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曾勇校长在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文:曾勇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3-08-30 21984

  8月29日,电子科技大学在清水河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1029名博士研究生、6398名硕士研究生、来自46个国家的196名硕博留学生、331名中国电科集团课程代培班的研究生同学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6个在线平台全程直播了典礼盛况。

002.JPG

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曾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1029名博士研究生、6398名硕士研究生、来自46个国家的196名硕博留学生、331名中国电科集团课程代培班的同学来到电子科技大学。我代表全体师生员工,代表亚非书记,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祝贺!

DJI_0368.JPG

  我们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选择加入成电。你们当中,有本科就读于英才实验学院的王雨晨同学,在读期间选择从事光纤传感方面的研究,加入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hotonics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郭攀同学,硕士期间在领域权威刊物《IEEE Transactionson Antennasand Propagation》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件,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硕士论文,他博士期间将继续致力于电磁前沿技术研究及工程化应用,为国防安全贡献力量;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胤锋同学本科期间连续三年参与成都大运会志愿服务组织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各大赛事论坛、迎新、毕业季、学校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时长600余小时,以实际行动弘扬志愿精神,彰显成电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高凡同学,作为第二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高原藏区康定支教的一年中,牵头举办“信康情深”计算机科普系列讲坛,为雪域高原的藏族孩子打开信息科技的大门。

  今年的研究生新生中还有个特殊的群体,就是14名获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卓越奖学金的国际学生,其中有各国的公职人员、高校管理人员和国际组织职员,希望你们通过在电子科大的学习,成长为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卓越领导能力和跨文化背景的全球治理人才,致力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学们,进入研究生阶段,不应该停留在过去的成绩和荣誉上,而应该续写追求卓越的新篇章。你们的学长已经为你们作出了示范。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7级硕博连读研究生邱荷茜同学致力攻坚“目标检测”这一计算机视觉核心问题,立志要“让中国的智能机器识得清、辨得明、看得懂”。她提出形状自适应检测网络,在领域权威刊物和顶级会议发表论文10篇,并带领团队参加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挑战赛,在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参赛强队的对决中赢得了冠军,并实现了创新研究的成果转化,助力智能系统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生曾鹏鹏同学在读期间把“融合知识的多模态理解认知”作为研究课题,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和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同时,还将纸张上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守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应用,针对重大灾害场景中环境未知、恶劣、多变等特点,搭建了地空协作的重大灾害监测搜救平台,旨在提升监测救援效率,降低重大灾害损失。

  航空航天学院2018级硕博连读研究生王丰同学在成电的十年里,先后在数学学院、抗干扰重点实验室和航空航天学院求学。他本科期间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硕士期间将通信领域相关知识与技术融入空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博士期间,他将“天地一体化融合通信高效组网传输技术”作为研究方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篇,包含IEEE Transactionson Mobile Computing等国际知名期刊论文4篇,ESI热点论文1篇,A类会议3篇,获得了Simutools2019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

_ND56811.JPG

  同学们,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今年5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今年7月底,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这都给电子科大这样的研究型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赋予了新的战略使命。

  电子科大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推动电子信息科技发展的使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电子科大更要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培养更多创新引领性人才,为电子信息及其交叉领域的创新发展作出更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因此,大家一进入研究生阶段,就要立志在基础和工程科学领域有所发现,在关键核心技术及其“卡脖子”问题的突破方面有所发明,在工程系统和需求牵引、技术支撑的新产品开发方面有所创造,努力成长为未来的学术拔尖人才、卓越工程人才和创业领军人才。

  成电的杰出校友,微波光子学家、中国科学院祝宁华院士,就是这样一位学术领军人才。

  1977年,祝院士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进入成电学习,本、硕、博三个学段都在成电完成。祝院士一直在光电子和微波方向开展交叉研究。作为一名成果卓著的微波光子专家,他专注于微波光子器件与技术领域,解决了众多工程技术难题,取得了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为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耦合腔激光器新结构,解决了激光器阻抗匹配和模场匹配等难题;他研制出28GHz超宽带半导体激光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际垄断;他成功开发的集成化多信道光模块技术,在华为等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今年,祝院士团队又在光芯片上取得重要突破,研制出一款超高集成度光学卷积处理器。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且AI计算芯片被美国主导的背景下,光计算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

  同学们要以祝宁华院士为代表的成电杰出校友为榜样,将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作出成电人的贡献。 

_ND56793.JPG

  同学们,研究生阶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技术的创新有赖于理论基础的支撑,也可能因为基础研究的发现而突破。

  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邓龙江院士带领的团队,在多层结构多频谱电磁辐射控制材料的研发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自主设计与生产,在工程化、产业化方面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常说,取得这些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搞清楚了相关的机理。这个例子说明,即使同学们论文研究阶段开展的是工程技术的研发,基础理论的眼光和机理的分析仍然是重要的。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熊杰教授所在的团队,因为在高温超导中首次发现量子金属态和玻色子奇异金属态,作出了原创性的学术贡献。团队又进一步将科学发现进行转化,致力于高温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的研究,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这个例子说明,基础研究的发现将导致关键技术的突破。所以,从事基础研究的同学也应该关注潜在而重要的应用场景。

  大家可能知道,2023年的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颁给了四位科学家,奖励他们提出深度残差学习,为人工智能作出了基础性贡献。深度残差学习使神经网络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获得以前难以实现的能力,促成了多个突破性的成果——包括AlphaGo、AlphaFold和ChatGPT。

  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一定不要忽视学科专业基础,而是要把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创新的思维与从事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在交互迭代、融会贯通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_ND56733.JPG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的兴趣和专业背景不同,每个人禀赋、潜能和能力的特长也不尽相同。有些人强于理论,有些人强于实验;有些人富于创意,有些人善于设计,也有些人长于实现。正是这些不同的特长,为你们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提供了指引,也为合作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全能冠军固然令人钦佩,但单项冠军的密切配合和有效组织却能造就团体冠军。科学的发现、技术的突破往往是由具有特殊兴趣、特别专长的个体,或由各具特长的个体合作探索、联合攻关取得的。现代的工程系统都是复杂的大系统,也是需要集众多个体智慧、团队协作才能创造出来的;颠覆性未来技术的产生,也越来越源自跨学科的交叉。因此,同学们在发挥自身所长、专注于自己的方向和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与不同特长、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同学、老师交流合作,通过与高手过招,碰撞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的火花,这样既可以放大你们的所长,在需要弥补短板时知道如何去寻找合作者,也可以培养你们团队协作、集成攻关和跨学科交叉的意识和能力。我希望也相信我们的导师们能够因材施教、因材施导,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激发他们的探索勇气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培养合作创新和跨学科交叉的能力,发掘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并提供机会锻炼他们的项目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力。

  同学们,你们选择了成电,就要传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精神,以更足的自信、更高的志气、更强的闯劲,开启砥砺奋进的创新历练,成就追求卓越的人生梦想。

  衷心祝愿同学们在美丽成电度过充实而满载收获的研究生阶段。

  谢谢大家!


编辑:李果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