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旗飘扬】光电学院传感与红外信息处理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立足“四高”特征 构建纵横结合的师生支部共建机制
文:光电学院传感与红外信息处理党支部 新闻中心 李果 图:光电学院传感与红外信息处理党支部 来源:光电学院 新闻中心 时间:2023-04-27 9763

  编者按: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双向培育工程),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党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有效领导的重要方式。电子科技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中心,立足实际,于2020年出台《关于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方案》,遴选推进建设学校首批15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通过健全和完善教师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培育培养、激励保障、示范带动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不断彰显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着力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学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重要骨干力量,为全面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学校新闻中心将逐一展示15个工作室的建设成果,示范带动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传感与红外信息处理党支部成立于1998年,依托传感与红外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建立。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1人,具有鲜明的“四高”特征: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支部成员中有15人具有正高级职称,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高难度科技的攻关地,支部成员长期奋战在军事电子领域研究一线,近年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重点项目10余项,着力攻克非制冷红外领域“卡脖子”难题;高质量人才的培育地,诸多优秀学生获得重点基金项目支持、走上科研院所领导岗位、在高等院校教书育人,为我国光电事业发展输送了大批杰出人才;高亮度成果的产生地,支部长期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共4项,为实现传感与红外信息处理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重要力量。

  入选“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以来,支部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提升支部组织力,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团队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全面发展。支部始终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光电科学前沿,围绕“培育新时代光电特色研究型人才”核心任务,系统完善支部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方法举措,探索构建“纵横相结合,育人全覆盖”的师生支部共建工作体系,营造“立先锋树模范、重学习勇担责”的争先氛围。

微信图片_20230426104941.jpg 

凝练“纵横结合”支部工作法,建立新型组织生活体系

  “纵横结合的师生支部共建工作机制”是一种将教师支部成员的教学科研任务与党支部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着力加强师生支部共建、联合校外国防重点单位,构建起支部、团队、学生、合作单位四层联动的工作机制。横向链接与学院其他科研团队之间、其他教工支部之间及合作单位之间的共建联动,纵向搭建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互动交流。纵横结合使教师党员之间、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之间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密切联系机制,达到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相结合,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进的良好效果。

  在纵横结合的师生支部共建实践过程中,支部以“三个注重”为切入点,深化促进和鼓励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增进交流,共同进步。

图片4.png

纵横结合的师生支部共建工作机制 

  注重突出党支部组织力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运用创新支部工作法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支部主题党日等,增强支部活力,提升支部组织力。

2020年12月12日邀请省委党校任思奇老师作专题报告.png

2020年12月,邀请四川省委党校教师作专题报告

  注重业务工作与组织生活有机融合。支部以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同参与、同成长为切口,对学生开展专业能力指导,实现教学相长。例如,针对本科学生在成长发展、科研启蒙道路上缺乏定期指导的问题,支部教师党员主动带头承担本科生对接指导工作,参加本科学生组织生活,以主题研讨、个别谈话等方式,拉近师生距离,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和学术科研指导。针对硕士和博士学生,在不断提升专业科研学术能力的同时,关注其思想政治状况并予以引导。教师党员以教学科研为切口,从纵向实现参与各层次学生组织生活全覆盖,教师党员之间以科研为主题展开横向经验交流,形成有效的纵横互通模式。

2021年9月16日开展交流共建活动.png

2021年9月,与中电科某研究所开展交流共建活动

   注重精细化与人性化设计。纵横结合的工作机制提供了一种框架性思路,支部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师生支部共建模式,拓展内涵,凝练经验,组织形式多样的支部共建活动,强化党支部的育人功效。探索与党政机关、国防单位、基层社区等单位的党支部共建、活动联办等形式,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教育的平台,尝试引入更多元的教育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只有切实解决师生在思想政治、教学科研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方能做到组织有力、执行有效,使师生党员都对组织生活充满期待,充分提高组织生活实效性。

扛起服务国防、科技报国担当,全力攻克国防科技领域“卡脖子”难题

   强化政治引领,明确攻坚方向。支部主动对接国防需求,树牢以攻克国防科学技术难题为己任的目标任务,引领广大师生党员主动出击、锤炼本领,进军国防核心技术领域主战场,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一是抓好全面统筹,邀请支部内资深专家解读形势,专题研讨研究方向,锚定“国防需求”制定科研规划。二是做好宣传引导,以“立报国志、圆强国梦”为主题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交流,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在支部内形成“强本领担责任”的浓厚氛围。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制约技术突破的瓶颈问题,组织党员挂帅、带头承接,向重点难点任务发起冲锋。

