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心情驿站】成电,我的母校——7812班入学40周年纪念
文:张福生 图:张福生 来源:成电校友 时间:2018-11-27 1952

  2018年11月2日,成电7812 班入学40周年之后,我们又回来了。这是一群来自海外游子和祖国四面八方的学子,又回到母校的怀抱。

  我们来寻找青春的记忆,我们来互相拥抱,我们来举杯畅饮,我们来母校散步,体味这美好的一刻。

微信图片_20181126103904.jpg

  沙河依然在静静的流淌,河边上已经没有学子读书的影子,没有了情侣结伴的浪漫。沙河原来浑浊的河水,已变得清澈了许多。河边上新修了一条公路,还有林立的商铺和茶馆。

  河边的三角槭树好像没什么变化,还是那样粗细,慢慢的品尝岁月的流失。

微信图片_20181126103913.jpg

  原来的学生宿舍还保留了一栋,宿舍外表没什么变化,内部装饰变了不少,现在四个人一个宿舍,比我们那时七个人一个宿舍可强多了。

  水房和厕所还是原来的样子,水房里还有一排自助洗衣机。紧挨着水房新增加了一个淋浴间,生活方便了很多。

  我们曾经住过的楼房都已经拆了,原来的样子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微信图片_20181126103926.jpg

  学校的操场变化很大,原来的菜地和建筑构件厂都不见了,新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学校运动场没什么变化,只是原来的看台全拆了。

  为了找到当年的感觉,同学们相约一大早去操场跑步、运动。有个国外的同学还专门带了一个乒乓球拍子,不过没打上乒乓,留点遗憾吧。

  主楼没什么变化,只是内外装修了,新修了门脸,原来的几个壮观柱子不见了。

  有个女同学在群里晒了两张从同一个角度和主楼的合影照片。一张40年前风华正茂,一张今天成为奶奶的照片。

  青春啊都哪去了,岁月啊都留在鬓发上了。

  同学们在沙河校区门口请一个学弟帮着照相,顺便问了他一声:“你猜猜我们是那一届的?”

  “你们是66届?”那个学弟犹豫地回答道。

  我们真的那么老么,也许是因为我们中间一个不染发的白发苍苍的女生给学弟带来的想象。

  第二天,我们坐在付费的学校接送车上,前往清水河校区。新校区的主楼是仿照老校区主楼放大四倍建造的,一切还是那么古朴典雅,但更雄伟了。

  计算机学院的小师妹前来迎接我们,整个返校活动的议程全是她安排的,谢谢了。

  “师兄、师姐们都不要笑!”小师妹严肃的说,同学们一脸严肃的对着镜头。

  “你们还真不笑”,小师妹一句玩笑话使同学们立刻笑容绽放,在清水河校区主楼前留下了《7812班入学40周年》的珍贵照片。

DSC08109.JPG

  新校区占地约4000亩,道路两旁种满了银杏树。正值深秋,树叶黄了,东湖的静水,拍婚纱照的新郎新娘,如此良辰美景,这就是我的母校。

  我们参观了校史馆,科技馆。那是一个星期六,服务和讲解人员牺牲了休息日,热情的陪同和讲解。

  下午计算机学院和校友总会的领导参加了我们班的座谈会。我们每个人都在签名版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一位国外的同学郑重地写下“成都电讯工程学院7812班”。

  老班长讲述了一个我们班同学励志的的故事。

  我们班一共有四十个同学,有三十二个男生,八个女生,最后只有一个肄业的。这个肄业的同学到第四年说什么也不读了,非要改行学文科,他当时只有18岁。

  学校的领导还找到四川大学的领导协商能否转到川大历史系就读,可当时学理科的无法转学文科,没有先例。每提到此事,这位同学对学校充满了感激之情。

  这位同学肄业后,在贵州的一所中学教物理、历史,还在医院打过零工。

  过了两年,一个在成电读研的我班同学去看望他。

  “你这样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回到大学?”于是他把这位同学带回了成都。

  他就在成电的研究生宿舍里开始了艰苦的文科考研,一个没有上过文科大学的学生,却要直接考文科的研究生,你想想那有多难。

  值得一提的是,那位带他回成都的同学一边读研,一边打工供他读书,那时这位读研的同学也只够温饱,却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向同学致敬。

  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终于考上云南大学经济系的研究生,后来他又考上了四川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现在是一个研究区域经济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这位同学耿耿于怀的是没从成电毕业,“我是成电的校友吗?”你当然是,你无愧于成电学子,而且是“两次”的成电学子。

  我们班从理科转向经济领域的有两人,都是本领域中国的专家。

  78级是一个奇葩的年级,我们班入学最大的26岁,我排名第二22岁,还有四个不到16岁的。这个同学入学不到16岁,也是个奇才了。

  言归正传。

  座谈会后,计算机学院领导给回校的学子们发放了纪念品,那是什么呢?

  一人一个代表学校教师的紫红色《电子科技大学》徽章,还有珍贵的大学毕业成绩单。这张成绩单是我们学习的历史,成电永远在我们心中。

  我的那张成绩单太差了,唯一自豪的是没补考过。我把我的成绩单的一角,把最自豪的数学成绩在群里晒了一下,没想到有个女同学也给我晒了一下,我无语了。

  “你真棒,学霸”我说。

  “我旁边那位才是学霸,好几个100”她说。

  我们班那时学霸太多了,能念出一堆名字。那时刚改革开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真是无法想象。我的脑海里经常出现一个出国的同学,背着一个书包,早晨走出宿舍,晚上10点归来的情景。

  我们渐渐老去,青春的回忆令人难忘。

  我们浏览,我们拍照,我们畅谈,这一切的一切,学子在自己成长的地方,对母校那份浓浓的爱,那种情感无法述说。

  那时我们班配备一个辅导员,今年已经68岁了,但还是那么年轻。第三天她陪我们又浏览一遍沙河校区,给我们讲解了这个校区的前世今生。

  年轻时的回忆,年幼时的愚钝,我们不时发出朗朗的笑声。

  成都的记忆,不仅有学习,还有美食美景。

  沙河校区门口不远的一条街道,有一排卖小吃的的商铺,吃晚饭

  时购买的学生排成了队,很多都是我没见过名字的小吃,味道不知如何。

  这种吃饭排队的情景只有成都能看得到。

  我和一个同学先到成都,一天中午两人游览完望江公园,然后去吃成都著名的混沌。

  在一个曲里拐弯的巷子的小区里,找到了一个成都有名的卖抄手小吃,排了个106号。当时已经1点多了,半个多小时才吃上。两人合计花了70多元却没吃完,那个香啊,成都的麻辣已经深深地印在心里。

  同学们分手的那个下午,有几个同学相约去品尝成都著名的美食,去宽窄巷、钟水饺、赖汤圆,发了一堆美食照片,我很羡慕可我已经踏上回家的路。

  我们上学时都很穷,我记得只是毕业时我和同学们去吃过一次成都的著名小吃。

  还有很多我和同学们在成都的,在成电,在电子科大的故事,回母校真好。

  40年了,我们入校40年了。我们老了,成电长大了,电子科大长大了。

  我们相约,我们聚会,我们分别,我们拥抱。我们还会再来看望我们的母校。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王晓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