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本科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工科教改】软件学院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
文:李向岚 图:杨飞 新工科教育中心 来源:软件学院 时间:2020-10-14 6293

  近日,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2019级互联网+实验班(智能交通方向)招收的首批40名同学在国家级精品课程《交通管理与控制》的课堂上有了很多新收获。这也是学院“人工智能+交通”跨学科交叉培养体系中,同学们涉足的交通领域“第一课”。

image.png

  根据软件学院培养方案,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杨飞教授率交通工程教学团队成员胥川副教授、叶彭姚副教授、熊耀华博士等来校,为同学们讲授这门4周、共48学时的精品课程。杨飞教授团队来校授课是学院“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中跨学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一次有效探索,助力“人工智能+交通”跨学科课程群建设深入推进。

  为顺应新时代培养人工智能和交通运输领域高端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响应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有效推进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强强联合,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全国排名第一的A+学科)与软件工程等学科优势,以人工智能为理论基础,结合交通领域,开展“人工智能+交通”领域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未来引领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image.png image.png

  经双方反复论证研讨,2018年末学院设置“人工智能+交通”跨学科课程群,建立了完整的课程体系,2019年形成“人工智能+交通”方向培养方案,依托软件工程专业“互联网+”实验班,每年招收40人。拟分别设置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交通工程+软件工程”和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交通工程”联合学生学位培养项目。

image.png

  目前,教改项目“人工智能+交通跨学科课程群建设”相关课程已列入院级核心课程平台建设。双方学院层面已开展4次面对面合作研讨,对彼此专业在智能交通、物流领域方面的学科互补性达成了共识,均表达了在未来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强强联合的合作愿望。

  软件学院院长周世杰表示,此次“人工智能+交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学院来说是一次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尝试。首先人工智能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方向,把人工智能渗透到交通领域的复合人才培养是面向未来的;其次,该模式中的“人工智能+交通”课程群建设体现了新工科的“跨学科”思想,该课程群聚焦智能车辆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了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顶层设计上打破传统专业方向的壁垒,形成全局性知识体系基础设计;最后,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课程融合,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交通领域相关问题的创新能力。


  相关链接: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连续多年排名全国排名第一,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建有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和其他5个省部级实验中心,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调度指挥、智能交通、现代化物流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