  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头雁作用”。支部书记作为党建先锋队和业务排头兵,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当好“领头雁”,定期深入支部成员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和科研进度,鼓励党员在科研攻坚中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发挥头雁作用,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常年扎根在非制冷红外、气体传感与检测关键领域,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取得重要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科技奖励和省部级奖励。二是激发群雁效应,以头雁领促群雁飞,通过实施党员接力计划,组织开展党员教师“学帮带”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举办光电相关学术专题讲座,促进学术交流,激发思想碰撞,探索科研新生长点,借此不断充实高层次人才储备,当前团队3个研究方向均由青年骨干党员教师担任负责人。

2021年支部党员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png

2021年,支部党员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发动党员先锋,落实攻坚任务。支部所在团队军事电子特色明显,科研成果三分之二以上应用于国防领域,承担了大量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在科技创新、国防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党员教师率先垂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太惠玲同志长期耕耘在相关领域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满足我国相关领域急需,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吕坚同志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王军同志在某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防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近三年支部所在团队年均到账科研经费3300余万,其中党员教师贡献比例达到75%以上。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心培育输送国防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纵横结合的师生支部共建工作机制”支部工作法推动师生支部互促共进,支部切实发挥了在铸魂育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教师作为研究生支部的指导教师,定期参与学生支部的组织生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教师支部召开的支委会邀请学生支部支委参加,不断加强对学生支部的建设指导,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支部契合学生特点,与学生支部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技论坛、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等,通过共建支部模式促进师生支部工作提质量、上台阶。教师党员以教学科研为切入点,纵向实现了各层次学生组织生活参与全覆盖;在横向上与校内其他教工支部、重点合作单位以教学科研活动、学术交流为主题开展经验交流。

  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支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党建、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使党建工作和育人育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党员教师以多种形式融入人才培养工作,支部有5人担任本科生班主任,7人担任菁英班导师,支部党员干部为学生上专题党课,不仅在专业上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支部党员教师积极承担学院各类学术论坛和学生科创项目指导,8人参与指导大学生科创训练项目12项,其中5项被评为优秀,党员教师多次为学院本科生开展学术交流讲座,培养的学生中多人获得各级党建思政和学习科研奖励表彰。在科研实践中融入价值引领,选树先进典型,厚植学生基层国防建功情怀,入选院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

2020年指导的学生获王大珩光学奖.jpg

2020年,指导的学生获王大珩光学奖

  着力培养国防科技中坚力量。支部运用交流分享、联合研发、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悉心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平台,帮助学生树牢忠诚于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党员教师以主题研讨、个别谈话等方式,深入开展学术科研指导,解决学生在成长、科研发展道路上的困惑。联合国防重点单位搭建学生培养平台,开展学术交流和事业规划。支部育人成效显著,指导的学生获国防口科技奖项,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有20余人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近两年所培养毕业生在国防重点单位就业比例超过55%以上。

响应“冲得上去、豁得出来”嘱托,全员奔赴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第一线

  抗击疫情有担当。新冠疫情发生后,支部发挥技术优势,全员投入疫情防控。支部成员积极投身抗疫志愿工作,主动到所在社区报到,全力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秩序维护、人员登记、疏导情绪等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起守护群众安全的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使命担当。

  行业贡献有成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着力打造国内创新人才培养新基地。蒋亚东同志在2021年“中国西部传感谷”发布会上作题为“传感器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主旨演讲,带领支部所在团队牵头推进“中国西部传感谷”项目建设,该项目对推动四川省乃至全国传感器产业升级、促进工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重要贡献;团队在国内非制冷红外领域开创性的研究,填补了技术空白,相关成果打破了西方国家数十年的技术垄断,为我国红外相关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传感器领域开展的开拓性研究,推动实现了气体和湿敏传感器产业化,同时编制了我国多个气湿敏传感器标准,推动了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升级;在电容器领域也开展了创新性研究,促进了我国电容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编辑:  / 审核:李果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