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电子科大“国际组织与国际传播”微专业启动
文:安靓雯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3-03-14 8898

  3月8日,电子科技大学“国际组织与国际传播” 微专业启动仪式在清水河校区图书馆求实厅举行。副校长罗光春、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暨原国务院参事王辉耀教授、四川国际传媒中心内容平台部主编林嘉薇,学校国际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学工部、素质教育中心等相关负责人以及“国际组织与国际传播”微专业校内外特聘指导专家、特聘导师应邀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出席活动。启动仪式由外国语学院院长胡杰辉教授主持。

1 (2).png

  电子科技大学“国际组织与国际传播”微专业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外国语学院联合牵头,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人才创新培养实践项目”、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等平台为依托,受到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旨在为全校各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赋能,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拥有出色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精英人才,建设能够胜任国际组织、国际协会、国际传播等领域相关事务的外交队伍。

2 (2).JPG

  罗光春在致辞中表示,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组织人才,学校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微专业的成立既是响应时代号召、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亦是推动个人发展、丰富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手段。希望在校内外专家的指导下,在外语学院和各职能部门的协同推进下,微专业的同学们能够努力成长为专业基础扎实、家国情怀浓厚、国际视野宽广、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为民族复兴和推动世界新格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IMG_6303.JPG

  贾文键线上致辞,他说,北外和成电是志同道合的战略合作伙伴。北京外国语大学非常愿意与兄弟高校分享自身在国际组织与国际传播领域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经验,助力电子科大进一步做好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北外也愿意利用已有的语言、人才、研究等资源,和电子科大一起,共同探索如何进一步为培养包括国际工程科技组织在内的国际化人才。他认为,未来两校要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加强协同,在本硕博各个层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为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撑,以初心、热心、恒心、信心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作出更多贡献。

IMG_6299.JPG

  王辉耀教授介绍了全球化智库的基本情况及重要性。他认为,新时代中国非常注重新一代大学生和研究生国际视野的开拓与发展,国际组织与国际传播微专业的设立,立意新颖,契合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形势变化,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中的巨大人才领域。他呼吁学生们开放人生,开拓意识,熟练地掌握一门乃至几门外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流利地向国际传播文化,是新人才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目前国际传播领域人才空白比较大,电子科大学生有着较强的专业背景,也契合国际人才培养的主题与宗旨。中国作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缴纳国,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为联合国培养,向联合国提供多元化国际人才。

IMG_6301.JPG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高世全表示,“全球胜任力”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能力,是未来大学生的“标配”,学校也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胜任力、扎实基础、知识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未来能引领学术前沿、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他号召成电学子抓住机遇,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和平台,努力培养“全球胜任力”,培养全球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争做国家急需的栋梁之才。

0cd0fa5dabf3414d8191a0314c9f6922_25229.p

4292a23104e8597feb7024e8509e9db6_25229.p

  卫生部外事司原司长、世界卫生组织前资深外交官宋允孚、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David Ferguson等嘉宾采用视频的方式,向学校微专业的成立和首期被接收的同学表示了祝贺。 

  经过自主报名、综合面试,最终34名本科生、研究生通过选拔,微专业组委会向首届学生颁发了接收通知书,罗光春为学员们授予了班旗并合影留念,同学们表示今后一定不负众望,依托“国际组织与国际传播” 微专业,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国际视野,为语通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组委会为特聘指导专家、特聘导师颁发了精心制作的聘书,还为此前成功进入国际组织或外交机构工作、实习、志愿服务的同学们颁发了“成电国际组织后备人才”证书。

IMG_6251.JPG

00DD6704B709CFA757A0FDE103E93339.png

IMG_6287.JPG

  学校会持续深化“国际化战略”,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积极畅通推送渠道、优化管理服务、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同时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为全球治理贡献成电力量。


编辑:赵海玲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