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丽成电·师德之美】赵卫东:当老师得有点“意思”
文:李柳 图:赵卫东 来源:经管学院 时间:2022-03-25 25320

  2021年,经管学院年度教学奖颁给了工商管理系赵卫东副教授,这已是他连续两年获得学院年度教学奖。谈及获奖,赵卫东感到很意外,“学院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上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很受学生欢迎,再次获得这个奖我有点受宠若惊。”

  2018年授课376学时,2019年352学时,2020年304学时,2021年348学时,年均授课量达345学时。凡上过他课的学生,几乎都会说一句:“听赵老师的课总是听不够,让人觉得越听越精神。”或许,学生的认可就是对他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最大肯定。

莫谈高境界,追梦赤子心

  出身书香世家,赵卫东从小耳濡目染,觉得当老师“有点意思”,但这个“意思”并不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也谈不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赵卫东说,成为一名教师,源于热爱,觉得能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悟与学生分享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和意义恰恰就是当老师的那点“意思”。

  当老师“有意思”,可是,做个“有点意思”的老师却并非易事。从不及格到及格,很容易;再稍稍投入一点、努力一点,做一个从及格到良好的老师,也容易;但要从良好变为优秀,则需千锤百炼。教学是个良心活,育人工作塑造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立德树人”四个字力比千钧,赵卫东渴望与学生一起领略书山学海里的辽阔星空,他常警醒自己:“为师以德,当殚精竭虑,如果上课仅仅是糊弄,那就太对不起学生了。”

1.jpg

  “我的几件稍微好一点的衣服都是在上课的时候穿。”赵卫东露出了憨态可掬的笑容。怀揣对教师职业的赤诚之爱,赵卫东在备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坚持“一门课不讲三次以上,谈不上优秀”。

  慕课网上,赵卫东团队的《管理学》课程早已被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即便如此,他还自学抠像、剪辑,每年都会不辞劳苦反复录制新的视频,更新教学内容,完善知识体系,不断精益求精。不少同事都说,对上传在慕课网上的讲课视频,他都费尽心力频频更新,对线下课堂所用的PPT,那就更一丝不苟了。

用心写“剧本“,扮好“唱戏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赵卫东对“老师”一词的理解是,当老师是有层次的,一是讲得出来,有的老师“有货”却倒不出来;二是讲得要让听众懂,这就需要讲清楚、讲明白;三是讲的内容受欢迎、有趣、精彩;如果还要更进一层,则需要老师日积月累地精研细磨。

  他反对本本主义,课程设计并不把教材的知识框架完全作为课程的知识框架,对所上的课程,如《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框架体系都是在备课时重新构建的。赵卫东认为,如果完全采用教材的知识框架,那就得问问自己搞懂了没有,吃透了没有,万不可照本宣科。以他所讲的管理类课程为例,赵卫东对教材的定位是“主要参考书”,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他说:“一门课到底要讲什么,讲哪些知识点,需要老师自己理解课程、吃透教材,真正消化以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再从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重新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

  课堂是按照“剧本”来演的,课程也是按照“剧本”来写的。赵卫东在编写教案,尤其是做本科课堂设计时,对一个知识点如何向学生呈现,用什么方法呈现,是老师讲授?是课堂讨论?是提问学生?是举例说明?是视频补充?如果学生回答,是指定回答,还是随时抽取?如果是举例,举什么例子?这个例子能否真正反映这个知识点的关键内容?每一个环节都要深思熟虑,提前研磨。

  虽然完成这一系列过程十分耗时,但赵卫东觉得只要利于学生成长,一切付出都值得。当拿着一套经过精心编排的“剧本”走上讲台,赵卫东相信“真情投入的‘唱戏人’定能以情动人,并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学生共鸣。”

  回忆起赵卫东老师的课,经济管理试验班2018级学生梅灏说:“赵老师讲课的语言很朴实,但他的课有用又有趣,他常常跳出课堂外进行知识拓展,很多案例都与实际紧密结合,让我们很有听课的欲望。”

始是无知者,永做“蓄电池”

  在赵卫东看来,老师只是比学生“闻道”时间早而已,在无涯学海中,自己仍有许多无知、浅薄、迟钝的地方,持续地输出也意味着要持续地输入,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jpg

  课程覆盖了本科、MBA、DoM、EDP等各个层次,在年均教学量300多课时的高强度教学压力之下,还能做到每节课都精彩纷呈,还能保持优秀的学生评教成绩,是肩上对学生沉甸甸的责任,是对教学工作的纯粹热忱,是对教师职业的深沉热爱而产生的不竭动力。

  家里-办公室-教室,几乎每天,赵卫东都重复着这三点一线,他自嘲说:“没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他把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在了教学上,研读教改案例,剖析一届届学生思想特点的不同,琢磨新课件,探寻新的授课方式,为了讲透一个知识点常常遍览群书,沉浸其中也乐在其中。他喜欢听其他老师讲课,特别怀念曾经给经管学院老院长郑家祥教授当助教的日子,那时郑教授给MBA学生上课,他每节课都会认真听,而且重复地听,正是在听的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学到了不少东西。

  尽管教学任务重,但赵卫东依旧坚持挤出时间做教研和科研。2021年,他在《中国成人教育》上发表了一篇教学研究论文,以通讯作者在《管理学报》和《管理工程学报》发表论文,一作论文还被《系统工程》和《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录用。对授课量大的老师,赵卫东认同一句话:论文不一定能发得出来,但研究必须得做,哪怕研究做得不是很好,但也要尽心尽力。

  课上得好不好,别人不说,学生心里也有杆秤。赵卫东说,他的璀璨天地就是那三尺讲台,做好当老师的那点“意思”,他愿像一块蓄电池一样,不断充电,放电;再充电,再放电。


编辑:林坤  / 审核:卿晗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