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政协报:“西部”一年,回望当初
文:人民政协报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2-07-28 7659

  编者按:2021年7月7日,《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发布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四位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的背后》一文。对我校张伊焘、普棉棉、祁晓婷、周千驰四位2021届毕业生进行采访。彼时,他们放弃了优渥的到国外深造或者到大城市去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到基层工作或者奉献于家乡。一年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对四位同学进行了回访,在7月13出版的《人民政协报》11版以《“西部”一年,回望当初》为题,整版篇幅进行了报道。他们在西部、在边疆、在基层工作的感受如何?回看当初,他们又有怎样的感慨?对于正在面临抉择的学弟学妹们,又有怎样的建议?一起去看看吧!

ea71f200ded9bc64262f80b6c7e9f94c.jpg


微信图片_20220729140508.jpg

张伊焘:永远保持做学生时的那份情怀

  张伊焘,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蒙古族。曾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本计划毕业后出国留学,最后选择放弃。目前在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去年在接受采访时她曾说:“作为蒙古族人,从民族地区出来,又回到民族地区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值得我憧憬和期待的事情。”张伊焘希望:“将心中的理想,学习到的知识能应用在民族地区的建设中。”她的父亲是一名在武警边防部队服役了20多年的军人,非常支持她回家乡发展,鼓励张伊焘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去。

  教育在线:回到家乡扎根基层一年来,主要负责什么?日常工作是什么呢?

  张伊焘:目前我在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负责协助处室对以政府名义或政府办名义印发的文件进行审核、盯办等。你可以把我想象成偌大的体制系统中,一条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我们的工作十分的琐碎,但政府的高效运转就在于这些“螺丝钉”们一同把一条条“工作线”拧紧。

  教育在线:这些工作和预想的有什么不同吗?

  张伊焘:有一些相同,也有一些不同。相同在于,我预想到了它的繁忙,也做好了接受的准备。但我并没有想到它的多面。需要和实实在在的事情打交道,大到公路环线,小到供热取暖,虽然我并不能直接决定这些事情的走向,但上呈下达,政府办公室作为众多事情中督办管理、协调统筹的一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事情在上报市政府和下达各单位的过程中,畅通无阻,因此心理压力也并不会小,因为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所以容错率也极低,我以前并不是一个细心谨慎的人,但现在即便公文处理这样简单的工作,细微的错误也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也教会了我更细致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教育在线:回头看一年前出国深造和建设家乡这两个选择,现在你的心情如何?会有变化吗?

  张伊焘:刚开始很新鲜,毕竟和校园生活相比,值得学习和了解的地方太多了,但慢慢的会有些怀疑,因为中学包括大学的很多朋友都选择了在国内外继续深造,只有我选择了工作,还是回到内蒙古工作,就连同一个单位的人也会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因此我慢慢也会怀疑,本来在这个年纪可以去看更多姿多彩的世界的。前段时间病时还想,可能不回来就什么都好了,呼和浩特也不缺我这样一个人,一个党政机关办公大楼里人来人往,我能为这里作出什么特别贡献呢?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呼和浩特上一次疫情,我被借调到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综合协调组,无数的文件像雪片般在打印机里吞吐,从传真机过来,物资告急、人员告急,城市里已经鲜少有人走动,可是我所在的办公室却每天人来人往,异常繁忙。我的工作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不同单位、部门、地区的需求、情况简要写下,然后呈送给分管的负责人,再把督查后的整改要求逐一列明,催办各地区各部门,每天的工作强度都很大,休息的时间很少。可是我知道除了我,很多人还在早春二月里的风雪里坚守着。有一天凌晨,从单位出来,准备去休息会儿。街上人很少,心想:我会因为出错被训斥、会因为失望想离开,但是比起自己脑子里的弯弯绕绕,我更想有一天街上光明依旧,人影如织。突然之间有点想通了,其实正是我们每个如此渺小的个体的努力,这个城市才有希望,才会生生不息。

  教育在线:在工作中生活中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

  张伊焘:其实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或者高光的时刻。如果谈起大学,可能是某一篇论文被发表,某一项成果得了奖,某一次演讲,某一次登台。这一年是真的没有这样的时刻,我能记住的是一些很琐碎的画面,我无止境地修改着报送过来的材料,和各个科室说着修改的意见,好几次刚刚回家拿起碗吃饭,又因为一个电话匆匆赶回单位,或是刚刚从单位的大门离开,又返回。偶尔会被前辈说几句,偶尔会不服气,和同事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吐槽着生活里的琐事,在楼道里瞥见北方的夕阳,每一个瞬间虽然足够平凡,可是却依旧值得。

  教育在线:这一年的时间里与父母的交流多吗?见面的次数多吗?他们对你的状态满意吗?

