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华社:电子科技大学为岑巩县杂交水稻配备“智慧管家”
文:吴晓颖 王晓刚 来源:社会媒体 时间:2020-05-15 2473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5月14日电(吴晓颖、王晓刚)立夏时节,位于贵州省岑巩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内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苗长势良好。在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生产基地的景象、水稻种植数据等信息通过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方式传送到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定量遥感团队的电脑上,变成可视化的“决策参考图”。

  岑巩县常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4万余亩,每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水稻良种800万公斤。与往年不同的是,电子科技大学将“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监测”系统应用于岑巩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当地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迈向“智慧农业”。

  2018年,电子科技大学定量遥感团队获批立项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围绕华南、西南八省市水稻药肥精准施用开展大数据集成示范及应用研究。2019年,该团队决定把项目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岑巩县的杂交水稻农情监测中。定量遥感团队把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地面多源遥感和稻田物联网数据相结合,形成了从卫星到地面的全方位、实时化水稻农情监测系统。2019年10月,“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监测”系统一期建设正式通过专家组验收。

  据介绍,“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监测”拥有华南、西南八省市近20年的水稻农情数据库。电子科技大学定量遥感团队通过算法分析数据,获得“健康水稻”的全周期“生长曲线”。以此为样本和标尺,系统在收到稻田内的监测数据后,能及时为农技人员、农民提供预警。

  “以前,有经验的农民可以通过水稻叶片颜色的明显变化判断其‘营养状况’,但到底‘过剩’或‘不良’到什么程度,很难量化描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世华说,现在,通过高光谱成像仪、植株营养素分析仪等仪器监测、平台智能计算,可以“看”到水稻营养的准确数值,为精准施肥提供依据。

  “如果施肥过少,就无法确保产量;施肥过多,就会造成化肥污染。”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纪表示,通过大数据农情监测系统,能够精准施肥,既确保水稻产量,又保护绿水青山。

在稻田里还布置了许多诱虫灯、虫情测报灯和摄像头。据介绍,晚上稻田里亮起灯来,昆虫会被灯光  吸引,扑向光源被杀死;虫情测报灯会自动拍照识别虫害类别、计算虫害的“密度”,判断虫害隐患和发展趋势;摄像头能定时拍照识别稻田是否有害虫危害。团队还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判断病虫害的受灾面积,并预测病虫害的扩散趋势。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定量遥感团队已研发网站版、APP版、微信公众号等终端产品。用户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安装APP,就能便捷使用这套系统。“如果每个用户都能熟练使用它,在田间随时用手机拍照上传系统,每个人都相当于一个‘地面移动监测站’。”电子科技大学定量遥感团队负责人何彬彬说,大数据系统有一个特点,用户越多使用它,越能积累更多的样本数据,能让系统变得更聪明、决策更科学、判断更准确。


报道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101155?isview=1&homeshow=0&newstype=100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