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研究生教育研讨】张玲召:创新科研体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综合计划与成果处副处长张玲召在研究生教育会议闭幕式上的交流汇报
文:新闻中心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0-12-06 3071

  【编者按】11月27日,学校研究生教育会议在清水河校区闭幕,总结了研究生教育会议期间的研讨成果。闭幕式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力资源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以下为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综合计划与成果处副处长张玲召的发言内容。

05-张玲昭.jpg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汇报。

一、背景和要求

  我们都知道,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建设使命在肩,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倒逼发展,国家也将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那么,作为高校,我们面临最紧迫的时代课题是,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期,国家层面也在统筹部署、密集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中共中央 国务院今年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今年9月出台 《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 》等等。

  这些文件和政策明确提出:要突出教育教学实际,要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要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要强化产业协同,可见,科教/产教融合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过程。曾勇校长也在本次会议开幕式上提出:要聚焦电子信息领域学科前沿和关键技术,培养成电研究生勇担使命,立志成为工程科学的发现者、核心技术的发明者、工程系统的创造者。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下面,我介绍下我们科技口的一些探讨,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二、重点举措

  第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丰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

  “十三五” 以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校新增项目6800项;科技经费总量超70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126项,其中牵头获国家科技奖10项,首次实现国家奖一等奖的突破;一批原创性成果相继在《Science》 《Nature》等期刊发表;1个团队获 “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先进集体”,2位科研人员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以这些科研活动都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携手攻关,在科研项目推进中,寓教于研,勇攀高峰,极大提升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搭建科教/产教融合新体系。

  一方面,我们探索建立科研先行示范点,推进科教融合。在研究生院的支持下,我们对示范点单列研究生指标。这些示范点定位于“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目标是推进产生“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大人物”,非常有利于高水平研究生培养。首批设立三个示范点是:太赫兹通信、网络空间安全、空天卫士。

  另一方面,我们探索建立科研先行示范区,推进交叉融合,这是很好的产教/科教融合平台。示范区定位于“突显优势,水平一流”,将采取“优先发展,一区一策”模式推进,发展空间很大,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与高水平科研实践融合互动,目前首批拟建3个:集中攻关大平台、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同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我们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的联合科研平台,推进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分别与企业、行业、区域推进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区域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产学研合作、行业支撑、区域辐射推进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以区域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我们已在深圳、长三角(衢州、湖州)、宜宾、重庆等地重点布局。这将对产教融合提供更为广阔的支撑。

  第三,加大平台开放力度,提升育人效能。

  我们知道,实验室是创新的摇篮,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学院--学校--省部级--国家级多层次多类型科研实践平台体系,其中 9个国家级平台、64个省部级平台、36个校级科研平台,我们鼓励和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也为研究生科技创新、科研实验、学位论文创建更好的学术环境。

  第四,创新管理机制,营造科研育人的政策环境。

  我们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科研育人制度,鼓励科研项目吸纳研究生,推进研究生在科研创新一线成为生力军。在《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师德师风、科研育人、科教融合是基本条件,在《青年学术托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科研育人、科教融合是申报必备条件,在《先进科研团队、先进科研工作者评选办法》,科研育人、科教融合是评优的基本条件,在《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规范科研操守,筑牢科研底线,锤炼科研品格,弘扬科学家精神是主旨。

  第五,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育人能力建设。

  一方,我们积极推进和加强高水平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建设,截止目前我校有14个高水平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

  另一方面,我们也加强校内科研团队建设,高度重视科教融合育人的基本单元——科研大团队建设,为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创新榜样。我们在科研经费管理、绩效提留方面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我们重视千万科研团队品牌建设,2019年43个, 学校51%的到款经费,65%的国家奖都出自千万大团队,我们也将出台相关政策培育青年学术领军人才,这些举措和办法,都是创新合作、科学家精神、科研素养的引领。

三、下一步重点

  一方面,我们将出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若干意见》,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另一方面将围绕“破五唯”,立足科研“放管服”,进一步释放教师和研究生的创新潜能。

  谢谢大家!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王晓刚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