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校级荣誉·成电管理服务优秀团队】用心服务助师生 凝心聚力创一流
——计算机学院人才与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
文:学生记者团 安然 楚天成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1-12 7131

  墙上的时钟指向5:0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才与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以下简称“计算机人才办”)的老师们仍然忙碌着,丝毫没有快要下班的迹象。有人在忙着开会,有人忙着整理材料,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后郝礼德前来询问出站的相关事宜,两位老师正用流利的英语耐心地回答着他的问题。

  计算机人才办一共有6位老师,由胡娉、叶璐、王露萌、王青景和贾卓颖五位“铿锵玫瑰”和一位男老师刘洋洋组成。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的团队,全体成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整个办公室主要负责学院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几位老师紧密团结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思路,把各项工作都做出了成效和亮点。

微信图片_20210112093821.jpg

头雁领航,示范引领党建与中心工作双融合

  党员教师是学院教职工的主要群体,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在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工作有着战斗堡垒作用。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计算机人才办对学院党建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扎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的同时,探索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选拔优秀教师担任教师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100%“双带头人”,实施“五个一”培育计划,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体系,把政治素养提升、党务能力提高、知识结构改善贯穿培养教育全过程。

  “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领支部成员并辐射带动教师群众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坚工作中,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如学院教工第六党支部与学生支部联合共建,打造了“人工智能+党建”的育人新载体,研发了大学生领导力VR测评系统和UMuseum平台,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教工第十党支部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链式党建平台,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教工十支部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了“疫情统计与应对信息区块链平台”,实现了数据追踪溯源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功能支持了成都市天府健康码。

  因在推进党建和中心工作双融合、双促进成绩突出,学院教工六支部入选全国首批“双带头人”工作室;教工十支部入选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基层党组织实践案例。

创新思路引育人才,多方联动服务人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成功引育一位高层次人才,就能对一个学院、一所高校、一座城市乃至一个行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在当下日趋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中,如何向天下英才释放出更强大的吸引力?如何让国内外的优秀学者了解电子科技大学这片土地、扎根这座城市呢?

  计算机人才办以“海外人才延揽计划”和“教师培育跃升计划”两大计划为抓手,引育并举使学院的人才队伍量质齐升,并且始终致力于为全球计算机学科的学者提供一流的人才项目申报服务。无论人才在全球的哪个时区,学院人才办的老师们都第一时间及时为其提供帮助、积极联络请教专家、联合科研团队一起提供多对一个性化专业申报指导服务,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和保障。据了解,近五年通过外引内培,学院已新增各类国家级人才26人次,净增23人,其中仅2018年至今学院就共计新增全时全职杰出人才17人,其中多个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增量打破学院人才工作的历史记录,为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强院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面对高校间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在做好人才工作“硬功夫”的同时也做好人才到校后的“软服务”?计算机人才办的老师们介绍,除了积极主动向学校为人才申请好的政策和平台,还要“让人才感受到热情与温暖”。老师们以热情主动、高效务实的工作态度与作风,在人才安家、落地开展工作过程中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为了让人才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学校、扎根成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每一位人才到访都会结合人才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来校交流考察的行程,除了对学校及学院深入考察之外,还会安排人才考察附属幼儿园、附属中小学、学校周边生活配套等,帮助人才以及家人解决子女未来教育及生活疑虑,让人才能够安心扎根成都。

  一项项工作取得成绩的背后是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在这里,老师们经常整理简历到凌晨3点,通宵与欧美学者沟通申报材料,为做好人才的服务工作放弃周末,经常利用节假日参加学术会议结识高端人才……老师们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用心做好人才引育的每一个细节。

  2020年,学院在全校首个试点“预聘-长聘制”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办的各位老师们疫情期间通过网络协同办公,积极策划,拓宽思路,从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招聘宣传,通过学院人才招聘公众号“归国ABC”、学校引才公众号“智汇成电”和全球华人教职招聘门户品牌公众号“未名人才”进行推送宣传,受到青塔、今日头条、人民日报客户端、搜狐网、新浪网等十多个主流媒体关注并报道,吸引了众多学者关注与咨询。受疫情影响,积极调整宣讲模式,举办了覆盖亚太、北美、欧洲的共计四场计算机学科人才云峰会。通过线上宣讲和交流的新形式,让众多身在海外无法亲临现场的学者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和学院最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对“预聘-长聘教职制度”有更深刻的了解。到申请截止时,学院一共收到来自全球173份申请预聘-长聘岗位的简历,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过去几年的总和,其中不乏包含卡耐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在内的海外一流高校已任职或正在深造的优秀学者。这份成绩的背后既有人才们对加入这所快速发展的学院的期待,也有对计算机人才办老师们工作的认可。

微信图片_20210112093804.jpg

积极开拓合作伙伴,引进一流优势资源

  2019 年,计算机学院与哥本哈根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成功申报教育部2020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并启动4+0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突破。这项工作的推动也有办公室老师们的心血。一次又一次的邮件沟通,反复商讨细节,在项目中途遭遇困难一度停滞时积极想办法推动……现在他们仍与与哥本哈根大学密切联系,争取构建本硕博贯通的衔接式培养模式,并建立海外教师培训基地。

  老师们的认真工作、持续付出,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工作的业绩,也有来自师生的肯定。学院的师生赴海外交流后,回来之后会与科室老师分享新鲜事和收获,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工作最大的鼓励与鞭策。

QQ图片20210111140534.jpg

采访现场

  关于未来,他们也做了很多的规划: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办公室每个人的能力水平;广开渠道,去了解老师和同学的需求和建议;组织更多教师间的联谊活动,让老师从紧张的工作中得到放松,特别是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几位老师说,希望继续用“激情”为学院师生做好细致服务,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成为助力学院乘风破浪的“浪花”,进而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  / 审核:  / 发布:陈伟

"