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毕业晚会侧记(二)】向青春致敬 向彼此致敬
文:王晓刚 图: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6-30 7388

  毕业是一个喜悦的动词,是一生难忘的名词,是感动时的形容词,是带着微笑去回想的副词,也是无限感伤的虚词。如果说四年前的邂逅仅仅是一次命定之外的偶然,那么,2014年毕业晚会上的感动,则是四年来温暖时光积淀后的必然。

  6月24日,备受师生关注的《青春万岁》大型毕业主题晚会在清水河校区南门体育馆举行,5000多名成电学子共同观看演出,一起欢呼“青春万岁”,一起回望花样年华,一起聆听师长祝福,一起表达对母校的留恋,一起展望金色的未来。

  这是一场让人从始至终都处在感动中的毕业晚会。各位领导、老师、辅导员,学长、学姐、舍友,以及食堂的师傅、宿舍的阿姨,都是我们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我们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因此,这台师生亲密互动的晚会,承载了太多的祝福和惦念,寄托了太多的关怀与期盼,藏匿了太多故事。

  很遗憾我们在有限的版面和篇幅中无法一一回放,只好随机选取了几个故事,一起再次回味毕业晚会上的那些动人瞬间以及背后的人和事。

1404178612842740.jpg

一、再见轻狂青春:收获伴我前行

【晚会精彩回放】

  “现在,已经不必再为上课占座而早起了,因为我们早已无课可上;现在,晚上已经不用往回赶了,因为本来四个人的寝室早已终日空置;现在,散伙饭一天一顿,饭吃完了,可伙却还没散。2014年6月,我们毕业了!”《再见,轻狂的青春》在舒缓的音乐下催人泪下。

  参加朗诵的电工学院一年级研究生李丽园,在去年本科毕业时就含泪读过这首诗,如今再读昨日的“离歌”,依然真切动人。为什么总是忍不住要流泪?因为我们的青春只有一次。看着它远去的背影,我们只好把千言万语化作前行力量。

【背后的故事】

  “这首长诗,囊括了我们大学生活里很多熟悉的场景,让我们感觉诗里写的就是我自己的经历和世界,所以每读到一处,就联想起当年的情景。”李丽园说,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们肯定更有感触。

  从高考一直写到大四毕业,诗歌的情节不断展开,情绪不断酝酿,大一时的新鲜和刺激,大二时的冲动和轻狂,大三时的选择和迷茫,大四时的留恋和感伤,让参与朗诵和伴舞的学生在排练时就感动不已。

  李丽园每次读到“如果可以”那里,泪水就忍不住奔涌出来。

  ——如果可以,多想再去校园的小凳上坐坐,再和他看看清水河畔如诗的夜色;

  ——如果可以,多想再和兄弟们到体育馆打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

  ——如果可以,今晚再和室友挤一挤同一张床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和你抢着晒被子、帮你收衣服,也不再会有四个人用同一把钥匙打开同一扇门……

  但是,毕业了就不再有“如果”了。走出校门,就要风雨兼程,再也无法重头来过。该诗的作者徐茂说,去年受邀创作这首诗时,脑子里面全是自己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这首诗虽然是写给成电学子的,也是对自己大学生活的缅怀。

1404178634185924.jpg

二、最后一次点名:想再听听辅导员叫我的名字

【晚会精彩回放】

  “机电的兄弟姐妹们,把你们的爪爪伸出来!”毕业“集结号”吹响了,机电学院辅导员李丽娟与其他23位辅导员一起走上舞台。这是2014届辅导员们的“最后一次点名”,也是和一起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孩子们的特殊“告别”。她用四川方言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里流淌着欢乐,但眼眶里充盈着泪水。她很想一个一个“点”出他们的名字,但是,晚会时间太紧,没有时间了!

【背后的故事】

  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听到“娟姐”的声音时那种热烈欢呼,毕业之前同学们发给她的各种依依不舍的短信,都让李丽娟的心中充满温暖。

  一个辅导员最感到满足的是什么时刻?李丽娟说,当你完整地陪伴一届学生并在向别人介绍时自豪地说:“看,这是我带过的学生!”

