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清华大学王宁教授做客研究生人文交流月讲座
文:孙旭婷 图:孙旭婷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18-06-28 4272

  6月26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宁做客我校研究生人文交流月活动,作题为“国家形象的建构与海外传播”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邹涛教授主持。

IMG_0958.JPG..jpg

  王宁通过分析世人眼中各个国家的不同形象,提出了翻译理念:翻译方式主要有图象和语言文字建构两种。他号召当代青年尤其是外语学者,用世界通用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扛起树立国家正面形象的重担。讲座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重要意义:国家形象及其传播与再现;西方的“东方学”和“汉学”;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之演变。

  王宁指出,在全球化语境下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这也是“一篇大文章”。我们当代青年的任务之一是为世界人民建构、展示中国国家形象,也是向世界人民讲述中国故事,这需要我们用世界人民可以理解的语言加以实施。长期以来,在西方主流媒体的主导之下,世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多有误解,因此用世人所能读懂的语言来建构中国的国家形象势在必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袭来已久的东方主义的影响,再加之主流媒体的炒作和任意建构,便形成了其对中国及中国人的错误的甚至扭曲的形象建构。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不正确的形象又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自己的话语向世人讲好中国的故事,通过我们的讲述使得包括西方人在内的世人能比较正确地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特征。

  他为大家介绍了西方汉学界和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分别分析了持不同中国形象看法的人的身份构成,并通过联系历史事实和自身与西方人交流的经历来展开剖析与批判。他提醒大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准确地把握这种历史的演变对制定自己的对策不无裨益。我们不仅要研究传统的、以语言作为表达媒介的翻译,更要关注作为国家形象建构载体的文化翻译,这样才能用世界通用的语言来讲好中国的故事。

IMG_0956.JPG..jpg

  邹涛在总结发言中感谢王宁教授,希望同学们要担起国家形象建构的重任,宣传国家正能量,传播中国好声音。


编辑:董虹宇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