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纪实】“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打造一张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名片”
文:苟灵 来源: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时间:2018-07-27 8261

  第三届“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以下简称“交流月”)自今年六月中旬开幕至今,已完成大部分规划活动,但“交流月”的热烈氛围还在持续发酵。

  此次“交流月”共邀请以IEEE Fellow等为代表的国(境)内外专家共159人,包括国(境)外专家60人,国内专家66人,校内专家33人,专家层次和数量稳步提升。

  此次“交流月”共举办高水平讲座71场,开设高水平课程75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6个,讲座、课程等各类活动数量稳定增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各场讲座参与师生人数平均达100余人,各门课程平均选课人数达110余人。

精彩纷呈的高水平讲座

  高水平讲座包括学术前沿专题讲座、人文素质讲座、行业发展分析及技术研究讲座。此次“交流月”共举办学术前沿专题讲座51场、人文素质讲座12场、行业发展分析及技术研究讲座8场。

  浙江大学研究员林宏焘博士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硫基二维材料集成光电子”的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1.jpg

  石墨烯自2004年被发现后,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集成光子材料。然而,石墨烯的表面疏水性使得直接集成电介质膜变得困难。迄今为止,大多数集成石墨烯光子器件是通过在光子结构的顶部上转移石墨烯层来制造。

  林宏焘研究员指出,硫族化合物玻璃由于其折射率可调,且宽带红外透明度和非线性光学性能出色,已被认为是集成光子学的新兴材料。通过利用它们的无定形性质和低温沉积能力,可以开发新的集成方法,以便在石墨烯上直接沉积和制造具有良好性能的硫属化物玻璃光子器件。他还展示了硫属化物光子元件在其他几种二维材料上的单片集成,包括黑磷、MoS2、InSe等,这种新方法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

  伦敦大学学院Nora Ann Colton教授以“Brexi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为主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人文素质讲座。

2.jpg

  她介绍了欧盟以及英国在欧盟扮演的角色,并以英国对外贸易为例,说明英国与欧盟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她讲解了英国脱欧的原因、历程以及对欧洲的影响,认为英国脱欧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因素,并通过脱欧投票数据详细分析了脱欧的过程。接着,她着重分析了英国国内地理位置与历史因素所引起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对英国脱欧后的贸易与全球经济作了展望,认为英国未来应注重减小地区发展差距。

  讲座中,Nora教授充分运用事例与理论,阐释英国脱欧与全球贸易的关系。她认为,在各国紧密联系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变化都可能会对全世界产生影响。同学们积极提问,她耐心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多关注国际时政,开阔视野,积极培养全球化的思维。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骆郁廷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大学文化与文化育人”的人文素质讲座。骆郁廷教授分别从大学精神乃大学之魂、大学精神的文化载体、大学精神的现实困境、大学文化的育人之道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精神的重要性及文化育人之道。

  骆郁廷指出,大学文化是大学维系发展的命脉之所在。文化兴,则大学兴;文化衰,则大学衰。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兴衰往往系于大学精神的存废。建设大学文化,一定要始终坚持以大学精神为核心。他的讲座生动幽默又极具哲理,使同学们对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3.jpg

  美国数据工程与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Data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Association) 主席团主席、美国赛门铁克(Symantec)前首席数据科学家和大数据框架师耿杰森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行业发展分析及技术研究讲座。

  根据自己参与Norton安全软件的机器学习算法研发和系统集成的经历和多年从事大数据工作的经验,耿杰森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的含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硅谷公司的经典应用,大数据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的职业特点,并解答了如何成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型人才的问题。

4.jpg

丰富多样的高水平课程

  高水平课程包括高水平学术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高水平企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此次“交流月”共开设高水平学术课程35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28门、高水平企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12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陆亿泷教授讲授高水平课程“现代雷达技术与发展”,聚焦电力电子系统及天线技术,围绕其发展、原理知识及相关领域应用做详细讲解。他结合自己三十多年来从事该领域的教学及工程经验,通过列举多个具体的工程实例,并结合人类的发展进化史,深入讲解了天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针对当今研究的热潮——无人驾驶,课程通过丰富的视频讲解和项目成果分享,使原本枯燥的原理知识鲜活起来,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与喜爱。

