握在乡亲们自己的手中。

乡亲们不仅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而且有了各种社会保障。面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党和国家面向农民建立起农村医疗、农村养老、农村社会救助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面对医疗条件差、看病难和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全面加强了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水利等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逐步构建起现代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通过送图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法下乡等“文化下乡”活动,使农民的精神生活也日渐丰富多彩,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农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穷奔向小康,幸福感持续增强,愁眉不展变成了喜笑颜开。

作为新时代农村“脱胎换骨”的见证者,我深深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幸福,感受到了在党的带领下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如今,这份初心,就贯穿在我的成长里,贯穿在那座小桥的变迁里,贯穿在我的家乡的变化里。


链接:“我与新时代”主题征文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