  张伊焘:虽然我们在一个城市,但由于工作比较忙碌,其实见面并不多,他们还是觉得无论我满意与否,无论我能不能坚持,这都是我自己选的,我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教育在线:未来你的工作和生活规划是什么呢?

  张伊焘:今年9月开始,我就会去基层锻炼,两年基层、一年驻村、一年驻镇,我想挑战不会比在机关少,不会比现在的工作简单,基层要的是“多面手”。我想,这条职业道路上的挑战,应该才算是刚刚开始,我很忐忑、也很期待,我希望自己能尽快转变角色,快速地适应基层的工作方式和节奏,对基层有所贡献。

  教育在线:想对一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张伊焘:其实没什么要说的,所有的挑战都要自己经历一遍才算完整,就算是我预知了未来的一切,我也要自己经历那些或好或坏的心情。

  教育在线:能不能给即将进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们一些提示呢?

  张伊焘:首先是尽快脱离学生思维,适应现在所处的体制环境;其次是虚心向前辈学习,足够细致、足够认真;最后就是,仍然要保持独立思考,保持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持做学生时的那一份情怀。


0.jpg

祁晓婷:回到家乡,这个决定没错

  祁晓婷,出生于新疆和田洛浦县,电子科技大学2017级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目前在新疆油田公司下属二级单位负责油田数字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去年的采访中她说:“我时常抱着一颗感恩之心,希望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说,“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看见家乡正在一点点变好,我觉得我选择在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上奋斗是有意义的。”祁晓婷的父母在年轻时到新疆生活,祁晓婷觉得回到家乡工作会有一种归属感。

  教育在线:回到家乡工作这一年来整体感觉怎么样?

  祁晓婷:整体感觉还不错,新疆本来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所以回来工作心里会感觉安稳一些,毕竟是熟悉的地方。这一年我正在学着从一个学生向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包括业务学习、心态上的改变、与人交流沟通的方式、生活小事的处理等等,明显感觉到自己更加独立了,也成长了很多。比如因为工作需要,与陌生人做项目交接时也更加从容,不再像学生时期那样腼腆了。

  教育在线:工作和一年前预想的有什么不同吗?

  祁晓婷:参加工作后我主要负责油田数字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我还处于实习期,在不同部门轮岗。工作之前,我一直担心在一个石油公司,会对石油勘探开发这类专业有倾向性,像我这样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可能会成为公司的“编外人员”。但真正来到这儿工作之后,我发现公司对所有专业的员工都有相应的培养机制,而且大家都拥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教育在线:在工作中生活中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能做一个分享吗?

  祁晓婷:工作一年来,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刚入职的时候参加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油田公司每年都会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集中军训及公共课学习,在培训期间,我了解学习到了更多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发展战略及规划,参观了油田红色基地,结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那段时间,我对克拉玛依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不由心生敬佩,当年“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漠,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座经济充满活力、环境充满魅力、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宜居城市。20年来,一代代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一辈石油人,扎根祖国大西北这处荒地,舍身忘我,把一生都奉献在这一片热土中,今天,我们青年一代,接续起前辈的事业,在这里发掘自己的价值,为油田、为新疆、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教育在线:这一年的时间里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多吗?他们对你的状态满意吗?

  祁晓婷:虽然我跟父母都在新疆生活,但是新疆真的太大了,从工作地回家就算坐飞机也要大半天的时间,所以自从工作之后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其实也屈指可数。视频电话是我跟父母交流的主要方式。他们也比较满意我现在的状态。

  教育在线:未来你的工作和生活规划是什么呢?

