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软件学院聚力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特区
文:张诗晗 来源:软件学院 时间:2021-08-24 10213

  在电子科技大学,有这样一个班级。它连续3年实现100%全员深造率,100%导师覆盖率,100% GRE/TOEFL/IELTS考试率,100%六级通过率,100%科研项目参加率,100%社会实践率,平均GPA3.9,3年间,班级同学拿下了包括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300多个OFFER,有同学仅博士offer就拿到了14个,还有同学连发高水平论文6篇。它曾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成都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它就是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的国际菁英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积极探索,主动作为,自2015年起开办“国际菁英班”,聚力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特区,目前已有8个班级,共243名同学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

图片1、.png

第一届国际菁英班同学毕业照

全英语小班教学+一对一导师,培养方案实现“专属订制”

  “我希望自己能够跟上学院国际化的脚步,以后能去美国深造”,“我希望自己能在机器学习的领域有所建树”。这是2015年第一届国际菁英班成立大会上,学生丁杨瑞博和沈广宇的发言。现在,他们一个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一个在普度大学开展机器学习和安全交叉领域的课题研究。“软件学院瞄准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聚焦关键基础软件,锚定世界一流软件工程专业,积极建设符合学校专业特色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国际菁英班的开办目标,就是希望同学们在本科毕业后,能够师从名师、进入名校、学习名专业,培养拥有领导者风范、敏锐的产业发展洞察力和国际化视野,具有高效执行力和推动力,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精英型核心软件工程人才。”软件学院院长周世杰表示。

  从开办第一届国际菁英班到现在,已经有243名同学加入,每位同学都配有一名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专业教师作为导师,从专业学习、学校申请、论文写作等各方面全方位进行指导。“一对一”导师制,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专属的“私人订制”,最重要的是在长远发展的影响上。“我现在和周帆老师也一直联系,他从本科的时候就指导我写作科研论文,现在遇到问题我还是习惯听听周老师的意见。”丁杨瑞博说。

图片12.png

全英文小班教学授课中

  国际菁英班实施国际化的“教”与“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全面与国际接轨。专业课全部采用全英文的小班教学,任课教师全部拥有海外学习背景,教学形式也丰富多样,包括项目驱动、面对面辅导、主题沙龙、Mooc教学、翻转课堂等。学院先后邀请国外知名大学教授5人次来校授课,其中包括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的Bill William Nace教授,他为国际菁英班讲授了完整的专业课(包括指导实验、考试、成绩评定)。学院依托学校国际暑期学堂,邀请了来自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荷兰莱顿大学的14名国际知名学者开展了多场专题讲座,主题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系统设计”、“软件测试基础”和“现代IT技术”等,让学生们无需走出国门,就可与名校名师同步上课。

图片13.png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Bill William Nace教授课后合影

  精深专业学习,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软件学院的学生,如何利用好校内学习时间,既能学习理论知识,又能面向行业需求,了解产业生态?学院先后聘请了来自Microsoft、Apple等国际知名企业的20余名工程师为学生讲授《中间件技术应用》《网络安全》《企业产品软件开发》等10余门校企合作课,既有前沿科技,又有技术指导,起到“1+1>2”的效果。

荷兰莱顿大学计算机学院的Marcello Bonsangue教授讲授.jpg

荷兰莱顿大学Marcello Bonsangue教授讲授《企业产品软件开发》课程

  同时,学院还增设了特色的人文和职场课程环节,加强人文和职业素质培养。国际菁英班负责人廖勇教授在课程内容中巧妙地融入了爱国主义、文化自信、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思政元素,“除了广博的知识面、高水平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有深厚的德行与强烈的爱国情怀。”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方曼表示:“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特别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让课程思政浸润到每一个课堂,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图片14.png

廖勇教授与国际菁英班同学交流

IMG_1043.JPG

蓝天副教授对学生进行指导

名企大厂实习实训+国内外高校科学研究,国际菁英班师生大步“走出去”

  2018级国际菁英班的毛海涛和梁嘉城虽然才大三,但是他们正处在“实习期”,一个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展“神经网络初始化策略和正则项设计”项目研究,一个在香港科技大学iot Lab进行学习。这是软件学院的特色培养模式——每位学生都有不少于一年的实习实训时间。澳新银行、腾讯、华为成研所,这些名企大厂对于国际菁英班的同学来讲并不陌生,他们从大一开始就有机会实地探访、交流,大二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训,大三时,会有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到企业实习,真正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同时,他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路线,选择到国内外高校的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2017级的郑雨嘉在大三下学期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该领域最顶尖的Zachary Pardos教授一起研究教育机器学习,他参与的项目为纽约19所大学中的数十万大学生进行不同学校间的课程转换对接,让美国最大的城市公立大学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学生们能够更自由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在疫情期间发挥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图片15.png

学生到华为成研所参观

IMG_1031_副本.jpg

梁嘉城和毛海涛在实习单位留影

  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学院不断拓展教学空间,积极搭建交流合作桥梁,先后与意大利帕维亚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签署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学院鼓励国际菁英班学生参加海外短期交流或交换学习,开阔国际视野,促进学科文化融合,助力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闵天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实训期间,开发了名为“Shoto Win”小游戏,被对方学校教授称赞“Brilliant”;彭雪乔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实验室实习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实习期间就与导师一起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郑雨嘉接连与5所高校进行了科研合作,包括伯克利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开展暑期科研项目时,还被录用为了全球录取率小于百分之三的Research Fellowship。