  四年来,她像知心姐姐一样督促他们学习、陪伴他们生活、见证他们的成长。她高兴着他们的高兴、经历着他们的经历、成就了他们的成就。只要他们取得一点进步,她都比他们更高兴。

  其实,在今年4月份她就已经接到了做研究生辅导员的新任务,但她依然没有放下“本科生辅导员”的工作。她为毕业生们准备了别样的惊喜。四年前,她见证了他们的到来,见证了他们封存“写给四年后的自己”的信件;如今,她要和他们一起在学院的晚会现场打开封存了四年的“梦想”,一一检视那时那刻的畅想以及此时此刻的结果。

  “娟姐一直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今天回看一下,至少这四年我们做到了!”机电学院2010级王蓉回忆说,四年前她当着“娟姐”的面把“梦想”封存起来,那时的目标就是“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如今,她快快乐乐毕业,快快乐乐地做了海南电视台的主持人,美梦如愿以偿了!

1404178661771764.jpg

三、感恩父亲母亲:20年来第一次对爸妈说谢谢

【晚会精彩回放】

  一束明亮的追光射到舞台上,通信学院2010级的钟佩原同学牵着爸妈的手走向舞台中央。在身后的电子屏幕上,开始播放他从2岁到22岁的照片,完整地记录了他的成长轨迹。

  20年来,“钟爸”和“钟妈”一直认真地收集着每一张关于儿子的瞬间,天天盼着他成长成才。从“儿歌”到“美声”,钟佩原唱了无数支歌,但只有这一次,是专门唱给爸妈听的。

  “爸爸谢谢你,我的依靠就是你,让我无忧无虑,哪怕路上多崎岖;妈妈谢谢你,我的希望来自你,教我追求真理,照顾我寸步不离。”每唱一句,他都强忍着泪水、控制着情绪,因为他怕自己哽咽得唱不下去。

【背后的故事】

  这是钟佩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演出。“平时代表学校去各地演出,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机会在舞台下看我表演”,他遗憾地说,“这一次我把他们都请过来了,让他们看看儿子的舞台、听听儿子的心声!”

  “爸妈谢谢你!”这句话在钟佩原心里憋了许多年,一直没有好意思说出来。今天,他终于用歌声含蓄地“唱”了出来。他说,像许多孩子一样,自己也是一个害羞的人,至今没有说过“爸妈,我爱你”之类的字眼。但这几个字,他在心里已经默念过无数遍。

  小时候他的胆子比较小,爸爸妈妈就把他带去学唱歌,希望通过表演能够让他更大胆、更活泼。如今,他已经成了学校艺术中心合唱团的“台柱子”,先后到美、德、法、英以及国内许多地方交流演出。

  “我很感谢爸妈为我培养了一种歌唱的技能,让我在理工科学校的生活别样的精彩!”钟佩原说,唱歌给了他许多欢乐,也给了他源源不断的信心,让他欢笑、让他成长,让他爱音乐、有追求,让他懂得“美”的旋律和“美”的生活,让他有机会在大舞台上展示自己。

  这次和父母同台演出,是对钟佩原大学生涯的一个圆满总结。但对父母的感恩还在继续,这次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他毕业时签约到了成都的一家高新科技公司,就是想离家近一点,“以后可以多陪陪爸爸妈妈”。

1404178680627375.jpg

四、难忘成电味道:他的微笑是青春最好的“佐料”

【晚会精彩回放】

  从食堂的“灶台”到晚会的“舞台”,王义贤步入学生的视野,就引起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和清亮的口哨。这个会吹口哨、常带微笑的“小炒哥”,第一次站在毕业晚会的聚光灯下,面对如此众多的“粉丝”,他只腼腆地说了一句质朴的话:“希望你们以后回到学校,再来吃我炒的菜!”

