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比利时前驻华大使谈“一带一路”的机遇与合作
文:罗彤 来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时间:2020-10-27 2555

  近日,比利时前驻华大使Patrick Nijs教授做客成电讲坛,带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机遇与合作”讲座。

  Patrick Nijs教授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曾任比利时驻华大使。其外交生涯始于1986年。1992年,担任比利时驻大阪总领事,后于1997年任驻上海总领事。2000年任比利时外交部亚太地区司副司长,主管日本、中国和蒙古事务,后于2002年开始在比利时外交部主管联合国事务,2003年至2007年,奈斯担任驻香港总领事,后任比利时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大使。2009年至2013年期间,他担任比利时驻华大使,对中比、中欧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和重大的贡献。

微信截图_20201019105452.png

  Patrick Nijs教授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外交生涯。作为比利时资深外交官、外交家,Patrick Nijs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比之间的友好沟通和交流。在27年外交生涯中,他曾担任布隆迪 共和国、日本、中国、蒙古等国家的外交工作,并先后担任比利时外交部联合国事务主管、比利时外交部领事司司长等职。基于Patrick Nijs教授丰富的外交经验和深厚的国际资源,在卸任比利时驻华大使一职后,被比利时国王亲自授予比利时终身荣誉大使和全球协调员。

  Patrick Nijs教授首先分析了人类发展和科技的关系。在此部分他介绍了NBIC汇聚技术。NBIC是“NBIC”是纳米(Nanotechnology)、生物(Biotechnology)、信息(InformationTechnology)、认知(CognitiveScience)四大前沿科技的英文缩写。这四个领域是被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前沿技术,每个领域都蕴藏着巨大潜力。Patrick Nijs教授还引用了《人类简史》的作者,著名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里教授的观点,认为人类在AI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可能会产生“智神”(Homo Deus)和“无用阶级”(Homo useless)两种结果,引出了我们正处于人类生存的关键期这一设想。Patrick Nijs教授也指出,人类正面临着诸多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衰退等问题与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Patrick Nijs教授指出了科技创新是发展动力这一大方向,并以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意大利米兰垂直森林、成都七一城市森林花园为例介绍了朴门永续栽培(Permaculture)这一生态创新的具体方案在住房和经济方面的实际应用。

微信截图_20201019105508.png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Patrick Nijs讲述并分析了疫情带来的影响。Patrick Nijs教授结合了上一部分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表示新冠疫情可能正是人类与自然脱节,对其他物种缺乏尊重的结果。他提出,人类并不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所有者,而是其组成部分,人类应当找到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提及疫情对中国的影响,Patrick Nijs教授明确肯定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抗疫中取得的成果。同时认为正是基因测序、免疫治疗、抗体药物等生物技术使得抗疫取得了进展,呼应了“科技创新是发展动力”这一观点。

  谈及自己的工作,及中欧关系部分,Patrick Nijs介绍了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EUCJIC)、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欧中创新合作(EU-China Innovation Cooperation)等组织与项目,以及欧洲的创新史、欧洲的创新地位以及欧洲去创新政策。Patrick Nijs认为尽管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是由欧洲引领,但中国在目前世界创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中欧合作不可或缺;而知识产权问题是欧中创新合作的关键之一。Patrick Nijs提及,由他参与的欧盟中国知识产权创新合作线上研讨会活动(EU-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Webinars)有二十万万观众在线观看,演讲嘉宾包括来自众多机构与国内知名企业代表、高校学者。在演讲的最后,Patrick Nijs还介绍的近年热门的区块链技术与知识产权的关系,以及欧洲诸如柏林新鲁汶(Louvain-La-Neuve)等创新城市以及他任职期间对中国文化的认识。Patrick Nijs表示,出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相较于融入其他文化外国人融入中国文化会格外困难,同时中国人也更不易在其他文化环境中丢失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本质上并非一套文化体系,中国与西方在面对不属于自己文化的质疑和所谓“建议”时,都应该独立决策、主动交流并对差异持以理解与包容的态度

  最后,Patrick Nijs教授解答了在场同学对于中欧国际关系的一些疑问,并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相关链接:

  Patrick Nijs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曾任比利时驻华大使。其外交生涯始于1986年。1992年,担任比利时驻大阪总领事,后于1997年任驻上海总领事。2000年任比利时外交部亚太地区司副司长,主管日本、中国和蒙古事务,后于2002年开始在比利时外交部主管联合国事务,2003年至2007年,奈斯担任驻香港总领事,后任比利时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大使。2009年至2013年期间,他担任比利时驻华大使,对中比、中欧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和重大的贡献。



编辑:何易虹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