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创一流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征程 创一流】“学、问、思、辨、行”:打造一流思政“金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改革探索
文:罗莎 刘强 学生记者团 陈思芹 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2-05-07 13181

  “中国青年”“躺平的背后”“限跌令的里里外外”“普通话与方言”……不同于传统的思政课堂,同学们主动走上讲台,分享自己对现实问题的关切;

  身着红军服的“战士们”亲身体验“爬雪山、过草地”;学子们走进棋盘社区用科技手段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深入天府新区籍田镇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四川省线上一流课程、四川省线下一流课程、四川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四川省思政课示范课程、四川省思政课示范教学团队、四川省"概论”课教研会会长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标杆课程……

  慕课浏览量接近963万余次,累计选课1万多人次,互动讨论4万多次,除本校外有58所高校师生注册学习课程、2.5万余人注册学习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4714a3be9be0ab2d34ec051fc33fdfce.jpg

  这些镜头,是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的速写。

3.jpgimage.png

  经过十几年教改的探索和凝练,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总结了“学、问、思、辨、行”五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思政课改革之路,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教学,让课堂讲授“实起来”;构建思政课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让课堂氛围“活起来”;打造社会实践品牌活动,让思政课堂“动起来”,向着建设一流思政“金课”的目标不断迈进。

问题导向:沟通心灵 启智润心

  “一堂好的思政课,要用鲜活性吸引学生、用科学性说服学生、用价值性引领学生,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五一节前的集体备课会上,“概论”课程组老师们达成如是共识。

  “概论”课程共 80 学时,面向大三学生开设,既是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课程,又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政大课。

9105b547330dd72d0637f7f43fa5ac52.png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国情,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课程组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了“问题导向”的教学体系框架。

  将教材理论体系转化为问题导向的交互式教学体系,在抓住教材重点的同时,着重关注学生的困惑点和兴趣点。在案例的选取中,注重紧跟时代,加入当下鲜活生动的案例,在开展专题化的改造同时对思想性进行重点拓展。

   “一个问题导向的课程中要‘问’些什么呢?”,潜心钻研教学改革的电子科大思政课首席教授蒋杰常常思索这一“灵魂之问”。

  “教师会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提出设计好的问题,既包括有知识性、思辨性、发散性的问题,也会回应学生对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关切。” 蒋杰介绍说。

  如何把握学生的困惑点和兴趣点?“我们一直坚持‘内容为王’,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深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主任刘强说。

  从“问题导向”到“问题本身”,经过精心打磨和挑选,课程组设计了18个专题、120个微专题、260个问题。凝练课堂教学专题,立足“讲深、讲透、讲活”。

  有别于传统的思政课堂,“概论”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灌输理论而是提出问题、引导探讨,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助推青年学子大方走上讲台讲思政,既实现了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又引导了学生间的互动和分享。

  “课程的思辨性、学术性是能吸引大三高年级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还利于解决到课率、抬头率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强的获得感。”有过“以赛促教”经历的青年教师周宇晗认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坚定了我校思政课改革的信心。我们建设问题导向的课堂,就是要坚持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同时,通过‘学、问、思、辨、行’五大环节构建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当他们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参加到这样的课堂中来,思政教育就能更加入脑入心,变成学生的自觉追求。”“概论”课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商继政教授表示。

精准施策: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

  从2016年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初始,“概论”课程组就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大数据学情分析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致力于将思政大课讲出“电子信息+思政”的成电味儿。

1eb3b9681610d101b495a38450c1b938.jpg

  课程组一直在不断充实完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学银在线 MOOC 、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库等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丰富、优质的自主学习资源;学院案例教学库则为教师、同行提供了参考。《概论》慕课接近580万次的浏览量,3万多次的互动讨论,实现了共享程度高、参与度广的覆盖。

  课程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促“学”。课前导学部分设计了理论知识的课前测和课前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效率,让课程开展更加有针对性;课后,同学们可通过慕课对课程理论体系不限时不限次数的学习和练习,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深入思考。

  除线上的资源平台的建设之外,在线下课堂中开展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为了保证互动效率,课堂正由大班逐渐向中班、小班过渡,学校建设的现代智慧教室营造了智能化、民主化、高效化的线下教学环境,自主研发的“立人微教”APP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翻转。

  大数据学情分析平台则体现了“电子信息+思政”的深度融合。同学们的课堂发言、参与讨论、章节学习等情况均会被平台记录,让教师更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为“精准思政”提供依据。

  “多维多层、以考促教”的课程考核评定方式,为同学们更好融合课堂教学提供了支撑,全方面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过程性考核中,考勤和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整体状态;智慧课堂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组织和表达;课堂和课后的学习和测验考察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的考核以学生读书报告、小组展示体会、社会实践报告分析等形式,考察了学生写作、归纳、感悟等综合能力。

194253fce7fc5d45c9e91d86bda58eaa.jpg

  “技术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思政课最终目的。要让学生对课程产生认同,我们还是需要在面对面的课堂中,及时观察到学生的反映和反馈,讲解他们最关心、最关切的内容。” 深耕课程多年的黎吉秀老师说。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立德树人

  “打通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有力扩展教学渠道,强化课程实验,把社会实践活动红红火火地搞起来。”在指导“概论”课程的建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表示。

image.pngimage.png

  “基于问题”的探究型实践教学、“基于网络”的虚拟型实践教学、“基于情感”的体验型实践教学、“基于社群”的服务型实践教学……课程组高度重视实践课堂的建设,采取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双管齐下”的方式,创建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经过筹划部署,课程已经建立了电子科技博物馆、长征干部学院雪山草地分院和夹金山分院党性教育基地、都江堰向峨乡棋盘村、广安“小平故里”、中国“两弹城”、天府新区籍田镇等多个教学实践基地。

  课程着力打造专题化、精准化、品牌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重走长征路”系列实践,让学生真切体验爬雪山、过草地,感悟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见证腾飞中国”系列实践,让学生真实感受辉煌成就,增强“四个自信”;“科技引领未来”系列实践,让学生现场聆听“两弹元勋”故事,激发报国热情。

  在课程组的精心安排下,实践课开展得有组织、有秩序、有成效。每项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为期2~3天,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为期半天,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取“观、听、访、行、演、帮、思、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各教学模块主题鲜明、形式生动,功能多元,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统一。

18.jpg

  实践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参与汇报交流。课程开展了图片展览、视频展播、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多元的成果总结形式,集中展示和宣传实践教学活动成果,在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巩固了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效明显,亲身的投入和参与,让同学们不仅在说理中认同,更是在共情中感悟。学生普遍表示:“用事实说话,让我们自己去体验和学习,真正做到了‘内外于心,外化于行’,很喜欢这样的思政实践课。” 

  “没有一流的思政课,就没有一流的马院。在我们心目中,一流的思政课程,一定是高水平、反映社会现实和理论前沿,充分具备成电特色的课程,这是马院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要继续做好课程建设,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明确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学院党委书记徐守仁表示。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