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数字人文论坛”讲座探讨人类语词共同体
文:蒲美多 图:蒲美多 来源: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 时间:2020-06-26 3748

  6月23日下午,“数字人文论坛”系列讲座第二讲继续进行。本次讲座由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教授主讲,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基地谢梅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杨煦生教授担任议评人,共百余师生参加。讲座主题为“人类词语共同体:新冠疫情期间的网络热词分析”,主讲人徐新建教授从网络传播学、符号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方面分析了疫情期间网络热词产生与发展的机理。

image.png

  通过对“社交距离”的阐述,徐新建教授抛出了第一个观点:语词形塑着社会。他认为“人类是通过言说表述自我、与人交际,借助语词生产和形成特定的社会。言说的发明应用与文化情景相关,呈现人们的社会风貌、反应变动的知识水准,并伴随世俗的悲欢凉热。”如“新冠”和“封城”两个热词,前者是一个现代汉语通过翻译、缩略造出的新词;而后者则是一个组合词,却具有医学、政治学等方面的意义。他表示这些语词都是社会的产物,却都改变、形塑着社会。

  在谈及虚拟空间与网络社群时,徐新建教授则借用了“对空言说”的概念,意指网络传播时代,人们在互联网上隐匿着自己,而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流如同在对“空”言说,互联网充当了新的社交媒介,在弥合空间距离的差距的同时也营造出新的差异。“新冠”等热词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在联系不同的个体的同时,还与全球一体的世界相联系,在跨语际的意义上进一步迈向了“人类共同体”,他指出在全球互联互通的今天,人们在面对新冠肺炎这样的全球性挑战时,必须通过跨语际的交流,构建语词共同体,才能构建最基本的概念与共识。

  杨煦生教授就语词在构建人类共同体时的作用与徐新建教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他指出,语词和言说界定着人与人的关系、在社交距离外成就着精神世界,互联网时代,“对空发言”拯救着社会交往。

  讲座最后,同学们分别就语词使用的政治化问题、主体间性和交往理性等概念与语词共同体的生成和形塑的关系以及“对空言说”的范围与教授们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谢梅教授认为语词的分析是一个多学科的命题,尤其在今天,它可以引发多维度的思考,她希望此类讲座能够促使大家将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拓宽到社会符号学、文化符号学、传播心理学以及传媒政治经济学等更多层面进行研究。



编辑:杨棋凌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