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著名经济学家储殷教授谈中国周边安全态势
文:罗彤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0-10-09 3451

  近日,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国际问题评论员储殷教授做客成电讲坛,带来《中国周边安全态势》讲座,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周边安全态势的成因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3-1.png

  储教授提出,在分析中国周边安全态势时,首先必须理解中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三大特殊性。

  第一个特殊性在于中国是一个体量巨大的超级大国。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权力结构的变化,所以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卷入全球化浪潮并深入的参与进复杂的国际事务中。世界和中国都要在全球化中进行深刻的调整。在外部方面,资本主义金融时代全球化对于中国的预想是中国富强之后会成为下一个的韩国,而对中国崛起为一个新兴社会主义大国没有准备;在内部方面,中国也尚未得出并表达中国对于世界的诉求。储教授以分析“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为例,说明了中国如果只是一个中等体量的国家,中国面对的大部分问题将不复存在的观点。

  中国的另一个特殊性在于,中国不是传统意义的民族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的概念来源于英法百年战争。民族主义之所以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主流,其原因民族主义国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动员国民力量的国家形态。中国是一个内部具有充分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超大体量非民族主义国家,在治理内部中会有较大的消耗。文字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提供了中华民族主要的文化向心力,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主义则滥觞于抗日战争时期。

3-2.png

  中国特殊性其三在于晚清时期清王朝软弱造成了中国没有所谓盟国与势力范围的权力结构,从而容易与其它国家产生摩擦;而中国周边小国在冷战期间受到美国与苏联的影响则强化了这种状况。这种态势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目前的南海问题。中国在未来将会以内部治理为核心,处理中国与周边国家权力关系、塑造对彼此的相互认知,进行中国和大国的博弈。

  储殷教授在分析完中国作为超级大国的特殊性后又阐述了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化浪潮下兴起的必然性,并具体分析了中国与东南亚周边国家关系、中印关系、中朝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以及香港问题、中美贸易争端。储殷教授先介绍了“集体行动困境”的概念。并提出了国家的凝聚与力量,不能只靠社会契约等完全理性的事物而更需要依赖精神认同。例如法国的国家认同来源于法语,欧盟的精神认同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而民族主义是团结民族、国家最有力的纽带,因此全球新民主主义崛起不可避免。

  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具体问题分析,储殷教授提出,东南亚诸国之所以有反华排华情绪,根本在于东南亚诸国正在进行向民族主义国家的转型。首先东南亚诸国需要证明其民族独特性,就必然需要找到完全属于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符号并弱化乃至剔除自身文化中属于其它文化的部分;而对曾经长时间使用汉语、汉字的东南亚诸国,其文化所吸收的中华文化部分就成为了民族主义国家转型中必然需要剔除的部分。再者在二战期间日本扶持的各国伪“独立国家政权”则是另外一个东南亚诸国反华、排华的历史原因。储殷教授在分析南海问题的时候还表达了了对当代青年应该对于国家重要问题应该理性、谨慎发声的建议。

3-3.png

  储殷教授指出,我们应该相信中国经历了五千年文明的考验,深知人类的崇高和美好应该期待和信任。全球化时代WTO玫瑰色的美好幻想正在让步与新民族主义的竞争,民族和国家积累竞争的时代可能会重新来临。他勉励成电学子积极把握民族主义竞争时代下的时代机遇、勇于承担民族使命、做好迎接时代挑战的准备。



编辑:何易虹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