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教授漫谈“诗与远方”
文: 谢雨佳 徐冰砚 余志齐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9-03-21 574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3月19日晚,《百家讲坛》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做客成电讲坛,与成电学子共话“诗与远方”。他说,在这个美好的春夜,自己十分愿意为成电学子带来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语”。

微信图片_20190321181653.jpg

  李白的《长干行》是本次讲座的中心内容。郦波以严谨求实的态度,与同学们一起解读了“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床”的意思,并与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做了对比,指出诗中之“床”并非睡卧之床。接着,他参考马未都“床即小板凳”的观点,查找典故,证明了“此床乃井床”的精彩结论。

  然后,郦波借“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中的“剧”字,向同学们展示了《长干行》的文学魅力。《说文解字》云:“剧,虎与猪相斗也。”青梅,梅果初结,连生紧密,而女主人公“发初覆额,年岁尚幼”,“剧”字生动形象刻画了小女孩拼命想折花果却不得的景象,与孩童倔强完美契合。

  这时,“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即男主人公突然骑竹马而来,帮助女主人公采摘青梅,好像一个小英雄从天而降,可想而知,这对女主人公内心的触动。郦波指出,童年时美好而纯洁的记忆,是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疑猜”的青梅竹马的记忆,一定是男女主人公一生难忘的人生体验。郦波总结道,以童年青梅竹马生活为开头,展现美好记忆。这正是李白《长干行》的独特魅力所在。

  《长干行》对女主人公后来生活的描写同样独到,有“十四为君妇,羞颜未曾开”的纯情娇羞;“十五始眉展,愿同尘与灰”的忠贞不渝;有从少女不适应初为人妇因此“千唤不一回”的小女儿姿态,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的甜蜜妻子形象之间的角色转换。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情节突然跌宕,此去路遥途险,而夫君却迟迟不归。“一一生绿苔”,门前的绿苔彰显着岁月的痕迹,柔弱的女主人公独自在家却因“苔深不能扫”;“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此刻女主人公又是多么艳羡能够双宿双飞的蝴蝶呀;“坐愁红颜老”,忧愁自己这一副红颜夫君还未细看便要老去;“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女主人公隔空嘱咐丈夫一定要早些从巴峡回来,抵达之前一定以家书告知;“相迎不道元,直至长风沙”,那时女人定不在意路远,想去三百五十公里外的长风沙去迎接丈夫。借此,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描写的哀转九肠。

  接着,郦波提到了另一个同样写过《长干行》的诗人——崔颢。在赏析崔颢的《长干行》之前,他先将李白和崔颢所作的《黄鹤楼》进行了对比。李白去往南京的途中,先经过了武汉,登上黄鹤楼眺望,被眼前的壮阔景象所震撼,诗兴大发,却看到已有人先行进行了题诗。那人便是崔颢。传言“崔颢题诗,李白搁笔”是黄鹤楼旁搁笔亭名字的由来,但郦波对其进行了否认,认为是清代孔尚任来黄鹤楼游览时,深觉“只黄鹤楼一楼太过单调”,遂为旁边的无名小亭起名。但李白搁笔这件事是属实的,其证据是李白在武汉所作的诗《鹦鹉洲》。这首诗对比崔颢的黄鹤楼,前四句使用的是古体,不是用的格律诗标准体。再加上其四句带有三个鹦鹉,与崔颢的黄鹤楼中四句带三句黄鹤大同小异,因此常被世人认为是东施效颦,李白日后也少有提及。

  “李白一辈子都在和崔颢较劲。”郦波说,直到晚年,李白才终于写出了和黄鹤楼一样、甚至超越黄鹤楼的作品。那便是《登金陵凤凰台》。两首诗依然是针锋相对,而《登金陵凤凰台》的最后一句,成为了它的点睛之笔,超越了崔颢的黄鹤楼。“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将思乡之情上升到了家国情怀,境界更上一层,与以忧国忧民著称的辛弃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今,学术界对于这两首诗的优劣依然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崔颢的黄鹤楼在前,李白是万不能写出《登金陵凤凰台》这样一首完美的诗作的。

微信图片_20190321181645.jpg

  虽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难分伯仲,但李白的《长干行》毫无疑问超越了崔颢的《长干行》。崔颢的《长干行》四首以男女对话的形式,描写了采莲女子与青年男子相恋的过程。与之相比,李白的《长干行》中的女子感情更加纯粹绵长。作品从幼时思慕骑竹马的小英雄,到嫁为人妇后纯情羞怯,再到不惜跋涉三百余里去迎接远归的丈夫,她的情感不似唐时女子般热烈奔放但却坚定无私、内敛深沉甚至甘于奉献一切。

  郦波评价道:“只有李白,把中国商家儿女的精神写到了极致。这一首《长干行》超越了崔颢,超越了此前所有的《长干行》,成为了《长干行》中最杰出的一派。

  什么是诗与远方?郦波说,不是空间的远方,是诗歌背后的远方,这是一种情怀,一种力量,一种永恒的价值,永不泯灭。我们脚印落在的地方,也是先贤们挥洒人生的地方,当我们能与先贤同呼吸共命运的时候,我们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从来站立原地,却走过山河岁月,宇宙洪荒。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有同学问郦波所写的《自明本志》一诗中“一溪云水三生意,万古沧溟四海心”的诗句应该怎么理解,郦波认为,“知识分子要以家国天下为终极抱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守住自己的根本。他引用了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名言,指出,这是知识分子的终极追求,也是他的立身根本。

  本次讲坛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和图书馆主办。

 

相关链接: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国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华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中文日主旨演讲嘉宾。曾获评全网名师评选之“中国百佳教授”、“通识课程十佳教授”与“江苏十佳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多次获评“年度最佳主讲人”。已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其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专著获评“中国好书”。


编辑:卫道鸿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