  祁晓婷:未来工作中,我就想多多熟悉业务,跟着老师傅参与项目,争取早日成为部门技术骨干,找到适合自己的业务领域,多往自己身上压担子。业余时间能多读读书,每周都去锻炼锻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吧。

  教育在线:想对一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祁晓婷:虽然在找工作的时候,面对许多的工作岗位曾经很迷茫,很焦虑,但是你最终还是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选择了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我想对自己说,这个决定没错儿,继续努力吧。


微信图片_20220729140502.jpg

周千驰:坚守初心和热爱,很酷

  周千驰,四川眉山人,本科毕业于西藏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金融学专业,目前在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轮岗到反洗钱处监管检查岗工作。本科四年,她发现西藏“不仅有蓝天,有像棉花一样的白云,更有虔诚淳朴的人民,还遇到了很多扎根西藏的师长、朋友。”“他们都是西部的建设者,他们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于是,大学毕业时,周千驰毅然选择了去到拉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周千驰从小的家庭教育让她独立而有主见,真心而热忱,勇敢而坚毅。

  教育在线:在西藏工作这一年来和你曾经在西藏游玩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又增加了对西藏的哪些了解?

  周千驰:2021年7月,整理毕业的行囊,重返西藏,恰巧距离第一次进藏整整十年的时间。

  十年,弹指一挥间,雪域高原展现出新气象、新面貌。看西藏的路,川藏铁路作为进藏的第二条天路,也是西藏的发展之路,2021年6月,拉林段开通运营,复兴号动车正高速驰骋在高原上;看西藏的绿,植被的广泛覆盖,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人民的团结奋进下,西藏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在这片自古以来各民族和谐共生的土地上,中华大家庭各民族成员“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来自五湖四海的新老援藏人,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建设着美丽幸福西藏。

  十年一跃,对我是身份的转变,也是心态的转变。15岁那年的我,于西藏而言是一名观光的游客,那一年,我满心欢喜,眼睛里满是雪域高原的无限旖旎;19岁的我,于西藏而言是一名求学的藏大人,那一年,我热泪盈眶,憧憬着在雪域高原完成我的大学学业;25岁的我,于西藏而言是一名工作的央行人,这一年,我风华正茂,期待着在雪域高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奉献我的热血青春。近一年时间,我在工作中掌握了规范的做事流程,学会了沉着冷静地思考问题。从入门到习惯到主动,经历模仿、练习和思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在业余生活中,携三五好友徜徉巴松措、享受鲁朗小镇、漫步南伊沟、感受珞巴村落、徒步扎贡沟原始森林,探索山南溶洞、沉浸思金拉措湖,探索人间天堂、西藏秘境,让我更为惊叹于西藏的自然风光、壮丽景色,体会、感知不一样的人生。于是,十年光阴,西藏是我成长路上的见证者,见证了我实现了多重身份的转变,见证了我思想的递进与心态的转变。

  教育在线:怎么看一年前的选择?

  周千驰:再次回到拉萨的怀抱,是选择也是缘分。感谢母校以及你们的持续关注,特别是对到基层、艰苦地区就业的同学们的重视。

  我在拉萨挺好的!一路走来,想分享自己的一点感受:热爱能抵岁月漫长,人生苦短,坚持自己的热爱一定很酷,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不忘来时路,不忘风雨兼程的人与时光。希望我们都能追逐光、成为光也散发光!

  教育在线:在工作中生活中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

  周千驰:入职不久,因为刚接手工作,对业务流程以及环境不熟悉,在做好日常业务工作的情况下,有幸与同事一起参与了西藏辖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运用读研所学到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提出文章整体思路、拟采用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撰写相关材料,与同事交流探讨,最后通过团队协作形成调研报告,并在总行、自治区获得好评。很有点成就感。

  教育在线:父母对你的状态满意吗?

  周千驰:满意吧。其实这一年,回家次数不多,但是与父母保持每日的沟通交流,通过微信、视频、电话,分享自己每天的工作状态、所见所闻。同时,也听闻父母、家人的生活状况,享受与他们的每一次的琐碎小事的分享。

  教育在线:未来你的工作和生活规划是什么呢?

