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季: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文:罗彤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3-11-28 994

11月15日,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季在求实厅为成电学子带来了主题为“紫禁城·故宫·故宫博物院”的讲座。

640 8.jpg

李季介绍了紫禁城、故宫与故宫博物院的区别。紫禁城于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和施政的场所,至今已有超过600年的历史;故宫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后对昔日皇宫的称谓。我们现今看到的“故宫”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然而“紫禁城”却不是一直辉煌的。自庚子之乱、八国联军侵华之始,紫禁城就已经是一片破败的景象。民国时期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当局即刻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在此基础上,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了对外开放的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之名由此而来。

随后,李季结合故宫20年前的大修经历,提及了故宫的保护问题。李季指出,“修旧如旧”是文物保护的一个根本原则,但这四个字在实际修复过程中却难以操作。“是修成永乐年间的旧,康乾盛世的旧还是溥仪出宫时的旧,一直没有一个确切定论。”直到最终达成了“注意外貌和传统、环境相适应,要有针对性地维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记录”这一共识后,修复工作才得以展开。自2020年故宫大修工程基本结束时,除部分仍需保护的珍贵区域外,总开放面积已经达到了85%。

640 9.jpg

李季为大家介绍了故宫的文物典藏情况。经过数年的藏品清理,故宫官网在2022年公布的文物藏品超过186万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珍贵文物。作为全国文物藏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地下文物库房,现今,全院60%以上的文物被移入地库保存。博物院中不仅藏有名家大师的书法绘画与珍贵的金银饰品、皇室珍宝,还藏有明清皇室的生活用品与少数来自外国的工艺制品。

讲到故宫的赏鉴问题,李季介绍说,除观赏园区的特色建筑外,故宫最受欢迎的展览固然是反映明清宫室真实生活的“原状展”,而博物院内主流的陶瓷展、书画展、钟表展等也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此外,诸如“兰亭特展”等故宫开设的特色展览也一直是最吸引游客的打卡地,2015年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更是凭借内藏的《清明上河图》一跃成为了当年的文化现象。如今,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故宫博物院也正在布设更多的特色展览,著名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特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精心推出的。

故宫不仅是博物馆与旅游景点,更是进行考古科研的学术中心。李季指出,在故宫进行的考古就类似医学上的微创手术,只有将考古人员的高超技艺、耐心和先进的现代文物保护技术结合起来,才能使出土的文物碎片还原成为它本真的样子。此外,故宫在保护与发展的历程中也推出了诸如“数字故宫”等科技元素:不管是虚拟现实作品,还是数字版《清明上河图》在首都机场的亮相,故宫文化的传承都在呈现出信息化的趋势。

640 10.jpg

李季说,故宫博物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文物保护、展览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相结合。与企业合作创立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的《国家宝藏》专题节目、借北京残奥会的契机推行无障碍游览、合作推出《只此青绿》舞蹈诗剧、结合游客的喜好进行文创产品制作、联合推出科普读物等种种措施,都推动着故宫博物院走向大众化。

最后,李季结合故宫博物院对外交流的故事讲到,自2004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就与法国卢浮宫开始了交流与合作,并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与日本、葡萄牙、智利等国家的各大博物馆开展系列活动,不仅成功让中国的文物“走出去”,让世界人民领略了中国文化,也通过“展览互换”的方式,让世界各地的文物得以在中国与大众见面。故宫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名片,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他说,“把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世界一流博物馆,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是全体故宫工作者最根本的心愿。”

编辑:助理编辑  / 审核:李果  / 发布: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