图片1.png 

闵天辰在国外实习期间开发的小游戏

  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优秀人才,需要教师先行。软件学院支持国际菁英班任课教师赴意大利、法国等名校参加“中欧软件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与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软件工程专业国际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聂旭云教授_副本.jpg

聂旭云副教授参加“第16届中欧软件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做汇报

成电烙印+国际化素养,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在意大利都灵与瑞士日内瓦举办的“联合国青年领袖夏季精英班”(GYLA)中,高浚源与全国各高校代表一道,接受专业领导力培训,并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讨青年在SDG17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的HotDC 2019上,梁嘉城与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共同研讨广泛的数据中心相关问题,包括服务器体系结构、数据中心网络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周杨睿瑞在获得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后,与iGEM创始人、MIT教授Ron Weiss面谈,他表示MIT的合成生物学中心将使用他们的获奖项目。现在,周杨瑞睿在波士顿大学直博深造,回顾大学生活,他说:“一群人,一个目标,拧成一股绳。我认为,这团结向上的氛围是国际菁英班的最特别之处”。

图片159.png 

高俊源和周杨瑞睿在国外参加活动

  有学者曾说:写学术论文也是在讲中国故事,国际学界可以通过学术论文了解中国国内各学科的研究现状,学术论文在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在展现中国学人的治学方法、思维特点和学术作风等。学院专设项目基金,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目前为止,国际菁英班的同学门不仅已经发表了高水平论文40余篇,他们还创造了多个第一:国际菁英班的何震宇同学,在大二时,就在信息检索领域顶级会议SIGIR上发表了论文,这是学校首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此会议上发表论文。刘思逸同学,在机器学习领域顶级会议之一的ICLR上发表了论文,这也是学院首篇;方佳艳同学接连发表6篇高水平论文,郑雨嘉同学不仅已经发表了6篇高水平论文,还有2篇在预印本平台上,创本科生单人发表数量新高。2019级何震宇同学说:“在国际菁英班,有专门的导师指导我做论文研究,而且国际菁英班的课程模块稍有不同,特别注重基础学习,这让我有更扎实的基本功,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为我早早就开始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国际菁英班的学子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做新时代追梦人。

DSC_3400_副本.jpg

2019级何震宇同学在信息检索领域顶级会议SIGIR上发表论文

郑雨嘉.jpg

2017级郑雨嘉同学在本科期间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软件学院以创新点燃教改引擎,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学院特设竞赛中心,选聘多名专任和兼职教师,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学科及科创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国际菁英班同学参加各类科创竞赛的比例达38%,参加“本科生进实验室”比例达到69.3%。仅2020年一年,国际菁英班就产生了6人次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11人次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5人次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编译系统设计赛、4人次全国区块链竞赛 、3人次中国虚拟现实大赛的冠亚军;在2020、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中,国际菁英班有3名同学获得O奖(Outstanding Winner),21名同学获得M奖(Meritorious Winner),25名同学获H奖(Honorable Mentions)。软件学院获O奖人数位居全校第一,创下了历史最佳成绩。

图片19.png

国际菁英班同学部分获奖

  语言是通往世界的钥匙。学院请格拉斯哥学院老师、外教为国际菁英班同学开设英语听说课程,借势借力,联合新东方等机构开办GRE培训课程,邀请留学项目负责人为学生做留学规划,邀请有留学经历的师生分享“留学那些事儿”。2019级国际菁英班的王浩然和段奕含同学,第一次雅思考试就取得了7.5的成绩,他表示这只是“基本操作”,在国际菁英班“大家都很强”。

国际精英班北美GRE托福备考技巧讲座.jpg

托福备考技巧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当代大学生,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国际菁英班的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青春告白祖国,学以致用助力脱贫攻坚。他们组织参加支教队,到偏远山区关爱留守儿童,他们知道,比起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更要让孩子们的精神走出大山。他们到贫困县做调研,被网易、长城网、东方头条等媒体称为“‘00后’大学生调扶贫研的‘神涞之笔’”。他们说,只有做实事,才能干大事。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学习与就业,仰望星空的同时要脚踏实地、踏实做事、心怀大志,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温锐佳.png

温锐佳和大山里的孩子们在一起

  2018级国际菁英班王宇凝曾入选由世青创新中心主办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Youth4SDG中国青年代表团项目,在会后的采访中,她表示:“新时代的我们已不再囿于身份。我们必将背负着国人的自豪,站在世界的平台上,追寻着组织性目标,关怀着所有人。我将携着热忱与方法,背负着期望与使命,履行着包容与责任,以独特的姿态与身份成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毕业合影.jpg 

2017级国际菁英班毕业合影

  面临百年未有之时代大变局,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和当代大学生以机遇和挑战。软件学院顺应新经济和新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等教育改革的号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探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未来的科技工作者,软件学院的同学们将接过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火炬,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编辑:何易虹  / 审核:卿晗  / 发布: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