5.png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Fawaz A. Gerges教授为研究生带来高水平人文素质教育课程“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World”(变化世界中的国际关系)。

6.jpg

  该课程聚焦变化中的国际关系,为同学们讲解国际关系的发展历史和进程、基本概念和框架,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多方面争议,如国际关系的学科属性、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差异、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理论等。课程分别围绕国际关系概论、国际关系中权力的概念、集体安全与国际关系、非政府组织(NGOs)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国际新秩序进行了深入讲解。

  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等我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知名企业的专家,也带来了精彩的、实战的课程。美国Arrowhead公司高级工程师林礼雄博士带来的高水平企业课程是“Engineering Program Management”(工程项目管理)。

7.jpg

  林礼雄博士结合自己三十多年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聚焦项目中常见的工程管理问题,分别从工程管理的概念、团队职责、工程造价、可能遇到的风险等方面,深入浅出进行讲解。他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国产C919大飞机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卫星硬件系统等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经历,并对同学们所画的系统功能框图进行现场点评。他还结合具体项目,对工程项目中的另一关键问题——工程造价进行了详细介绍,讲解了项目从评估到最终报价的全过程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其他问题。

趣味盎然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包括暑期学校、博士生论坛、夏令营等活动。此次“交流月”共举办暑期学校2个、博士生论坛1个、暑期夏令营13个。

  7月23-27日,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航空航天学院承办的2018“空天技术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在我校举行,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的近40名研究生参加。本届暑期学校立足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全国空天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8.jpg

  2018“空天技术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聘请了来自我校“人才培养世界一流伙伴计划”合作伙伴方南洋理工大学Assistant Professor LAU Gih Keong、Assistant Professor Zhang Yi,以及来自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Senior Lecturer YA HUANG三位专家来校讲授仿生机械飞鸟与人造肌肉的发展与应用、生物芯片及其在载人航天现场诊断中的应用、人机环境与振动的测量与建模基础等主题课程。

9.jpg

  7月17-18日,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材料与能源学院承办的2018“EMC2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的40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参加论坛。

  本届论坛旨在为国内材料和化学相关学科领域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Pablo Docampo博士等专家分别做特邀报告。

10.jpg11.jpg12.jpg

  此次论坛还设置了先进能源和功能材料两个分会场,邀请优秀的博士和博士后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先进能源分会场由我校王丽平副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Anna V. Potapenko、苏建伟两位博后和李超、王长来、张晓平、孙兰、杨建、王博雅、李庚、颜佳佳、武春锦9位博士分别作“基于MOFs设计合成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电解水中的应用”等学术报告。功能材料分会场由电子科技大学陈金菊教授主持,来自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后蒲宗华以及邹建华赖志强、王盼、余鹏、彭欣、杨爽、王羿、邬传建、郭大营9位博士分别作“富磷过渡金属析氢电催化剂”等报告。

  7月17-19日,电子科技大学第一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在清水河校区举行。此次夏令营由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主办、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承办,共收到1400余份申请,最终共遴选出100名学生参营,分别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0多个高校。

13.jpg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万丽娟,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冷甦鹏、万群、凌翔、田广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杨建宇教授参加夏令营开幕式,并分别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研究生的整体招生情况、研究生学习深造的发展方向,以及研究生“领军人才”赴海外知名高校访学计划,学院师资力量、导师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情况,希望营员们可以通过夏令营这一平台,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希望本次夏令营活动能给参与的学子带来丰富的收获和难忘的回忆。

  “交流月”已连续开展三年,正逐步常态化。在不断的总结和规划下,影响力逐渐扩大,已成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研究生院将继续加强“交流月”工作,力图更好地将其打造成为培养“引领未来学术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领军人才”的重要抓手和创新举措。



编辑:王晓刚  / 审核:罗莎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