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首期“MY读书会” 师生共话网络思政前沿话题
文:杨荣所 实习生 刘玉婷 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3-11-27 2747

为迎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40周年,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厚植思想政治教育学人铸魂育人的学科使命与情怀,11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团队举办首期“MY读书会”,50余名师生围绕人际互动、人机互动、自我互动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前沿性问题,聚焦“网络人际互动的指向与启示”进行了深入探索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团队丁科教授主持读书会。

选图.jpg

图片1.png

 本期师生共读分享的书目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所著的《网络人际互动:网络实践的社会视野》(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新的社会形态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模式、政治格局、意识形态乃至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部专著以研究人类交往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深入揭示了人类网络交往实践的本质、特征、结构、模式、功能、中介、价值等基础理论,为建构网络人际互动的理论体系作出了积极努力,是一部深入探究人类实践新样态——网络交往实践的开拓之作。

选图2.jpg

在交流分享中,学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叶本乾教授首先作了题为《传承经典、创造经典、超越经典永远在路上》的致辞,从时代之问、学科之问、经典之问三个方面,分享了对阅读经典的思考。第一,经典是时代的缩影,人文社会科学是伴随时代不断发展前进的。《网络人际互动》诞生在网络时代、数字文明时代,尝试回答了网络空间的一系列时代之问,建构与时代相符的自主知识体系,重构、重建和提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体系。第二,经典著作是构建学科之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40周年,正式进入不惑阶段。不惑阶段就要有不惑的底气和自信。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底气和自信,就来自于这个学科真正建构了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即中国自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网络人际互动》一书尝试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网络时代的转型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范畴、概念、体系建构等方式回答学科之问。第三,经典著作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经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网络人际互动》这本著作系统回答了数字文明时代网络空间领域人际互动实践中的基础性、原理性、学术性的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从经典著作中汲取思想营养,以积极的状态、平和的心态、和谐的生态,做出更多的高质量成果

选图3.jpg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宗灵教授从历史思维、现实思维、理论思维大家分享了阅读体会。他认为,《网络人际互动》一书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性,对现实问题的抓取视角独特、对现实问题的理论阐释很有深度,希望青年学子借鉴这种跨学科的视野、对话、交融的研究方法,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努力回答时代之问,做出更多的创新性成果。

与会的青年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围绕网络人际互动的指向与启示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结合《网络人际互动》一书,分享讨论了该书的指向与启示,重点围绕“网络人际互动是人类交往实践活动的新样态”议题,从两种方法、三对关系、四个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片3.png 

吴满意教授为本次读书会做了总结,与同学们分享了对于经典的看法。他认为,经典著作要有前瞻性、涵盖性、基础性。如何看待当下和未来社会的秩序问题,是网络社会演进序列中的一个核心话题,需要我们抓住哲学意义上的量化问题,把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实现从存量到总量、从数量到质量、从大流量到正能量的转化。同时,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感悟,勉励大家要把读书写作当作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努力写出自己对世界的感悟,并且要不断跳出经典、努力创造经典。

 图片2.png

据了解,该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品经典探前沿 承智慧启未来”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学院将以学术沙龙、读书会、论文研讨等形式,聚焦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以提升广大师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基础,开展系列的培训和研讨,力争在全国网络思想政治研究领域产生更多代表性成果和更广泛的影响力。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