  “小炒哥”已经49岁了,他在成电工作了21年,做了一年又一年的菜,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成电学子。总有一天他也会慢慢变老,但在成电学子的心里,他永远是那个“笑靥如花”的清纯“小二哥”。

【背后的故事】

  毕业季又来了,“小炒哥”王义贤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受邀站在学校毕业晚会的酷炫舞台上。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不经意的微笑,竟然在学生心里激荡起如此隽永的涟漪,比“小炒”的气息更加让人回味。

  毕业晚会在策划编排时,特别强调倾听学生的心声、反映学生的喜乐。果然,在晚会排练走场时,“小炒哥”一出场就引起了惊叹:“哇,是萌萌哒小炒哥哎!”

  最近,许多毕业生临走时都不会忘记邀请“小炒哥”一起照相。只要他有空,都会尽量配合。每天围着锅台转,“小炒哥”其实没有多少功夫与学生“亲密接触”,但同学们的盛情已经让他真切地感到被喜爱和被尊重的那种幸福和满足。他笑着说:“这至少说明,同学们是知道我的!”

  其实,早在几年前,“小炒哥”就已经被同学们广泛关注,成了清水河畔、人人网等社交媒体上的“名人”。许多学生都说不清楚到底是因为喜欢吃小炒才喜欢“小炒哥”,还是因为喜欢“小炒哥”而喜欢上了小炒。但“小二哥”的亲切称呼,已经无意中给出了答案:学生其实并不是冲着饭菜去的,而是冲着他的笑脸。

  “小炒哥”大多数时间都是微笑的,这样的笑容和情绪感染了所有人。如同母亲把味觉深植在孩子的记忆中一样,“小炒哥”与成电学子之间也建立了这样一种深刻的联系。

  “小炒哥”只是学校食堂的一名厨师,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把平凡的工作做得如此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以至于当你突然要离开母校、再也吃不到这熟悉的味道时,竟然是那么地怀念!

1404178693687125.jpg

五、怀念宿管阿姨:还想再和阿姨摆一摆“龙门阵”

【晚会精彩回放】

  “阿姨在这里等着你们荣归,再来和我摆龙门阵。”被《成都晚报》记者誉为“最Hold住”宿管阿姨陈静,在毕业晚会现场还是没能“Hold住”,略微颤抖的声音中,除了一分紧张,其余的九分都是激动和不舍。

  在宿舍楼住了4年的学生要毕业了,一想到这里,陈静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她也没有别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们以后过得开心、幸福,有时间了再回母校来和阿姨摆一摆龙门阵。

【背后的故事】

  上台之前,陈静已经排练了好几遍。这次上毕业晚会的舞台,她要说的只有几句话。但她心里其实有很多话想跟同学们说。

  陈静从2007年到电子科大工作,现在已经有7个年头。起初,她管理研究生7栋,现在管理本科26栋。本硕学生加在一起,她已经送走了两届毕业生,接近1000名,她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

  在学生眼中,陈静是一个让人感觉温馨、踏实、可靠的“老大姐”。她每天跟同学问候上千次,对晚归的学生一一打电话“喊回家睡觉”,也经常骑着电瓶车风风火火地送学生去医院,或者很晚不睡觉等着给姗姗归来的“小学霸”开门。

  都说“90后”是一群没心没肺、不知道感恩的小调皮,但在陈静阿姨这里,他们都成了服服帖帖、亲热有加、很乖很听话的好孩子。她认为,只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石头都能捂热乎,何况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学生生病时总是习惯拖着扛着,就是不去校医院。陈静知道了,就“强制”架上电瓶车。学生也不恼,撒着娇一路顺从去看病,事后反而很感激。

  陈静把学生的心捂得热乎了,有的毕业生从北京回成都还会给她带来礼物。有一位在成都工作的学生,今年5月10日结婚时,还把陈静接过去见证婚礼。在学校周围的企业上班的学生,经过校园时也常来看望她、聊聊天。马上要毕业了,陈静略有伤感,但更多的还是期盼:“有一天,他们肯定还会回来的!”她十分肯定地说。

  陈静有一个17岁的乖女儿,今年上高一了。她说:“我的娃娃也快上大学了,我也希望她以后能跟宿管阿姨建立亲密的关系,希望宿管阿姨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