  周千驰:对于工作,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掌握真知和真本领;其次,希望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前辈学习、向社会学习。

  对于生活,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坚守自己,同时保持热爱。也继续勇敢坚毅,做自己想做的事,更重要的是常怀感恩之心,珍惜所有爱与真诚。

  教育在线:想对一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周千驰:首先,谢谢自己的勇敢和坚毅,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和热爱,很酷!其次,恭喜自己实现了从学生到工作人的转变,是人生的一次转折,也是生活的一次选择。基层工作固然艰辛,但是祖国需要、社会需要,便可实现自身价值,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多年以后,你定将感谢今天的选择。

  人生是一场旅行,也是一段修行,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认识更多有趣的灵魂,探索更梦幻的事物,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靠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回馈家人师长、回馈身边人,这便是使命与责任。

  教育在线:能不能给即将进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们一些经验介绍和提示呢?

  周千驰:对于求职,在疫情常态化背景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首先是要认识自我,不必急于投入招聘的浪潮,找工作之前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我喜欢哪座城市?(择一城)、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择一行),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择一岗)。其次,心中有排序,对城市、行业、岗位的选择可以有一个排序,把位列第一的工作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争取最大程度地实现目标。做到不茫然、不慌忙。避免在招聘过程中迷失自我。当然,可以根据招聘中的突发情况及时、灵活调整目标。对排位较后的工作也要积极参与考试、面试,因为每一次的训练都是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打基础。最后,注重稳定心态。在求职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会经受毕业的迷茫、论文与招聘的冲突、来自同学间的压力等等,因此,稳定心态对于顺利毕业至关重要,希望所有毕业生都能收获一份满意的工作。

  对于工作后,希望我们都能不忘初心。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既要有在社会摸爬滚打的坚韧,也要坚持自己学生时代的那份真挚。注重劳逸结合,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亦是人生一大幸事。

  最后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西部,来到圣地西藏,共同建设幸福西藏。

  编者注:四位大学生中的另外一位因为环境不适屡屡生病而选择了放弃,目前正准备换一个城市生活。采访时这位同学特别表示,将换个环境“为国铸剑。”


听听校长曾勇怎么说

——青年人要多点诗意和远方

  编辑过程中,特别和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就这些学生和年轻人的选择在无准备的状况下聊天儿。征得他的同意后,特别将曾勇校长本人的一些感慨发出以飨读者。

ccadd0dfcadf133964004f7e8e5bb063.jpg

(图为曾勇校长和学生们谈心)

  教育在线:曾校长,我们对您去年面对毕业生的讲话中提到的几位年轻人进行了追踪采访。他们曾放弃优渥的条件选择到基层去锻炼,我们当时做了专访,很是被年轻人的选择打动。一年之后再次专访,依然为这些年轻人兴奋。他们不乏赤子之心,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曾勇校长:谢谢你,也谢谢同学们。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多当年是被分配的,没多少选择的自由。在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就业市场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选择自由。在这种条件下,我个人认为,学生们更应该去追求梦想和有挑战性的工作,更敢于去承担风险,而非过于拘泥于现实生计的考虑。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多一些挑战、多一些尝试和历练,只会提升能力、增长才干。我希望大家能够超越生计,尤其是电子科大这样的院校的毕业生们,正常毕业本不会有任何就业压力,更不应为眼前、现实的考虑约束。既要面对现实,更要有“诗和远方”。事实上,敢于挑战自我、追求兴趣和梦想、敢于承担风险的学生,未来的出息往往会更大,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更大。

  教育在线:也感谢这些孩子的父母支持他们的选择,这样的社会氛围和时代土壤很重要。

  曾勇校长:是的。就如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盖茨、乔布斯、扎克贝格、马斯克等仅仅看作稀罕的天才。浮出水面的也许只有他们几个,但水面之下的往往是有一大批敢于冒险勇于追求的探索者,也包括很多暂时的失败者和默默无闻者。有这么一大批,出现所谓的“天才”就是常态。没有这一大批,“天才”的出现概率注定极小。

  教育在线:同意。整个社会要创造这样的氛围才好。事实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在中央和地方系列政策的推动支持下,“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成为一种时代氛围。

  曾勇校长:是的,这让人欣慰。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